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江涛 | 一个被律师职业耽误了的作家 -----孙君梁先生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个被律师职业耽误了的作家

——孙君梁先生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郑江涛

各位老师、同仁,大家好!

受邀参加孙君梁先生作品研讨,感觉十分荣幸。孙先生自从《百花洲里寻花洲》,寻到“花洲”之后,压抑已久的创作热情骤然喷发,别人是文思如泉涌,孙律师是文思如尿崩,憋都憋不住,一发不可收拾。在短时间内创作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显示了旺盛的创作能力和全面的文学才华,令人赞叹钦佩。在此,我谈几点对孙先生作品的感受。

一是文字基本功扎实,行文流畅优美,意境深邃,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孙先生作为一名法官,律师,整日面对一个个繁琐的官司,面对一摞摞枯燥的材料,他的文思并没有中断,他的文采并没有枯萎,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不改对文学的一腔痴情,浓重的文学情结使他在半生辛劳的人生旅途上,并没有和文学相忘于江湖。我们可以想象,漫漫人生路上,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或是刚刚代理完一个复杂的官司后,孙先生不顾疲倦,伏案于灯下,或阅读,或写作,把自己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文学。说这些的意思是,劳形于案牍多年的律师,他的语言并没有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一副刻板的官样文章状。

他的文字是美的,是文学的。“我们会在青春留下的诗行里找到曾经青春的热情,在春天绿柳飘逸里依稀可见青春的影子。”散文《青春》里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读来简直和诗一样美。《大嫂门前的那树梨花》中这样写到:“透过密密的杨柳树叶,看到高高的树从之间,还有一树梨花正静静地开放。在绿叶的映衬中,这树梨花分外醒目,就像蓝天上的一朵白云。”密密的杨柳,洁白的梨花,高高的白云,作者用细腻优美的描写把我们带回到过去,带回到那个曾经的乡村之中,不由让人缅怀往事,感慨万端。

孙先生的诗歌《遇见你》,低回婉转,一唱三叹,“当重门深锁的心,被叩开······”一读开头,我便忆起了汪静之那无限深情的《蕙的风》了,那种深情,那种味道······作者人生深秋时节遇上可意的心上人的那种激动、缠绵和无限温柔,慢慢地倾诉,让人温暖,感动。这是作者文字功底,文学功底的最好的展现。

第二个感受,孙先生的文章都充满着人文情怀。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又云:文以载道。都是说文章的使命,文章的意义。写文章故作无病之呻吟,那只追求华丽辞藻而没有现实意义,一是会被读者抛弃,二是会被时代抛弃,因为它是没有意义的。

孙君梁先生的作品,都立足于生他养他的故土大地,他写的是这片热土,这片热土上的人和事,这片土地的变迁他在关注,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他在连着心。因此,孙先生的作品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如临其境,有时竟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老牛》里朴实沉默的伯伯,《饺子的味道》里手指变形的老哥,变味的饺子,还有《大嫂门前的那树梨花》中的大嫂,这些人物、细节,都饱含作者对故土故人深沉的怀念和热爱,也带有作者对生活的一些冷静的思索。

而像《羡慕》、《学车随想》等文章,更是作者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思想精髓,他在认识生活,探究生活,为读者指引一条精神的通道。

以上感受其实就是从文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上对孙先生的作品进行一个浅陋的分析,分析地不全面、不深入、不到位,只是点到。从我自身的体验,我想和大家谈两点体会,与所有作者共勉,一家之言,我姑妄说之,你姑妄听之,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是文章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问题。我们现在的写作都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学性艺术性,一般的中学生作文肯定不能称为文学作品,不能称之为散文了。为啥,因为它没有文学艺术性。这里以散文为例,并不是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中心明确了,就是散文,就是文学了,那充其量是成人作文罢了。真正的文学,真正的散文是怎样的呢?散文要求语言优美,富于文采;意境深邃,情感真挚,通过深情的富于诗意的叙述去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传递温暖或者感动。我们都读过老作家袁鹰的《井冈翠竹》,作家用优美的语言,用比喻、排比、顶真等多种艺术手段去描述,去表达,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语句灵活多变,长短交错,张弛相映,读来有一种音乐之美,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去感悟,体会。这就是说散文对语言,对文采,甚至结构都是有较高的要求的。我们常见到学生写的流水帐,早上干什么,中午干什么,晚上干什么,完了。没有任何的结构技巧,不知道时间和空间的来回转换调整以达到文章的跌宕起伏的效果,所以可以称之为作文,决不能说它是文学,是散文了。

再个问题就是思想性。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要传达一种思想情感,让人感动,让人思念,让人热血沸腾,让人默默流泪。通过艺术的手段,把某种积极的情感传导给读者,文章才是成功的。我们说《人生》、《平凡的世界》成功伟大,为广大读者所追捧,并不是因为它的故事多么曲折离奇,而是作品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与时代,与读者产生了共鸣,作品本身就是通过反映现实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深邃的哲思,发人深省,值得读之再读,揣摩深思。反之,不管你文辞多麽华美,结构多麽精妙,作无病之呻吟,空洞无物,终会为读者所抛弃的。

第二个问题,要读书。这是对我自己的告诫,也是对所有文学爱好者的建议。

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多读书,厚积才能薄发。所有文学爱好者都习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想在刊物杂志上露露脸,这方面应该大家是一样的心理。可我们真正成功的不多,我觉得还是我们读的书少,积累不够又急于成功所致。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书读多了,知识积累到足够,量变达到质变,自然一些东西就流淌出来,就会奔涌出来。不读书,或者读很少书而去搞创作,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即使写出来,也肯定不会是什麽真正的有内涵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我们知道少年作家韩寒,他十六七岁就创作了《三重门》,一炮而红,被称为天才作家。其实他并不是天才,他父亲是一个小编辑,有文学梦未遂,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韩寒很小的时候就被逼着背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之类。小小的韩寒把古文学经典基本读透,像《红楼》、《水浒》这些古典小说,韩寒读着跟读童话故事一样容易。正是因为深后的文学积累,刚上高中,韩寒就创作出了优秀的《三重门》,很有钱钟书、王朔之文风,风靡一时。

多读书,多积累,是写作的根本。

第二层意思:读什麽书。我理解要读两类书,一是纯文学书,二是文学理论书。

不知道大家平时读的什麽文学书籍,我散文方面主要读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散文》杂志,也读名家如余秋雨、三毛、贾平凹等的作品。其中《散文》杂志刊登的作品都是散文精品,是中国散文最高水准的展示,很值得学习品味,我推荐张静和江燕都订阅了。小说我主要读名家名作,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还有贾平凹、冯骥才,王朔等人的作品,有些喜欢反复读。我天资不行,加之现在记性不好,读书纯属娱乐享受,写作不会有大出息,但年轻作者们前途无量,可以认真阅读学习。另外,年轻作者要进步,还建议多读些文学理论书籍,文学作品是有思想的,文学理论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作品的思想高度和品味,一些作家的创作手记也是很好的理论论著,如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陈忠实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等等。

自己不才,借孙先生作品研讨会的机会,胡喷了这麽多,实属妄谈。

还回到题目,作为法官、律师的孙君梁先生,从事司法工作半生,事业成功,人生圆满,想不到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文学也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创作出这麽多优秀的作品。说他是被律师职业耽误了的作家真不为过啊。

试想一下,如果孙兄静下心来,专业写作,会是一个什麽结果呢?我想,他一定会走出邓州,走出中原大地,走向全国的,孙兄有这个实力,有这份才华。孙律师,孙作家,我看好你哦!

谢谢大家!

(2018年6月13日星期三下午)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郑江涛,河南邓州人,市公安局民警,曾在多家微刊发表数十篇散文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