散文||青岛风光醉游人
青岛风光醉游人
唐赵芳||广东
青岛市是位于山东半岛南端的一座滨海城市。“五一”黄金周我随团游威海,走烟台,感受蓬莱仙境,进入青岛,饱览青岛的美丽风光,大有淋漓痛快之感。
碧海蓝天,栈桥飘浮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位于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的青岛栈桥。据介绍,栈桥己有100多年历史。它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于1893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建,全长200 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为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1897年德军武力占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军侵占青岛后,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南端钢制桥架上面铺有木板,并设轻便铁轨,南端仍是铁木桥,桥身延长到350米。1904年青岛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22年青岛被中国收回,后经过1931年至1933年、1984年至1985年、1998年的多次重修和扩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黄色琉璃瓦盖顶,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面积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 楼上四周设有玻璃窗,登阁临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的骄傲,是青岛历史的见证。在它身上印记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记录了解放后青岛市的建设与发展。
漫步于栈桥海滨,放眼远处,小青岛上树影婆娑、一座白灯塔耸立在浓浓的绿荫之中。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高出水面10余米的防波堤,蜿蜒凝固。近处,青岛外形如弯月,北起太平路、南接黄海的栈桥像一条洁白无瑕的玉带飘浮在茫茫的大海上;那印有美丽图案的水泥板铺成的桥面两边的玉兰雕花灯像两排英姿勃勃的士兵守卫着栈桥,每隔10米伸向海面有一个平台。栈桥最南端的古色古香的亭子回澜阁,阁顶五角向上翘起,仿佛是仙鹤凌空腾飞,令人叹为观止。
走进栈桥,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交融于天海之间,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在头上飘过,海鸥在天空中飞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岸边的红瓦、绿树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在人面前,使人领略到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
五四广场,劲风升腾
从栈桥出来,我们依依不舍地来到青岛栈桥北面的公园。公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我们从山脚下沿公路盘旋而上,穿过一道道林荫,到达公园顶端,屹立于山之颠的宝塔,似乎西湖的雷峰塔掩映于湖光山色之中。宝塔四周有齐腰高的大理石栏杆倚护。登塔远眺,青岛湾栈桥、海水浴场、山东省国贸大厦、海关大楼、海上皇宫、天后宫、天主教堂、百盛大厦、泛海名人大酒店以及小青岛、“薛家岛”、中国海军博物馆等高层建筑历历在目。
离开公园往北便是青岛五四广场。它背倚市政府大楼、南临浮山湾,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处集草坪、喷泉、雕塑于一体的城市休闲旅游中心。走在通往五四广场的路上,青岛的高楼大厦,匆匆上班的人流,挤压着人的眼球,使人眼花缭乱,可到了五四广场,金色的阳光交融湿润的海风,又使人顿觉轻松惬意。
过去我在电视上常看到五四广场,可真不知道它的象征意义。这次青岛之旅,据导游介绍方知五四广场是因纪念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的。自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中国人民就一直为收回青岛主权而努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进而提出分割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长期“合法”占领青岛,引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并强行将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反对声中,中国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终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岛主权。
广场以东海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中轴线上市政府办公大楼、隐式喷泉、点阵喷泉、“五月的风”雕塑及海上百米喷泉,富有节奏地展现出庄重、坚实、蓬勃向上的壮丽景象,在大面积草坪和风景林衬托下,更加生机勃勃,充满现代气息。走在五四广场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漂亮的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 重700吨,高30米,直径27米。雕塑突出了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这一历史背景,深含着催人向上的深厚意蕴,螺旋向上的钢体,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表现了一股腾空而起的劲风,给人以力量的震憾,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五四广场四季常绿的冷季型草坪,以及富有现代园林气息的花带,与主体雕塑和海天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宁静典雅、舒适祥和,形成园区蔚为壮丽的景色。在广场南的浮山湾内有一大型喷泉,距离岸边160米,喷出的水柱达100米高,十分壮观,是全国最高的海中喷泉。
我若东海上,崂山餐晚霞
崂山是一座山海相连、山光海色融为一体的奇妙之山。它耸立于山东半岛黄海之滨,海拔高1133米。在我所知道的全国众多名山中,如泰山、华山、庐山、黄山、衡山都不靠海,唯有崂山拔海而立,被称为“第一海上名山”。我们乘车绕崂山长达87公里跌宕起伏、弯弯曲曲的海岸公路前行,海中岛屿、帆船隐隐约约,微风吹拂,云雾缭绕。汽车到达垭口,太阳揉合着海风,闷热中带有几份凉意,大自然的神工巧匠雕饰了这样一个风光奇特的地方。我们下了车,展现在眼前的是布在崂山景区门口旁的小店以及用钢管铁皮搭起的简易小棚,摆满了黄海特有的各种鱼干和名茶,包装精致,还有各种特色旅游工艺品,吸引着无数游人的青睐。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映入视线的是,一边是碧海连天,海岸线曲折蜿蜒,礁石层叠,或广阔幽静,烟波浩淼,或惊涛拍岸,浪花四溅,谷应山鸣,海岸边游人有的手撑遮阳伞,有的头戴太阳帽,三五成群,或在嬉水,或在拾贝,情趣盎然,给这里平添了几份浪漫,使人感到心胸开阔,神舒气爽;另一边是山峰耸立,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壁削如刀,青松翠竹,郁郁葱葱,山高林密,岚光变幻。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人称之“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 的著名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风物为内容写出了《香玉》、《崂山道士》等名篇。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传说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山中宫观寺庵星罗棋布,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在现存下来的宫观寺庵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最为闻名的是太清宫。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称下宫。它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 “北国小江南”。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 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著名的道教人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道。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的红牡丹和耐冬的化身。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甘美清冽,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游人至此,一饮神泉水,顿觉超尘寰之感。
中国第一钢塔,美丽空中花园
青岛电视观光塔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榉林公园海拔116米的太平山上,塔高232米,1992年1月16日奠基,历时23个月,于1994年建成,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第一钢塔”,塔由1400多吨钢材,1万多个钢件组成,塔总面积5281平方米,可同时发射11套广播电视节目,除具有电视发射功能外,还具有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为青岛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国家首批3A级旅游景区。青岛电视观光塔为青岛市建置100周年的新标志。
青岛电视观光塔由塔钢架结构、塔冠、塔蝶、发射天线五部分组成。塔冠分为三层:一层主要设置青岛奥运大厅、游客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场、贵宾室、多功能厅(奥运节目直播厅)、文化博览厅;二层设有“画说青岛”大型历史回顾展;三层设有工艺品、字画、西藏佛教用品商场;塔身110米处为银蝶旋转自助餐厅,塔身115米处为露天观光平台,塔身130米处为高空观光层,是游人登高远望的最佳场所。
到达青岛电视观光塔时,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站在塔下,深感人之渺小,抬头仰望,青岛电视观光塔光芒四射、高耸云端,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在电视塔的北面,有一堵墙,叫申奥墙。申奥墙由500多块陶板平砌而成,每块陶板上是一个清晰的手印,上面刻着一个名字,还有祝贺申奥成功的话。据介绍,2001年申奥期间曾有众多明星、各界名人来到此地,祝贺申奥成功。为了保留下这一有纪念意义的活动,青岛田歌影视艺术公司总经理田清来特意从博山运来了陶泥和窑炉,搞一个“申奥有我一个,万人手印陶板”活动,用陶泥印制每个人手印把它烧制下来。在这些己经烧成并上墙的陶板手印中,最小的才2个月大,最老的有70多岁,还有许多国外的游客留下手印。
青岛电视观光塔,又是青岛的奥运大厅。奥运大厅宽敞明亮,装饰华丽。2001年申奥成功后,青岛市市长和北京申奥委主任孙大光在此为青岛奥运大厅揭牌。2008年的奥运帆船比赛将在这里向全世界直播。走进奥运大厅,仿佛回到2001年申奥成功的喜悦之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青岛电视观光塔不仅见证了岛城人民申奥成功之夜的激情,还将见证了岛城人民一步一步走向2008。
从奥运大厅乘高速电梯登上110米的银蝶旋转自助餐厅,临窗鸟瞰,夜晚的青岛,万家灯火,分外娇娆,魅力无限。西部老城区的红瓦绿树,古朴典雅,满载欧陆风情;东部新城区迅速崛起的座座高楼,时尚现代,涂满都市色彩,夜色中更加辉煌灿烂。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也就是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赛场)尽收眼底,小鱼山、信号山,十余座山头公园,一览无余。
青岛电视观光塔是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
青岛是一座诗的城、画的港湾!
插图/陈颖
作家简介
天涯芳草,实名唐赵芳, 广东省徐闻县人。大学本科毕业,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南当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贵州日报》《云南日报》《广州日报》《中国文学》《青海湖》《西部散文选刊》《作家报》《作家世界》《西南当代作家》等报刊杂志。参加全国性比赛多次获一二等奖、金奖银奖。出版论著《改革与发展研究》、游记《一路风吟》、散文评论集《芳草闲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