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箱咸鸭蛋
一箱咸鸭蛋
下班回家刚进大门,门口收发室警卫叫住我,有快递。
一看那熟悉的地址,掂掂箱子,很沉。回家打开一看,依然是从前婆婆在世时,亲手做的我最喜欢的咸鸭蛋。那种咸淡正好,流着黄油,沙沙的口感,我一气儿能吃好几个。而今年这箱咸鸭蛋的由来,更是不同寻常。
几年前婆婆因病去世后,总觉得跟公公相处有些拘束,因此,回去探望的机会少了很多。
2018年春天一个中午,突然接到大伯哥的求救电话,才知道公公把自己关在家里好多天不出来,任凭大家费尽口舌。
事情起因是婆婆去世后,倍感孤单的老人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年龄相当的女士;一接触,两人有太多说不完的话,非常投缘。想再次重新建立家庭,却遭到了我两位妯娌的反对,一气之下拒绝进食。
了解到情况后,非常自责。太多的忙碌,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电话里的嘘寒问暖怎么能够替代承欢膝下?再好的儿女也不如半路夫妻的牵手。
跟家里商量后,由我出面协调处理这个问题。临走时全家商量好,能够妥善处理解决这场家庭纠纷,让老人达成心愿更好。如果不能,那就把老人接到北京来,跟我爸爸妈妈他们一起,相互关照。
介于公公好几天没有进食了,为预防他电解质紊乱,肠胃功能受损,纠正酸碱度等,临走前特意开出葡萄糖和氯化钠、VC和B6等药物,便于在家及时补充能量,也比去医院方便。
飞机起飞后,我依然思绪万千,难以平静,内心的愧疚折叠在行李箱里,两位老人对我的好,历历在目。记得第一次见面,曾经行政管理出身的公公,很认真地告诉我,“闺女,我们会拿你当女儿宠的,你妈妈有时候脾气会急躁一点,不要跟她计较。”
话语里浓浓的亲情,天下父母对儿女的爱莫过于此了。我父亲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儿媳妇,只要人品好就足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都可以通过后天的接触、沟通、学习、提高。而女儿要嫁出去,我必须好好掂量,包括对方的家世家风甚至经济条件等,必须是门当户对。
我庆幸自己的公公婆婆一家,如父亲所愿,也不止一次跟别人说过,这样的公公婆婆很难再找。甚至在婆婆生病住院时的照顾,也让其他病友羡慕得不行,我那样骄傲地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爸爸妈妈。
大伯哥在机场接到我,一路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介绍给我,心里顿时有数了,对如何化解这场分歧有了充足的把握。
进得院子,夕阳下,庭院里那些花花草草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这都是我婆婆从前精心打理的最爱。家里那条小黑见到我,亲热地跑过来,舔舔我的手背,蹦跳着要扑进我怀里,并低声哼唧着摇着尾巴。
狗是通人性的,认亲,哪怕跟你多久没见面。
听到动静,公公摇晃着坐起来,慢慢走出房间,那样的憔悴、衰老。他扶着门框,颤悠悠地伸出手来“九九,我的好闺女,你可回来了!””爸爸,我回来了,没有照顾到您,让您老受委屈了。”公公眼圈儿红了又红,像个无助的孩子,我急忙扶住他老人家,不让他太过激动。
安排他躺好,立刻给他输液补充能量。看着老人消瘦的面颊,又增添好多白发了,心里难受着却不能表现出来。
握着他的手,我突然有些后怕,怕他老人家会离开我们,怕那份亲情不能延续,别等到他们都离开后,儿女才捶胸顿足。
那一瞬间我更加意识到,陪伴,是多么重要,以后一定多抽时间回来看看他们。
在液体的静滴中,公公逐渐进入梦乡。我悄悄在厨房给他精心熬制小米粥,并炒了两个青菜。久未进食,不能让他过饱过油腻。
晚上七点,公公醒来,两位嫂子赶紧过来照看。老人眼睛到处寻找,我端着半碗温热正好的小米粥和咸菜丝走近。“爸爸,我在这儿呢,别担心,我在。”老人放心地点点头,想要接过我手里的碗,我摇摇头拒绝,然后一勺一勺喂他。公公忍不住掉下眼泪,所有的过往和对未来的希冀,都在此刻汇聚。我拿来毛巾轻轻给他擦拭,哄着他:“爸爸,咱不哭了好不好?九儿回来了,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明天咱爷俩好好聊聊。放心,有我在,一切都会为您做主。”
带着一份满足感,公公卸下来这些日子的焦虑和担心,沉沉睡去。
天亮了,我去厨房蒸上鸡蛋羹,再弄点蔬菜面片汤,这样的病号饭特别适合。
而这样的照顾对我来说,甘之如饴。
家有老是个宝,老人健在,儿女尚有归途!
洗过脸,吃完饭,公公的精神好了很多,体力也在慢慢恢复,测量血压、血糖等一切正常。
侧面得到那位阿姨地址,我提着礼物先去拜访,想进一步了解这位老人各方面情况,能让我家公公牵肠挂肚的人应该错不了。
开门时没有任何的惊讶,阿姨直接叫出我名字,热情地招呼我坐下,不停忙碌,一会儿倒水,一会儿拿吃的。
“早就听你爸爸说起过你,几个儿媳妇里,他们最喜欢你。今天一看,果然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谢谢阿姨,我来是想看看您,同时听听您对将来的日子怎么打算的?”
老人非常通情达理,只有唯一的一个要求,那就是她和我公公生活在一起,如果有一天老爷子走在她前面,能够允许她继续住在我公公那套房子里。而实际上这套房子早就在我家名下,婆婆过世前已将家产做了分配公证。
我当场答应了她的要求,能够满足老人的心愿,让他们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家里,一场围绕着公公再婚的家庭会议就此展开。其实,两位嫂子很通情达理的,只是担心新来的婆婆会不好处,且以后会涉及财产纠纷和赡养等问题。我开导劝解她俩,让老人有份幸福的晚年,比什么都重要。将来我们也会老,也会孤单,也会寂寞,也需要有人立黄昏,更需要有人问,菜可香粥可温?!
两位嫂子终于打开了心结,不再反对。我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可以考虑不领证,平时两人互相照顾。有小病小灾的,由公公这边出钱看病,如果钱不够,我可以补贴一些。一旦遇到大病的情况下,谁家的老人谁负责费用等,互不拖累。
这个说法得到两边家庭的认可,最终形成决议,并落实在文字上。
问题迎刃而解,公公一下子好起来,仿佛年轻了好几岁。我提出择日不如撞日,趁着这次回来,不如把阿姨接过来,官宣!
虽然没有领证,但迎接的仪式一点不亚于婚礼现场。
大伯哥他们迎亲的车辆到达时,鞭炮声中两位老人牵着手,互相对视会心一笑。
后续
阿姨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我两个嫂子也处得很好,更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尊敬。我由衷地高兴,并祝福两位老人健康、快乐、长寿!
而此后的每年端午节前夕,我都会再次,如约,收到一箱咸鸭蛋,那是爱的味道。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陈颖,笔名十月女泽,医疗机构就职,酷爱音乐、摄影、古典诗词等。行走半生,仍是檐下听雪阅梅的女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