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太庙:陈随梁制,陈霸先不当太祖有苦心,只怪自己儿子少

在南北朝北强南弱的乱世里,有一位汉族英雄,他奋勇抗击异族,为保卫南方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和中华传统文化,立下卓越的贡献,这位值得让人纪念的好汉,就是寒门出身的陈霸先。

因为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太过短暂,又偏安江左,版图狭小,以至于人们提到陈朝,想起来的不是陈后主和《玉树后庭花》,就是破镜重圆的典故,对陈霸先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南方华夏传统文化的贡献,却少有人知。

而正是因为陈朝国祚短,只有33年,他的宗庙礼制也和陈霸先一样被人忽略,不管是古代史官还是现代学者,都是一笔带过,给想了解陈朝庙制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困扰。

不(强)自(迫)量(症)力的猴格,为了南朝四代庙制的完整性,参考魏晋前朝史料,试着把陈朝庙制展现给大家。

01,从诸侯五庙到天子七庙

陈高祖武皇帝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是吴兴人,他自称是汉朝陈寔的后裔,当然,有学者认为这个祖宗是他攀附来的。

不管是不是攀附,从汉朝到南朝,至陈霸先这一代,陈家位属寒门阶层,陈霸先在发迹前的社会身份都十分低下,先在乡里担任里司,后来在建邺担任油库吏,都是下贱的专役户。

陈霸先少有大志,又长于谋略、好读兵史、精通武艺,经过自己的努力而一飞冲天,最终成为位高权重的梁朝权臣。

梁太平元年(556)九月,侍中、司徒、都督、班剑、鼓吹、甲杖、长城县侯陈霸先,晋位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晋封义兴郡公。他的父亲陈文赞也子贵父荣,被追赠侍中、光禄大夫,追封义兴郡公,谥号恭。

太平二年(557)正月,大梁天子萧方智,下诏追赠陈霸先的亡兄陈道谭为长城县公,谥号昭烈;亡弟陈休先为武康县侯,谥号忠庄;又册封陈霸先的继妻长城县夫人章要儿为义兴国夫人。

接着,梁帝又追赠陈霸先的祖父陈道巨为侍中、太常卿、义兴郡公,谥号孝;追赠陈霸先的祖母许氏为吴郡嘉兴县君,谥号敬;又追赠陈霸先的母亲张氏(董氏)为义兴国太夫人,谥号宣。

当年八月,陈霸先加黄钺,领太傅,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给羽葆、鼓吹;九月,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置陈国百司。

十月,陈霸先进爵为陈王,增封十郡,建天子旌旗,并按照旧例,建立陈国诸侯王五庙。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陈霸先的五庙庙主都谁,但是,依据宋、齐、梁三朝的惯例,多半是皇考义兴恭公陈文赞、皇祖义兴孝公陈道巨、皇曾祖安成府君陈猛、皇高祖怀安府君陈咏,以及陈霸先的原配妻子钱氏

两天后的辛未日,梁帝禅位陈王,隔了三天,十月乙亥,陈霸先即皇帝位于南郊,建国号陈,柴燎告天,大赦天下,改元永定。

在即位的第七天,陈霸先下诏追尊皇考陈文赞为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即前文的张氏,陈武帝本纪记载皇妣,是前张后董)为安皇后。

同时,陈霸先还追谥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并追封早亡的长子陈克为孝怀太子,然后才立夫人章要儿为皇后。

钱氏是陈霸先同郡钱仲方之女,大概在陈霸先没有发迹前就去世,陈霸先又续娶章要儿。

再隔了一天,陈霸先尊父亲景帝陈文赞的陵寝为瑞陵,祖父陈道巨的陵寝为寿陵,以妻子昭皇后钱氏的陵寝为嘉陵。又隔了五天,陈霸先把父祖神主奉入陈朝太庙。

02,对陈七庙的不同认知

关于陈朝七庙,《隋书》卷七志二是一句话带过,“陈依梁制,七庙如礼”,简单到七庙庙主是谁都吝于记载。

梁满仓先生在《魏晋南北朝皇家宗庙制度论述》中也是一笔带过:

“上述宋齐梁宗庙都是七庙七代人······特别是以妻子神位入宗庙,取妻,齐也之意,意为妻子与自己齐等,自己在世不能入庙,让妻子代表自己现在宗庙中占有一个位置。

陈武帝所立七庙不详,但其本纪中家世记载清楚,向上追尊七世祖先不成问题,其制应和宋齐梁没有区别。”

郭善兵先生在《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中同样是含糊不清:

“据若干零散记载,陈皇帝宗庙立庙制度兼采宋、齐制度与梁制,······此处七庙,似有可能包括为陈霸先此时已经去世的配偶,被追谥为昭皇后的钱氏所修建的宗庙。”

“梁武帝对宋、齐庙制的变革之处在于,将以往列入皇帝七庙系统中的女性宗庙排除在外,而陈七庙中可能还包括所立后庙”。

和陈朝庙制相关的资料,猴格在网上能看(扒)到的,也只有这三处,按照《隋书》记载,陈朝庙制是参考梁制,就是梁太庙啥样,陈太庙就啥样;

按照梁先生的意思,陈太庙和宋齐梁三朝没有区别,都是让妻子位列太庙正神,所以,昭皇后钱氏自然也是算世数的太庙庙主。按照郭先生的意思,陈太庙的七庙中,可能包含了昭皇后钱氏。

在这一点上,郭先生的观点可以视为和梁先生观点相同,就是他们都认为钱氏在陈太庙就是庙主正神。

那就是说,陈太庙里是不虚太祖之位的,七位庙主分别是:六世祖步兵校尉陈鼎、五世祖散骑侍郎陈高、皇高祖怀安府君陈咏、皇曾祖安成府君陈猛、皇祖义兴孝公陈道巨、皇考太祖景皇帝陈文赞、昭皇后钱氏。

不才猴格的看法,倒是和两位先生相反,就是昭皇后钱氏虽然位列宗庙,但并不是太庙正主,因为《隋书》明确记载说了,陈随梁制嘛。

在此前《萧梁庙制》一文中,猴格就分析过,梁太庙虚太祖之位、撤消郗徽庙主资格,比不虚太祖之位、郗徽依旧是七庙主之一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说,陈霸先参考梁制的话,那就表示,他会虚太祖之位,并撤消妻子昭皇后钱氏位列庙主正神的资格。此时陈太庙的格局应该为:

六世祖步兵校尉陈鼎、五世祖散骑侍郎陈高、皇高祖怀安府君陈咏、皇曾祖安成府君陈猛、皇祖义兴孝公陈道巨、皇考太祖景皇帝陈文赞。

当然,不管是两位先生的推测,还是猴格的推测,都只是自己的推测,都没有史料实锤的支持,所以,陈朝太庙的格局到底是啥,就不得而知了。

03,对小透明昭皇后的推测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昭皇后钱氏在陈霸先建立诸侯五庙时,就进入宗庙并位列庙主正神,因为《隋书》记载陈随梁制嘛,萧衍就曾让妻子郗徽位列诸侯五庙庙主之一。

等陈霸先称帝后,小透明钱氏又升祔太庙,但此时她和郗徽一样,被撤销庙主资格,在陈太庙中只是个不算世数的陪祭。猴格确定钱氏在太庙的依据有三

其一,陈霸先没有为钱氏立过别庙;

在陈朝之前,就不提魏晋皇帝为妻子、老娘、闺女立别庙,就宋、齐、梁三代都存在别庙现象。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追尊生母胡婕妤为章皇太后,为她立庙于京师,礼同七庙;宋明帝刘彧即位后,尊生母沈婕妤为宣皇太后,神主袝章太后庙;宋孝武帝刘骏生母昭皇太后路惠男,在死后,神主也升祔章太后庙。

齐明帝萧鸾即位后,追尊本生父萧道生为景皇,本生母江氏为懿后,在御道西,为他们夫妻立新庙。

梁武帝萧衍也给妾室出身的亲奶奶立小庙;后来昭明太子萧统的生母丁贵嫔死后,神主升祔小庙,在太夫人神主之下;梁元帝萧绎即位后,追尊生母阮令赢为文宣太后,神主也升祔小庙。

从而可见,宋、齐、梁三代都在太庙系统之外建有别庙,来安置不能进入太庙的帝后。而陈朝在陈蒨即位前,却并没有别庙的存在,那就意味着,陈霸先把他的原配妻子追尊的昭皇后钱氏,奉入太庙之中了。

如果认为这条依据太单薄,再看下一条。

其二,钱氏在郊祀典礼上配北郊;

中国人注重祭祀,封建皇帝们不但要在宗庙里祭祀列祖列宗,还要在郊外祭祀天地,即所谓的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在祭祀天地时,需要用祖宗配祭,让老祖宗跟着一起吃冷肉,祖宗那么多,让谁跟着沾光呢?自然是有大功德的祖宗。

汉朝是以太祖刘邦兼配天地,到了王莽当政时,引用《周礼》用先妣配北郊,才开始以高皇后吕雉配北郊;汉光武中兴,对王莽各种否定,秀儿又认为吕祖奶奶太剽悍不够贤惠,就取消了她北郊配地的资格,让文帝之母薄太后代之。

曹魏和司马晋,则都是以太祖(始祖)皇帝南郊配天,太祖(始祖)皇后北郊配地,比如曹操、卞氏,司马懿、张春华两公婆。

到了南宋,就以刘裕配南郊,他的妻子武敬皇后臧爱亲配北郊;再到萧齐,以萧道成配南郊,他的妻子高昭皇后刘智容配北郊,显然都是效法魏晋。

偏偏到梁朝的萧衍,他以皇考太祖文帝配南郊,却用他自己的老婆德皇后郗徽配北郊;陈随梁制,陈霸先也以皇考太祖景帝配南郊,让自己老婆昭皇后钱氏配北郊,一切规格都参照梁制。

在这里还要对《隋书》的修撰者魏某,提出一下批评,干活太不走心了,不但把萧衍老娘和妻子搞混,把“皇妣献皇后”写成“德皇后”,贻误后人(参见萧梁庙制篇)。

还把陈霸先的爹景皇帝写成“德皇帝”,把陈霸先的老婆昭皇后钱氏写成“皇妣”,简直是乱七八糟。人小陈的爹、妈明明是景皇帝、安皇后,老婆才是昭皇后。

陈制,亦以间岁。正月上辛,用特牛一,祀天地于南北二郊。永定元年,武帝受禅,修南郊,圆坛高二丈二尺五寸,上广十丈,柴燎告天。明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以皇考德皇帝配,除十二辰座,加五帝位,其余准梁之旧。北郊为坛,高一丈五尺,广八丈,以皇妣昭后配,从祀亦准梁旧。及文帝天嘉中,南郊改以高祖配,北郊以德皇帝配天。······废帝光大中,又以昭后配北郊。(《隋书》卷六志一)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追谥前夫人钱氏号为昭皇后,世子克为孝怀太子。立夫人章氏为皇后。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昭皇后陵曰嘉陵,依梁初园陵故事。(《陈书高祖本纪下》卷二)

正是魏某的笔误,让后边抄作业的也跟着抄错,比如《吴兴统记》、《通典》、《文献通考》等等,都把昭皇后钱氏当成陈霸先他娘。

尽管宋朝人谈钥在编纂《嘉泰吴兴志》时就对此提出纠正,但他的作品没《隋书》名气大,后世人还是照着笔误抄到痴心不改,比如《五礼通考》。

等陈霸先死后,陈蒨即位,才改为南郊以陈霸先配,北郊以祖父陈文赞配;然而到了废帝陈伯宗光大年间,又改以昭皇后配北郊。

试想,能够配享北郊的昭皇后,怎么可能不在太庙里?即便她不在太庙,又怎么可能连个别庙都混不上呢?那样就和她享受的资源不匹配嘛!

再说,前头配北郊的臧爱亲、刘智容、郗徽都在太庙呆着,同样配北郊的钱氏怎么可能不在太庙里?

其三,在钱氏之前身为正妻的皇后都配食皇帝丈夫

在唐朝以前,太庙配享多数遵循一帝一后原则,但是,也有少数二后并配,就以晋朝为例,晋武帝司马炎的原配武元杨皇后,和继后武悼杨皇后,神主都升祔太庙配享武帝。

南宋的孝穆皇帝刘翘,他的原配孝穆赵皇后和继室孝懿萧皇后,神主也都升祔太庙配享刘翘(这个没史料系猴格自己推测)。

因为她们都是正妻,虽然有一帝一后的原则,但是,也不可能让有位号的皇后屈居别室,那太降低身份了,只有神主入庙配食其丈夫,才能与“义典”相符,这在礼法上是可以接受的。

相反,生前没有做过正妻,比如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孝武文太后李陵容、安德太后陈归女,还有宋朝的章太后胡氏、昭太后路氏、宣太后沈氏等等。

虽然她们的儿子都荣登大宝,但并不能改变她们身为妾室的事实,所以,她们的神主并没有资格升祔太庙配享丈夫,只能立别庙安奉。

参考前朝旧例,猴格可以肯定的下结论,小透明昭皇后钱氏就是被她的丈夫陈霸先奉入太庙,得到配享的待遇,至于陈霸先的继妻章要儿,在死后同样升祔太庙,一帝配二后。

04,对陈霸先让他爹当太祖的推测

按道理说,陈霸先是陈朝的开基始祖,兼具始受封和始受命的资格,是绝对的陈朝太祖,但是,陈霸先却效法萧衍,把太祖的庙号奉给自己没有功劳的老爹,这又是为什么呢?

梁太祖萧顺之好歹带给儿子萧衍官二代的身份,他在齐朝还混上将军的称号,浮夸一点,说他是梁朝的后稷,也勉勉强强,但陈文赞至于陈朝,就真的是没有尺寸功劳,连儿子生的也不够多,他是怎么能混上太祖称号呢?

其实,这个原因也很简单,陈霸先的想法和萧衍比较类似,都是因为自身人丁不旺的缘故。

尽管把太祖庙号冠到自己没有功劳的老爹头上,是属于非礼,但为了确定宗统和君统,陈霸先还是在宗庙中早早地确定太祖之位,把老爹作为王朝始祖,表示该朝的权力源自其父。

这样以老爹为法统起点,自己的同父兄弟子侄们,都可以裂土封王,不就能培养出捍卫皇权的可靠力量?当然,也能激发他们谋朝篡位的野心!

和萧衍相比,陈霸先的短板更明显,萧衍虽然生儿子晚,但他有九个亲兄弟,侄子一堆,后来又生出八个儿子;陈霸先却只有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他自己生了六个儿子却早死五个,剩下一个独苗苗还被扣在敌国。

如果陈霸先不抬举他老爹,而是把太祖留给自己,那就意味着把他这一支之外的子侄比如陈蒨兄弟,都排除在皇权核心圈之外了,那样,陈朝的皇室就实在太过单薄。

为了构建起陈朝的宗法秩序,陈霸先只能效法萧衍,把老爹奉为太祖,提高侄子们的地位,扩张宗室范围,建立起陈朝的宗藩。

可能又会有人疑问,那陈霸先干嘛不再往前去追溯到祖父、曾祖父呢?

那肯定不能够了,你追尊的多了,不就连带提高了祖父、曾祖父位下的子孙的地位?这对皇帝来说,从兄弟和再从兄弟,哪里有亲兄弟更值得信任?提高他们的地位,不是给他们闹事的资格吗?

因此,在永定元年(557)十月,陈霸先追赠皇兄陈道谭为始兴郡王,弟陈休先为南康郡王。十一月,诏封侄子陈蒨为临川郡王,陷落北周的侄子陈顼袭封始兴王,另一个身陷北齐的侄子陈昙朗则袭封南康王,此时陈霸先还不知道这个侄子已经被齐人杀害。

永定二年(558)八月,追封皇子陈立为豫章献王,陈权为长沙思王,长女为永世懿公主。

以上就是陈朝皇室男性主要成员,抛开早死者,除了陈霸先,也就陈蒨、陈顼兄弟,还有那位被扣在北周的倒霉六皇子陈昌,一巴掌都没凑够。

正是因为陈朝宗室过于单薄,毫无功劳的陈文赞才能成为陈朝太祖,这是他儿子陈霸先的一片苦心啊!陈霸先叹息:谁叫我儿子生的少呢?

05, 陈蒨时代的陈太庙和国庙

永定三年(559)六月丙午,陈霸先崩于璿xuan玑殿,享年57岁,此时,他唯一的儿子还远在北周,眼看后继无人,身为皇侄的陈蒨迅速还朝,在侯安都等重臣的支持下,问鼎皇位。

尽管皇后章要儿在内心有多不情愿陈蒨即位,可她儿子身陷北周插翅也难飞回来,又有侯安都按剑上殿,逼迫她诏令“有功天下”的临川王陈蒨即位,无可奈何的章要儿只能就范,下诏说“建殊功于牧野,敷盛业于戡黎”的陈蒨“宜奉大宗,嗣膺宝录”。

被群臣固请的陈蒨经过再三谦让,就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七月,尊皇后为皇太后;八月甲午,追上陈霸先庙谥为高祖武皇帝,葬万安陵

随着陈霸先入庙,身为陈蒨七世祖的陈鼎就该被迁毁,此时陈太庙的格局为:六世祖散骑侍郎陈高、五世祖怀安府君陈咏、皇高祖安成府君陈猛、皇曾祖义兴孝公陈道巨、皇祖太祖景皇帝陈文赞、皇考高祖武皇帝陈霸先。

此时的陈蒨还不到四十岁,他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子,就算两个早亡,还有十一个,站在他的立场,他入承大宗,就是陈霸先的继承人了,不但继承陈朝的君统,还继承陈朝的宗统,但他似乎并不满足,还鸡贼的要把本支的正统大宗攥在手中。

永定三年(559)十月,陈蒨以亲弟弟陈顼还滞留在北周,致使本宗乏飨xiang、始兴国庙蒸无主,就徙封始兴嗣王陈顼为安成王,另外封二皇子陈伯茂为始兴王,以奉他本生亲爹始兴昭烈王祀。

陈蒨的这个举动,或许还有为避免以后抬举本生父时、顺带提高弟弟陈顼地位的情况,挺未雨绸缪的哈。

虽然陈蒨当了皇帝,但身为先帝唯一皇子的陈昌的存在,还是令陈蒨如鲠在喉,而身为对家的北周,自然不会放过让陈氏兄弟相残的机会,就把陈昌遣放回国。

陈昌也倒霉,归途被盘踞长江中流的割据势力王琳阻挡,只能居于安陆,等王琳的势力被陈朝消灭后,天嘉元年(560)二月,陈昌才从安陆动身。

但由于陈蒨翦除王琳,不但增强了陈朝的权威,也巩固了陈蒨对陈朝的掌控,收获陈朝豪族之心,光杆皇子陈昌根本没有任何资本和堂兄叫板。

就在陈蒨装模作样对侯安都说“太子将至,须别求一蕃,吾其老焉”时,侯安都就自请去迎接陈昌归朝。

这时,以巴陵王萧沇yan为首的百官,又上书请求陈蒨不要徇匹夫之情,忘记王业大计,要勇于承担大任,把毛孩子陈昌封为衡阳郡王,食邑五千户就行。

陈朝宗王多为二千户食邑,当初陈蒨封临川郡王时,就是二千户,如今封陈昌五千户,还给皂轮、鼓吹、班剑等等,可谓尊崇异常,对于臣子们的俊杰,心情愉悦的陈蒨顺水推舟诏可。

就在三月份,被侯安都迎接的陈昌,到底没有回到都城,就薨了,而侯安都同志则以功进爵清远郡公,食邑四千户,从此威名之重,群臣无能出其右。

为了表示自己失去兄弟的哀痛,陈蒨把第七皇子陈伯信过继给陈昌,让他奉衡阳献王祀。到了六月辛巳,陈蒨改谥皇祖妣景安皇后董氏为景文皇后,又在甲午日追谥本生母始兴昭烈王妃为孝妃。

天嘉二年(561)十二月,陈蒨为本生父始兴王陈道谭立庙京师,称之为东庙。又在四年(563)把东庙神主迁到前梁小庙,并改名国庙,祭祀用天子之礼。

06,陈太庙中后期格局

天嘉三年(562)正月,陈蒨南郊祭天,以胡公配天,胡公是陈姓始祖,以始祖配天倒也合乎礼制,但不免有脚踩高祖陈霸先的嫌疑。

特别令人好奇的是,陈蒨既然以始祖胡公取代高祖陈霸先去配天,不知道在十天后的北郊中,他是以太祖陈文赞配地,还是以高祖陈霸先配地呢?但因为史料的缺失,已经不得而知。

就在当年(562)三月,滞留北周的皇弟安成王陈顼终于回国,面对一堆年龄幼小不具备参政能力的儿子们,陈蒨不得不重用年轻少壮的弟弟,授陈顼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

因为陈朝皇室势力过于单薄,才回国的陈顼就受到哥哥的重用并迅速升迁,六月为骠骑将军、扬州刺史,并在四年(563)四月加开府仪同三司,以皇弟之尊,权倾朝野。

后来被徐陵弹劾,天嘉六年(565)四月免侍中、中书监,为司空,仅仅一年后,天康元年(566)三月,随着陈蒨的病重,陈顼又出任尚书令,权势和地位比以前还要高。

天康元年(566)四月,喜获皇孙才十八天的陈蒨,崩于有觉殿,享年45岁,遗诏太子陈伯宗即位。

才16岁的陈伯宗当天在太极前殿即位,五月,尊皇太后章要儿为太皇太后,皇后沈妙容为皇太后,以骠骑将军、司空、扬州刺史、尚书令、安成王陈顼为骠骑大将军、进位司徒、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陈顼一跃成为陈朝实际上的最高权力人。

六月,陈蒨被追上庙谥为世祖文皇帝,葬永宁陵,神牌升祔太庙。随着陈蒨的入庙,身为陈伯宗七世祖的陈高就该被迁毁,此时陈太庙的格局为:

六世祖怀安府君陈咏、五世祖安成府君陈猛、皇高祖义兴孝公陈道巨、皇曾祖太祖景皇帝陈文赞、皇祖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皇考世祖文皇帝陈蒨。

陈伯宗母子在位高权重的叔父陈顼手底下没过上几招,就遭到失败,光大二年(568)正月,陈顼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剑履上殿。

十一月,太皇太后章要儿汇集群臣,下诏废陈伯宗为临海郡王,送还藩邸,奉迎安成王陈顼为帝,又贬斥陈伯宗的母弟始兴王陈伯茂为温麻侯,出居别馆,就在半路上遇盗被杀。

太建元年(569)正月甲午,陈顼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复太皇太后为皇太后,立安成王妃柳敬言为皇后,以安成王世子陈叔宝为皇太子,又以皇子陈叔陵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

陈顼虽然即位,但陈太庙格局在大概率上不会变动,不存在迁毁现象,依旧是陈伯宗时期的格局。

太建二年(570)三月,皇太后章要儿崩于紫极殿,享年65岁。随即在四月乙卯,废帝临海王陈伯宗就薨了,戊寅,被追谥为宣皇后的章要儿祔葬高祖万安陵,神主升祔太庙,与昭皇后钱氏一起配享陈霸先。

太建十四年(582)正月甲寅,陈顼崩于宣福殿,享年53岁,太子陈叔宝即皇帝位,是为陈后主。

二月,陈顼被追上庙谥为高宗孝宣皇帝,葬显宁陵,神牌升祔太庙。随着陈顼的升祔,陈太庙格局或许会有变动,也或许不会变动,还是因为史料的缺乏,导致后人无法知道陈叔宝时期的陈太庙格局。

不过,以猴格浅见,也不外乎两种结果:如果按兄弟同昭穆,陈顼与陈蒨是兄弟,同处一室,位在陈蒨之下,陈咏的神牌就不会被迁毁。

格局为:怀安府君陈咏、安成府君陈猛、义兴孝公陈道巨、太祖景皇帝陈文赞、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高宗孝宣皇帝陈顼。

如果按照兄弟异昭穆,按尊尊原则,陈咏就会被迁毁掉,陈蒨神位依次从三穆升到三昭,陈顼升祔位居三穆。

格局为:安成府君陈猛、义兴孝公陈道巨、太祖景皇帝陈文赞、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高宗孝宣皇帝陈顼。

祯明三年(589)正月,隋灭陈,不爱搞礼乐的陈叔宝,再不用考虑宗庙礼制问题了。

07,猴格说

讲真,和萧道成、萧衍爷们相比,陈霸先当高祖真的有些委屈,他在梁末天下大乱中,荡平侯景,平定各地割据势力,抗击北齐,抵御外侮,保护汉民族文化传承,虽然是禅让,但实际是靠自己打天下。

所以,陈霸先被姚察评价为“汉高、魏武之亚”,魏征评价为“足以无惭权、备”,归有光评价为“江左诸帝,号为最贤”,王夫之评价为“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则功亦伟矣!”吕思勉评价为“从来人君得国,无如陈武帝之正者”。

这些评价,其实都是对陈霸先的“存亡绝续之功”的肯定,虽然他的武功比刘裕略有不足,但他的武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在刘裕之上。

就萧道成那样的都能做太祖,陈霸先却要和文青萧衍一样当高祖,这还是陈霸先自愿降格的,怎么不让人替他委屈呢?

没办法啊!身处乱世,宗族力量薄弱,陈霸先只能如此操作,他当然也希望把皇位留给自己儿子,所以在即位后,就多次遣使和北周沟通。

而北周为了谋取最大利益,就是光“许之而未遣”,直到陈霸先死后、陈蒨即位,才把陈昌遣返,就是希望引起陈朝内讧。

如果说陈霸先没当太祖、当高祖略委屈,陈蒨的世祖就比较符合人设。

陈蒨在即位之际,要面对的形势也是很严峻,他平定王琳,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对外抵御北齐、北周的侵扰,收复大片国土,还为江南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为陈朝进入全盛奠定基础。

所以,猴格觉得,陈蒨的世祖,足以把宋世祖刘彧、梁世祖萧绎甩出几条街去,如果陈蒨能够多活几年,陈朝绝对不至于衰落得那么快。

最占便宜的就是陈顼,站在哥哥的肩膀上,又在位十四年,还把陈朝搞成那个熊样子,可见其能力远不及其兄。陈顼其人还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但凡他哥重用的旧臣,不管人有没有能力,就是一个字,杀。

淮南之役让他膨胀,继而不听劝阻,最终导致吕梁之败,耗费钱粮不说,还打击士气,此后陈军再不见胜绩。

如魏征对他的评价,“德不逮文,智不及武,虽得失自我,无御敌之略”,给他上高宗的庙号,实在是陈叔宝给他爹脸上贴金,他这个高宗太拉跨了。

如果陈朝能传承一两百年,陈太庙始祖之位,自然非太祖陈文赞莫属,而高祖陈霸先和世祖陈蒨,则是名副其实的万世不祧,至于名不符实的高宗陈顼,呵呵,只配迁毁。

就是这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