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警示:过度保护孩子,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更严重的永久性伤害

“过度保护”跟“过度养育”一样,是个很尴尬的词,因为每提到这样的概念,总会有许多家长表达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利益,让他们免受来自各方面的危险,现在外面的危险实在太多了。
这些年轻父母们的想法其实可以理解,在网络和新闻媒体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对孩子不利的外部风险,比如伤害、车祸、溺水甚至被绑架等,这些事件吓坏了爸爸妈妈们。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他们无法承担任何可能的风险,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那些叛逆、暴力、离家出走甚至堕落的问题青少年,不像过去一样,基本上出自状况不好的家庭,反而越来越多地来自条件优越,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家庭,这些孩子都是从小衣食无忧,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过度保护中长大的“掌上明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发现他们都有个共性,就是父母从小就给他们提供了“过度保护”,任何可能出现危险的行为,都会成为这些父母们的禁忌,比如独自一人上街、用刀片做手工、使用炉具做菜,或者有一点点受伤风险的运动等。如果在媒体里或者身边发生了类似的伤害,他们马上就会自我证明,他们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面对这样的父母们,我们又很难去苛求或者指责他们,没有人比他们更爱自己的孩子了。
然而,殊不知,父母们以为为孩子规避了风险,实际上却可能对孩子的社会心理发展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俄罗斯发展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一个人在适当监督下能做什么和潜在能做什么之间的边界。这些区域是获得新经验发生的区间,提供了可管理的挑战量。
如果父母禁止孩子爬树,劝阻孩子不要独自上街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果就是孩子在“最近发展区”的下线就被迫停止了新经验的获取。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经历,那些现在看来有点危险的行为,恰恰是我们记忆当中最深刻和成长感最强的一刻,就是这些经历促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和实用的生存技能。如果我们不敢让孩子独自上街,那么,你准备等他成长到什么时候才允许他独自上街?在你的教育下,孩子会本能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惧和无能感,从而让他们失去了本应该早就获得的社会能力。
当他们有一天发现自己其实是被父母束缚了的时候,就会出现叛逆等反弹效应。
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鲁莽和危险行为。孩子试图通过这些行为达到什么目的?对于那些经常抱怨自己孩子性格孤僻的父母,其实这可能是“过度保护”的另一个后果,我们应该思考孩子害怕什么,他们对家门之外的风险感知是什么,以及这些恐惧的来源。对于一个经常做出“危险行为”的孩子,我们应该反思,这种“问题”行为在孩子心目中实际上可能是一种体验风险和责任的方式,以及伴随着他们的能力和地位成长的感觉。
在当代,把孩子困在家里,客观上并不是一件安全策略,可能孩子的肉体可以减少伤害,但是,他们在互联网上会受到各种不良诱惑,一点儿也不比现实社会少,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
所以,与其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过度保护”,不如问问自己,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我们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给予恰当的安全措施,让他们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能力发展范围。也许,这才是最大的保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