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三十多年后,我终于在《深圳青年》发了篇稿子

知道封面上这美女在笑什么吗?不知道?

嘿嘿,我也不知道。

但是此刻我也在笑,而且我确认我知道自己在笑什么。

我在笑横挡在美女身上的两行字:

“40年40本书

深圳阅读史话”

一个多月前,《深圳青年》杂志的执行主编亚萍女士微信我,说希望能给他们杂志写点关于深圳的文字。

这是约稿吗?

三十多年前我曾每月在人民大学报刊亭买《深圳青年》杂志,借此了解特区风貌。我来深圳工作也快三十年了,先后认识了这家杂志的前社长、前总编辑、前编辑部主任、前策划总监,当然还认识现社长、现总编辑、现副总编辑,可是,他们没有任何人向我约过稿,我也从来没有主动投过稿。奇怪吧?难道我一来深圳就不是青年了?

我唯独不认识现在的执行主编,恰恰就是她忽然想起向我要稿子了。是《深圳青年》老了吗?还是我成功做到了“永葆革命青春”?奇奇怪怪。

不过,我很愿意给他们写稿子。在我心目中,《深圳青年》曾经是一种精神象征,很多期的卷首语都曾经让我激情澎湃。读研究生期间我每月都买几种杂志,《读书》《读者》外,常买的就有《深圳青年》。尤其决定南下深圳后,读《深圳青年》更成了功课,我乐于在这杂志中找各种感觉:开放的感觉,改革的感觉,激情四射的感觉,敢为天下先的感觉,繁华美丽的感觉,新潮的感觉,“妹妹你大胆往前走”的感觉,势不可挡的感觉,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感觉,“你不可改变我”的感觉……总之,要找真正的“深圳感觉”。这感觉是我毕业后应该选择深圳的理由,是敢闯深圳十分正确的证据。《深圳青年》没让我失望,它几乎每一页都是这样的感觉,连征婚启事都可以坦坦荡荡地列出外籍人士、有房子、工资多少等等择偶条件,看得我目瞪口呆。

“好吧,”我回亚萍微信,“我有一篇《夜书房版'深圳四十年四十本书’》,只在我个人公号'夜书房’发过,不过我的公号订户很少,不用担心'已经一纸风行’之类的事。那原本是我在坪山图书馆所开'深圳阅读史话’课程内容,你们若要就拿去。

亚萍回答干脆:”稿子转过来,其他我们来做。”

今天,刊登我这篇稿子的新一期《深圳青年》杂志出街了。亚萍微信问卡号。

还有稿费?我说。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纸媒日子都不好过啊!你们也没有当年的风光了,大家可以互相帮忙的。

亚萍说,稿费不高,但一定得有啊!

好吧,我说,平生第一次拿深圳青年杂志的钱,也算报了当年在北京花钱买你们杂志的帐了😄😄

下面就是本期杂志我大作的版面了。还是很漂亮的。最重要的是:三十多年之后,我终于在《深圳青年》发了一篇稿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