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及有毒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典型案例分析(上)
肿瘤这个学科是比较新的一个学科。西医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分离出肿瘤学科,肿瘤学科从内科、外科分离出来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医的肿瘤学科大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但很多省级中医院的肿瘤科近几年才开始成立,是一个新的学科。中医肿瘤学科成立以后就面临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从四大经典开始,内外妇儿学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相对来说中医的体系已经比较成型了。中医肿瘤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分离出来以后,放疗、化疗包括现在这种靶向微创,各种各样的新的技术又出现了。在这些新的技术出现后,中医肿瘤学科怎么建立?中医肿瘤怎么辨证?怎么能用四大经典更好地来指导中医肿瘤的治疗?这些问题是这个学科是否能够发展好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四大经典的时代古人没有见过放疗,也没有见过化疗,没有见过靶向治疗和微创治疗。经过这些治疗以后,会使患者产生一个新的症状,即一个本来是沿着这样一个主线发展的疾病,可能经过放疗、化疗以后就跑到另外一个主线上去了。那么,这时候用中医如何进行辨证?怎么把这个学科整合到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中医肿瘤学科能够发展得更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治疗常见的肿瘤,如何用中医的经典理论来辨病辨证?比如,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概占肿瘤的25%,也就是说四个癌症患者里面就有一个是肺癌,所以在各个医院肺癌都是最常见的疾病。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胸水、胸痛等。这些症状按照中医的经典理论怎么划分、怎么思考、怎么治疗?
一般情况下,以咳嗽为主症的可以分急性或者慢性咳嗽,常见证型就是一个热证,一个寒证。在急性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以桑菊饮或者银翘散加减;慢性的咳嗽一般以止嗽散加减。治疗肿瘤,中医治疗思路是一样的,治疗的时候要辨证施治。首先通过四诊,确定基本证型,然后应用经典方即基础的方子,在这个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这样才符合我们中医的辨证论治规律。
如胸水,临床主要表现是咳逆、胸闷、胸痛。按照中医的经典理论来说,属于中医的“饮证”,常用的经典方有小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肿瘤疼痛也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我们通过临床反复探索总结,最后形成三个治疗癌性疼痛的专方:益肾骨康方、温阳通痹方、骨痛贴,这三个方我们都申请了国家新药发明专利。其中益肾骨康方、骨痛贴的专利已经获批,这些专方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
肿瘤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如伴有咳嗽、胸水、胸痛这些症状的时候,第一要解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第二要解决这个疾病,做到标本兼治。如果疾病进展较快,症状很难控制,即便是暂时控制,很快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需要标本兼治。在治疗常见症状的同时,要考虑原发病的治疗。比如肿瘤压迫到神经而产生了疼痛,如果肿瘤不缩小,即便是对症止痛,药量也会不断增大,疼痛也就很难再继续控制下去,所以一定要标本兼治。
分享一个典型病例,一个经穿刺病理证实是右肺腺癌的患者,在北京某肿瘤医院化疗两个周期以后,出现大量的胸水,属于化疗无效的进展期。2012年这个患者来肿瘤科我的门诊就诊,坚决要求不用化疗也不用西药,完全用中医药治疗。就诊时患者的肺功能非常差,需要坐轮椅,但经过中医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胸水完全消失,可以自己上楼来就诊。其一诊至四诊CT结果见图8~图10。
图8:治疗前(左)后(右)纵膈窗对比图
图9:治疗前后肺窗对比图
图10:治疗前后放大图(左上为治疗前纵隔窗,右上为治疗后纵隔窗;左下为治疗前肺窗,右下为治疗后肺窗)
在一次学术会上,我做主题讲课,面对的大多是西医知名专家,分享完这个案例以后,有一个知名西医专家就跟我说:“冯大夫,你们中医药治疗胸水真的有效吗?”我说:“真的有效,这一例就是真实有效的病例。”他说:“我给您介绍个病人,这个病人就是我母亲,她的肿瘤控制得挺好,但是大量的胸水解决不了,您能给她看一看吗?”我说:“可以。”后来我去给她母亲看了,患者大量的胸水,留置引流管。她当时在用靶向治疗,维持得还挺好,整个肿瘤还算比较稳定,就是大量的胸水导致了喘憋、呼吸困难这个问题难以解决。后来我开了一个中药处方,吃了14剂中药后这个患者的胸水就完全消失了。这位老年患者现在是非常忠实的一个中医“粉丝”,一旦有病,先看中医不看西医。包括前两天她失眠睡不着觉,问我还能不能开点药治疗。我说胸水都能解决,失眠当然更好解决,然后吃完药也非常有效!中医药对症治疗能够产生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我当时的处方基本上以桑菊饮、半夏泻心汤为基础进行加减。
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以及晚期肿瘤常易引起消化道反应,特别是放、化疗后,几乎每个患者都会出现消化道反应。反应严重的可影响食欲,最终导致治疗不能继续进行。这一类的病症大致属于中医之“痞证”,患者常觉胃脘痞塞胀满。
过去认为此类病症属于放化疗以后产生的虚证,常采用益气健脾法,选方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加减治疗。实际上,它不一定全是虚证。临床观察大多数情况下是放化疗以后影响了脾胃的升降功能,患者因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从而出现痞满的表现,临床上采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经方进行加减,辛开苦降,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
另外,患者化疗的同时一般会使用止呕药防止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但用了止呕药以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便秘,这种情况以半夏泻心汤加减通常可获良效。还有一类患者用了伊立替康这一类的化疗药物,用完以后出现严重的腹泻,我们用生姜泻心汤加减,临床疗效确切。此外,用了化疗药以后出现药物反应而导致的呃逆、口腔黏膜白斑、口腔溃疡等过敏反应,可选用甘草泻心汤加减。
三个泻心汤虽然是三个方,但是实际上组方药物基本是一致的,只是里面药物用量不同,主治方向也就发生了变化,如半夏能止呕、除湿、安神,小剂量的半夏可以止呕除湿,中剂量的半夏可以开胃,大剂量的半夏则可以安神。半夏在《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下品,认为其有毒,实际上半夏到底有没有毒?目前为止没有找到半夏具体的有毒成分,其他如附子有毒,我们知道附子含有乌头碱。目前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半夏里面有很多结晶钙成分,像麦芒一样的结晶钙成分,一般认为这种成分能够导致咽喉刺激症状,所以古人认为它有毒。《药典》规定半夏最高用量是9g,实际上9g只能够起到止呕除湿的作用。在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他认为大剂量的半夏有很好的安神功效,特别是生半夏,安神效果更好,由于生半夏不容易找到,所以他主张用清半夏。临床上我的体会是,伴有疼痛的时候用生半夏,不伴疼痛的时候可以考虑用姜半夏。如果考虑到半夏的安全性,可能法半夏最为安全,因为经过白矾、石灰和甘草的炮制,能够使半夏的结晶钙断裂,所以说法半夏应该是最安全的。著名本草学家李时珍说半夏能除“不得眠”,黄煌教授的《经方沙龙》里面半夏用到了120g,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而且有非常好的安神作用。我临床经常用半夏40~50g,我体会到半夏带来的安神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伤寒杂病论》中半夏常和粳米一起用,但药店、药房里经常不提供粳米,所以张锡纯将半夏和山药合用。我在临床上也是半夏和山药一起用,这样半夏就不会对咽喉产生刺激。
再分享一例肿瘤患者化疗以后出现口唇白斑的典型案例,患者每天大量饮水,后来我们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患者用完以后白斑消失,口唇颜色恢复红润。在我每年诊治的近万人次的肿瘤患者中,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
再看一位患者,女性,胃癌术后,同时伴有肝结核、胃结核及肠结核,肿瘤标志物增高,患者就非常担心,因为肿瘤标志物在手术之前就高,做完手术以后比较稳定,但后来又高了,且临床症状也不好,基础病也很多,后来也是选择单纯的中医药治疗。我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患者服药以后,肿瘤标志物下降,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最后看这么一个患者,是一个胃癌前病变,HP阳性( ),也是用了半夏泻心汤加减,很快这个患者的HP就转阴了。这两个患者也跟我们一起去《养生堂》做了个节目,并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看病经历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