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瑜匯】神秘威嚴 兇狠善戰—玉鸮淺談
威 兇
嚴 狠
神 善
秘 戰
在古代,鳥飛天的本領受到古代先民的高度重視及崇拜,鳥被視為是天神的使者,人們幻想借助鳥的神力往來於天地之間,溝通神靈。古人喜以鳥為圖騰,鳥的形象,也成為古代藝術中常見且重要的表現主題之一,鸮便是其中之一。
華州泉護遺址出土 陶鸮面
鸮,為鴟鸮科各種類的通稱,古時又叫“鴟”、“鴟鸮”、“逐魂鳥”、“貓王鳥”等,因其頭部似貓,故俗稱“貓頭鷹”。鸮的形態特別、習性特殊,引起了古人的註意,產生不少聯想,鸮的形象也很自然地進入到藝術中,陶塑、玉雕、青銅器等都曾將其作為表現主題。
神鸮時代
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在紅山文化飛禽類的玉雕中,當屬玉鸮最為突出。此時的玉鸮根據其整體形狀及表現的精細程度大致可分為具體形和概括形兩類。形態寫實的玉鸮,常琢成直立的鳥體,具目、喙、頭、尾和雙翅,雙翅及尾翼表面常以粗淺凹槽或凸弦紋表現翅羽,有的還刻畫雙足,雕琢細致。形象概括者,則只琢出鸮的大致體型,表面光素無紋。
巴林右旗那斯臺遺址出土 玉鸮
紅山人用玉作鸮,有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法器。紅山先民賦予鸮以神性,幻想其可以通神通祖,在膜拜中尋取心靈的慰藉。
巴林右旗那斯臺遺址出土 玉鸮
考古資料表明,除紅山文化出土大量的玉鸮、綠松石鸮外,在不同的文化區系中,均有鸮形器的出土,如陜西華縣出土的仰韶文化巨型陶鸮鼎、甘肅青海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的鸮面陶罐、長江流域石家河文化的陶鸮塑像、山東龍山文化日照兩城鎮出土的玉錛上的鸮形雕刻等。鸮型器分布廣泛,可見鸮在原始先民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齊家文化 鸮面陶罐
在商代,鸮被推崇為“戰神鳥”,是商族戰神的象征。《詩經·商頌·玄鳥》開篇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玄”,指黑色,“玄鳥”即黑色的鳥。對於玄鳥所指,歷來多有探討。早先學著多認為玄鳥即燕子,郭沫若、聞一多等認為玄鳥即鳳凰,鄭傑祥依據金文、蔔辭,認為玄鳥是雄雞,而韓偉、饒宗頤、葉舒憲等學者,則提出玄鳥為鴟鸮,即貓頭鷹。
山西博物院藏 鸮卣
對於玄鳥為鴟鸮這一說法,孫新周指出,在甲骨文中,“商”字有一象形寫法,在“辛”字兩旁刻有兩只貓頭鷹的銳目,證明“商”字是供奉鴟鸮圖騰神帝嚳(帝俊、高辛氏)的會意字,從而認定商人玄鳥圖騰不是燕子,是鴟鸮。
此外,商人還有一個非常隆重的祭儀叫做“雚祭'。有學者認為“雚祭'是殺鸮以祭,也有人認為是祭祀鸮。康殷先生通過對“雚”、“萑”、“瞿”等甲骨文字的考證,認為都是遠古至商代時期人們崇拜鴟鸮的見證。
由於商人以鸮為崇拜對象,因此鸮的形象自然地進入到青銅器中。考古發掘出土的許多商代青銅器上都有鸮的圖案紋飾,如舉世聞名的婦好鸮尊。
婦好墓出土 鸮尊
婦好鸮尊呈站立姿態,圓潤敦實,凜然威武,氣宇軒昂,仿佛是一位打了勝仗歸來的武士。蓋子前端和頸部都有一只鸮,喙部和胸部紋飾為蟬紋,頸部兩側裝飾了夔龍紋,在翅膀上對稱裝飾了盤繞蛇紋,尾部還出現一只展翅欲飛的鳥紋。龍紋、蛇紋等紋路均出現於鸮尊兩側,鸮為器物的中心,充分展示了鸮的重要地位。
婦好墓鸮尊 細節圖
鸮形,在商代也仍有玉制品發現,也仍是寫實形與寫意形並存。值得註意的是,山東地區一些商代墓葬中出土的玉鸮,多作飛翔狀,一定程度上還留有紅山文化的風格。殷墟見到的玉鸮常為圓雕,雕琢精細,鸮身琢有紋飾,與商代青銅鸮尊風格吻合。此時的玉鸮,無論數量、神韻,還是精美程度,遠非玉燕、玉雞可比。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玉鸮
至於商代玉鸮的功用,並非單純的裝飾品和陳設品。鄧淑蘋認為,商代出短榫的玉雕動物用於插嵌在長桿上端,以在祭祀儀式中召降神祖之靈。商代玉鸮大多數直立造型的玉鴟鸮足下均雕有凸榫,亦有在榫上鉆孔者,推測其原本插嵌或綁縛於漆木器頂端,作為祭祀儀式上溝通神明或祖靈的法器、神器,實為一種具有宗教色彩的“巫玉”。
婦好墓出土 玉鸮
墮為“惡鳥”
至周代,鸮成了兇狠、災禍的代名詞。馬承源指出:“鴟鸮紋僅見於殷墟時期的青銅器上,至今還未發現過周器上有這類紋飾,說明了周人和殷人對戰神的崇敬是不相同的。”這表示源遠流長的鸮崇拜到周代開始中斷,鸮形像已很少出現。且不同於商代,周代文學作品中記載的鸮多為惡鳥形象,是一種不祥的符號,如《詩經·豳風·鴟鸮》中載:“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在周代,鴟鸮從殷商時代備受尊崇的神鳥墮為後世人們眼中的“惡鳥”,究其原因,一方面王朝更叠,要顛覆以往的主流思想,樹立自己的意識權威,另一方面,商、周有著不同的民族起源說。
虢國墓地出土 玉鸮
到了戰國末期、秦漢時期,鴟鸮題材的藝術品又再一次出現在墓葬之中。有趣的是,這時候的鸮器大多已經成為純喪葬用品,徹底從商代的禮器,轉變成了冥器。此時的鴟鸮形器大多為陶器,可能被賦予了特別的含義。
河南濟源職城泗澗溝出土 紅綠釉陶鸮壺
相關器型—玉勾雲形器
玉勾雲形器,是紅山文化玉器中變化最多、最難琢磨的器型。關於此類器型的象征解釋,眾說紛紜,有雲形說、饕餮說、龍形說、鳳凰說、獸面說、鳥獸合體說、神目說等等,可謂五花八門。由東北學者田廣林先生提出的貓頭鷹說受到廣泛關註,他認為,所謂勾雲形玉器,其實和“雲”沒有什麽關系,被廣泛誤解為雲形和牙齒形的器物,原是表現鳥類翅羽的一種雕刻風格,勾雲形玉器的原型應是貓頭鷹。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玉勾云形器
徐強也對勾雲形玉器做出了類似的圖像學解析:“所稱為勾雲者,實為鳥獸之首。器中雙旋紋為鳥首,器兩端為羽翅,下端為尾”。不過徐強沒有對鳥的種類作出精確的認定,他還將此類玉器改稱為“天地神佩”,確信其宗教崇拜的意義。
牛梁河遺址出土 玉勾云形器
田廣林和徐強等將牛梁河出土的“勾雲形器”做整體圖像學觀察,將其看成一個平面雕琢的伸開雙翼的大鳥造型,除了大鳥面部突出的兩只又大又圓的旋目,就是翅膀和尾羽造型中突出的羽尖了。仔細觀察原器,再對照田廣林和徐強的辨析,基本可以認定,勾雲形玉器中被誤認為“牙齒”的尖銳突起,應是鸮展開的翅羽和尾羽的之表現。若把中間部分和鸮首進行對比,就可以看出兩者是何其相似。
牛梁河遺址出土 玉勾云形器
那麽,紅山文化玉鸮是如何演變成玉勾雲形器的呢?紅山文化玉鸮的造型變化很大,大體可找出這樣一個脈絡:最初的紅山玉鸮較為寫實,是為全鸮形。
喀左縣東山嘴遺址出土 綠松石鸮
之後由豎長形演變為橫長形,體、翅、足抽象化,有誇張的雙目,是為鸮面形。
上郭店村春秋晚期墓葬出土 玉勾云形器
再後的玉鸮完全沒有了鳥體形態,只表現有一雙或一只誇張的眼形,是為鸮目形。
牛梁河遺址出土 玉勾云形器
然而,在每個階段,也還是發現有一些特例存在,如牛梁河第二地點M4出土的一件玉鸮,只是完成了基本外形,並沒有進行細部雕琢,不過這件玉鸮的輪廓已呈橫長形,也是玉鸮中間演變環節的一個重要佐證。
牛梁河第二地點M4出土 玉鸮
鸮,威嚴神秘,兇狠善戰,它從常見的自然生物,變成了飽受尊崇的氏族圖騰,在遠古先民中占著有重要的席位,豐富多樣的鸮形藝術品,更是是鸮輝煌歷史的展現。
巴林右旗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高2.48釐米,宽3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高3.8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高3.1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高2.5釐米
巴林右旗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高4.9釐米
巴林右旗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高7釐米,宽4.2釐米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高6.9釐米,宽3.8釐米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藏
實際尺寸:高5.3釐米,宽2.5釐米
洛陽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7.8釐米,高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