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过竹西佳处
走过竹西佳处
扬州是竹乡,年后,在扬州两日,未能遇到浓浓的烟柳,但却看到了绿绿的篁竹。一处在个园,一处在扬州八怪纪念馆。
走进个园,迎面是一大片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高高矮矮的竹竿被拦腰夹成道道篱墙,无数或深或浅的绿叶挤出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个”字,竹影婆娑,聚绿成海,阵风吹过,波起涛伏。据说个园的竹子将近两万竿,其中最贵的当属龟甲竹,每株两三千元,其他的诸如斑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慈孝竹、箭竹、铺地竹等名贵品种数不胜数,这些可都不是普通百姓可以奢望的。迎面屏风墙的月洞门两侧“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似乎暗示穿过这片竹海,后面便是四季假山园林区了。过了园林区,才是一代巨贾、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和他家人的住宅区。
黄至筠的父亲黄凝曾先后两次为乾隆皇帝行宫置办陈设,并得到了乾隆帝的称赞与嘉奖。耳濡目染、深谙陈设之道的黄至筠当然知道如何谋篇布局自己的住所,梦想改造庭院,留住风水,广进财源,提升自己,恩泽后人。从春秋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士农工商 ”位次,一直令他耿耿于怀,朝廷与官府看待盐商的眼光依旧是那样尖酸和刻薄。要想短期“逆袭”社会地位,就必须尽快融入“士”的阶层。文人爱竹,自古皆然,其中不乏“定居人种竹,居定竹依人”的求隐高人。于是黄至筠投其所好,附庸风雅,不惜巨金购竹植林,扬州城从此就多了这片“月映竹成千个字”的私人院所了。
盐商爱竹,爱的是一张面子、一个名望。走出个园,从门洞回望囚禁在深院高墙内的芊芊翠竹,不得不为她们的身世唏嘘不已。
但在扬州八怪纪念馆门前的弄堂里见不到竹子,步入宽敞整洁的中庭也看不到竹子,人们都说他们与竹子有着不解之缘,为什么却在这里不见一点踪迹呢?回看郑板桥所书“歌龡古揚州”,几个大字,顿觉那个“龡”字有些怪异,该不是“吹捧” “吹嘘”“吹牛”之意吧?想到这里不觉哑然失笑。
信步走入后院,在“鹤池窥冰”的水岸边我见到了她,在两堵墙之间的“莲池映月”处我看到了她,在一方“竹泉幽境”的镂空窗子里我看到了她。一两株或三五竿的瘦竹不声不响地伫立在那里,好像等待了多少个世纪,忘了岁月,淡了时光,一往情深地等着你的到来。没有阳光,没有暖风,没有清泉,没有空间。枯了的竿子倔强向上,依然葱绿的竹叶蓬勃着一股生命的力量。
我忽然感动得想流泪,这哪是一枝劲竹,这分明是一种人生,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文人爱竹,爱的是一身风骨、一股气节。郑板桥出生寒儒世家,生母继母均早早离开人世,三十岁的他不得不到人地两生的扬州卖画糊口,接着父亲去世,小儿夭折,妻子病逝,衣食不济,举步维艰。即使是这样,他依旧保持着“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的气节,为穷人作画分文不取,给富人题字不落款名。
纪念馆一角是“无佛又无僧,空堂一点灯”的金农故居,据说金农曾因一首“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的即兴佳作,解了一位盐商巨贾的酒桌赋诗之围,一时传为美谈。但此人生性傲岸不群、我行我素,视金钱名利如粪土,爱诗书挚友同手足。漂泊扬州之际,他有时乞食僧舍,有时“闭门自饥”,却能“夜深牛粪火,笑拨自温存。”一如他笔下的画竹,虽有憔悴之状,更显高岸之神。
同为扬州的篁竹,有人装点门面,有人藏于心间。究竟是谁“难得糊涂”!
走出扬州八怪纪念馆,忽见一古树高约数丈,虬枝盘旋,俯瞰人间,笑傲苍宇。听树下老者介绍,说是“唐槐”,“南柯一梦”始发于此。古往今来,来此竹西佳处追梦寻梦的,又何止广陵的淳于棼一人!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汪为洪,男,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响水县作家协会会员,响水县湖海艺文社成员,现供职于响水县教育局。平生喜爱文字,曾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新华日报》《学校管理》《新德育》《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为《中学生语文课本同题作文》《奠基未来 走向辉煌》《响水往事》《响水英才》《响水风物》等书籍撰稿数十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