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麻黄清里热的体会
在我们的印象中,麻黄多用于风寒表证,然而麻黄对于里实热证,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使用麻黄来清里热呢?本文将麻黄清里热的相关体会进行详细的阐述,相信读过本文的你,一定觉得收获颇多。
杂谈麻黄清里热的体会
余在临床实践中,不仅用麻黄治疗风寒表证,更用于里热实证,藉发汗以退热,颇效,兹略述体会。
余取麻黄治里热主要原因一是,它具有宣散的作用。二是,麻黄之宣透发散,乃是通过发汗而散邪。一向认为凡里热郁蒸病在气分者,其汗出而热不解。何以汗出而热不解?余认为乃是热之宣散不透,里热仍盛。
余用麻黄清里热的体会之一
麻黄治里热证的适应证必须选择好。麻黄清里热的作用并非能统治一切里热,余根据麻黄具有发汗、止咳、平喘、利水的作用,所以取用麻黄清里热主要适用于肺热,尤其是痰热蕴肺之里热,麻杏石甘汤的拟定,正是为此而设。
在此最佳适应证的基础上予以推延,风湿热证也颇合拍。麻黄治此之枢机,诚如李时珍曰:“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故用麻黄,引出营分之邪。”
总之,余使用麻黄清里热之适应证,掌握邪系湿热或痰热,必有湿邪或痰浊之相杂,则麻黄利水发汗之用,可尽其所能。
病位则在肺卫为宜,因肺合皮毛,经络相通,更利其里热之透达。若系温热之邪所致,其本身已有热灼伤阴之势,若再以麻黄透汗,重耗其津实非所宜,若病已入肝肾下焦,则宜引邪下行,也非发汗宜透所宜,故此两者之里热,皆非麻黄之适应证。
体会之二
麻黄之用量要大。一般用量为10g。因麻黄发汗,用于表证是开泄腠理皮毛,近浅于肤,少量药力即可,而要透达里热,麻黄需入里剔邪,药轻不易深入,里热需麻黄托表而泄,药重始能托邪外出。
初曾虑其药重量大是否有汗大泄而致耗阴之弊,实践证明,药后大多汗出津津,少数患者药后汗出较多,但其汗为热汗,身热随汗泄而降,随之症情退而感舒适,无津伤气耗之弊。
在用药热降之后,尚须注意持续原量使用数天,若因其热退而彻减剂量,则有热降复起之情,尤其是湿热相杂湿重于热者,反复之情更多,这必须待汗泄湿祛、腻苔见退之后,则热退之效始可稳固。
体会之三
麻黄需他药相伍,助其清解里热的一臂之力,相辅之药,当随其病邪及病位之轻重不同而有所选择。
从病邪而论,大别主要有湿热两邪,凡热邪偏重者,可辅以石膏,石膏是为清里热之要药,但石膏无发汗之力,今麻、石相伍,麻黄借石膏清热之力更壮,石膏藉麻黄发汗之能泄热更快,两药相得益彰。
若系湿邪偏盛者,其在肺之痰湿,可用杏仁,麻黄宣泄肺气,与杏仁相辅相成,共同宣达痰热;若其湿蕴系由脾虚所酿成,则佐白术健脾除湿。
诚然,里热之证尚有其他之兼症,也当随症加味。
麻黄宣散透发之力强,通阳利水之功著。作者治湿热痰热蕴肺之经验可贵。麻黄伍杏仁,开肌腠,通肺络,内抑外扩,刚柔相剂,祛邪务尽。麻黄治风寒,麻杏苡甘汤治风湿是也。麻黄配石膏,治太阳将入阳明之热,石膏止阳明热炽之汗,亦止肺经热壅之喘,麻杏石甘汤是也。大青龙汤之烦躁乃太阳热闭,心肾为之躁扰,麻石泄太阳之表热,肃阳明之里热,两擅其长。然麻黄耗气伤津,非识见卓老,岂可轻试?陆九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腠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