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玉 | 邓州杏山(组诗)
花洲文学
邓州杏山 (组诗)
文|杨廷玉
杏山位于邓州市西部,距邓州市区45公里。傍丹江水库而立。山势呈东西走向,长15公里,宽8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山体是石灰岩,多喀斯特溶洞,是国家地质公园。有楚长城、天坑等景观,山北脚下有南水北调工程人工运河渠首。
山 水 缘
在水中着床
从水中站起
水是故乡
山顶裸露的岩石上
固化着水生动物的身体
成为杏山的胎记
亿万年的乡思乡愁
书写成一段远古的回忆
一阕野性的史诗
发酵成
一脉流连的惦念
一缕原始的真情
驻岸凝视丹水
卧听涛声
默默相守
辽阔的丹水库面
盛满蓝天
舞动羽衣霓裳
葳蕤纷扬的梦想
依水而眠的山
抱山而眠的水
浑然一色
蔚蒸成诗意的缥缈
缠绵柔情
冰心玉壶
葱郁青翠的牧歌
写真旖旎的笑容
分 水 岭
带着粗犷和血的劳动号子
从满地招展的红旗中迸出
在杏山回响成音阵
舒展生命的期待
丹水从杏山脚下分支
引水隧道向南
融山水深情
怀揣心灵的夙愿
衔着初恋的执著
捧湿漉漉的心愫
去滋润襄阳平原那一片青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从这里起步
人间银河
挟杏山激荡的情意
偕丹水激扬的灵动
飞流直下
播洒燕雨赵风
高山流水
一脉相牵
杏山站成生命之神
舞一泓丹水
逐日
去还北国清凉
楚 长 城
遥远
又如此亲近
踏遍莽苍
攀断荆棘
迎风而立
嵯岈峰势之间
仰着高傲的头颅
撑起铮铮龙骨
筋络肌腱有质感的凸起
生命编织的舞姿
嶙嶙汹涌着阳刚
在峥嵘的烽云中走过
岁月深处
狼烟四起的朔风中
石叠的关隘
兀磔生命的传奇
坚韧带血的猎猎雄风
捍卫一个民族的尊严
沉默不屈的灵魂
在守望
楚长城啊 可否听到
古丹阳的暮鼓晨钟
古丹水的船号桨声
戈决岚烟
箫鸣九重
劲折寒风
战士迎着锋刃的一跃
绽满豪情血痕
心花迸溅
似天幕夕阳
英雄的心愿依依
在一片沉寂中
传递血与火的记忆
心迹履痕孵育的牵挂
岁岁关情
磅礴的声音破空而临
处处憧憬
涌动遐想
天 坑
摸黑的一颗星
向地球飞来
这宇宙的叛逆者
擦着火花
燃烧着向往
吻向杏山
这一扑的光焰
拖着壮观的帚尾
划开丹水的矜持
砸破尘世的宁静
在生命重生的年华里
灿烂朵朵诗花
杏山陶醉多情的心语
带着星的唇痕
向大自然展示曾经的爱情
天坑与它幽长的溶洞
汹涌着奇幻和明快
亮眸向天
布满凝固的美丽
撑开天空
思绪长长
心脉浩浩
回味生命的历程
律动一串串诞生的颤动
涅槃的一击
撞出豪放雄浑
在一派生机中
旋响海枯石烂不变的希冀
隔堤寺石院落
石叠的院落
石叠的房
石片波波的屋面
在诉说悠悠往事
阅读时空皱纹吟出的佳句妙联
触摸沧桑风雨洗礼的厚重质朴
石之灵 智之魂的沉吟
这原生态的纯真
透出大气和悲怆
关不住的心事
用呼唤的手势
披四季沉淀的尘埃
伴淡淡散去的炊烟
成为一道古典的风景
桃 花 川
从《诗经》中绽开的桃花
在这里
一个叫猴沟
文人骚客称之桃花川的地方
粉红成一片朝晨的云霞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可否是到此一游而有的灵感
借此美景寄托人间向往
桃树是杏山的灵性
桃花是杏山的胭脂
每一瓣桃花
偕带蜂飞蝶舞撩魂的咏叹
一颦一笑
一俯一仰
都在期待来结义的弟兄
流芳红肥
人面桃花
醉倒在春风里
交合神秘悱恻的童话
升华亦梦亦幻的诗情
当满川挂满果实
便飞出一份份诚邀天下的请柬
上面印满一朵朵灿烂的桃花
尾 声
简约飘逸的风吹过
阳光饱满而洒脱
羽化的歌谣在山川穿行
澎湃着豪壮的激情
那山 那水
那村庄 那村民
舒心的笑容
就挂在杏山的胸前
应该是孙悟空来过这里
嚼碎一撮猴毛
变成无数个“美”字
撒在杏山——
每一块石头
每一株青草
甚至过往的每一片云
远古之幽
岁月之忆
彩绘成自然之神放牧的画卷
此时
一群人
正站立杏山之巅
指点谋划
又一个日出的明天
列队的耸峙群峰
已整理好行装
翘首待发
在秋点兵的挥手之间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杨廷玉,河南邓州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出版有诗集巜寄心明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