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16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汝州才子他乡老》
汝州才子他乡老
郭进拴
艺界奇才,精英陨,大河痛绝。天地恸、泪飞寰宇,哀摇嵩岳。一生才德铭似铁,满园桃李花如雪。送行处、泪雨遮长天,情深切。语不成,声哽咽;哭祖父,从兹别。叹懿行绝艺,孰能同列?手上飘香铜臭远,毫尖溢墨珠玑落。自此后,静夜梦英魂,邀明月。
读了这首张师子写的《满江红——沉痛悼念祖父张绍文先生》的词,我才得知我非常尊敬的汝州籍著名书画家、诗人张绍文先生在距新世纪一步之遥的地方,已止步安息,驾鹤西去!
张绍文,字郁岑,艺名潇文,1933年出生于汝州市汝州镇中大街。自幼酷爱诗、书、画,1949年秋参加工作,1958年毕业于河南艺专。童年师毛培之、雷育斋,大学师谢瑞阶、叶桐轩、齐白石弟子贺志伊。善国画、书法、篆刻、诗词。1960年在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支部生活》杂志社任美编。1978年调郑州市文联,任美协副主席,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为郑州市政协委员、省书协理事、“嵩山书画院”名誉副院长、桂林中日书法研究会顾问等。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红楼梦学会会员、国际诗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理事。
张绍文先生自1942年以来,曾参加历年各类型书画展,不少作品选入国内外专集、报刊。1960年后,4次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绘画创作。1971年设计郑州二七纪念塔的造型。1975年以来,绘画、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美国、日本、台湾、新加坡等地展出。1980年,他在汝州市群众艺术馆内首次发现中国第一幅绘画作品——仰韶时期陶缸壁画,并命名为《鹳鱼石斧图》,临摹后撰文在香港《美术家》杂志上发表,轰动海内外。1982年前,他多次倡导恢复唐大诗人刘希夷墓园,并亲自赴京请楚图南先生为诗人刘希夷题写墓碑。近20年来应全国各地“古今名人纪念馆”及名胜区、新建碑林的特邀征稿,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均署名为“老汝州人”。诗七绝《游风穴山》被美国“四海诗社”收入《全球当代诗词选集》。他的作品和小传被收入《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专集》、《中国当代篆刻家大辞典》、《国际当代华人书画家大辞典》以及香港编印的《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等20多种辞书。他心系桑梓,热爱家乡,为之写画了无数作品,尤为关心古建筑。他为《汝帖》整理作序,为汝瓷的恢复发展,为汝石的开发利用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张绍文先生忠厚耿直,乐善好施,堪称汝州奇才,德艺双馨。去岁十二月二十五日,因心脏病复发病逝郑州,终年67岁,汝州从此失一大才矣!
我和张绍文先生的结识交往,始于1980年,当时因为我爱文学不被理解,就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临汝县文化馆的张久益老馆长同情我,就让我为文化馆组织的春灯节文化活动看大门。在布置美术、书法展览时,一幅《华山天险擎苍穹》的国画引起了我的关注,只见画面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笔墨苍劲,气韵横生。画家极其生动逼真地描绘了华山北峰的险峻气势,奇峰拔地而起,耸入云端,挺若倚天长剑。作品构画严谨,意境幽远,借景抒情,诗意盎然。画家署名“老汝州人张绍文”。于是,我急于想见见这位老汝州人。机会终于来了,画展结束不久,我常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文化馆的文物陈列室里,对着一件张久益老馆长从纸坊公社收集来的一件出土陶缸在临摹。张馆长介绍说:“这位就是《华山天险擎苍穹》的作者张绍文先生,他临摹的这个陶瓮,是1978年冬在纸坊阎村出土的。”陶瓮高47厘米,绘于瓮身腹部的鹳、鱼、石斧均用白色平涂,鹳的眼睛和鱼、石斧又用褐色勾出轮廓。画面约占瓮体的一半。画面的左边是衔鱼的白鹳,细颈长喙,短尾高足,其昂头扬颈的神态给人以一种胜利者的感觉;而所衔的鱼则显得苍白无力,奄奄一息。鹳、鱼的右侧立着一件带柄的石斧,石斧为弧形刃,中间有一圆孔,像是系绳带捆绑固定斧身用的。斧柄中间有一黑彩画的叉形符号,看来不像是一般的装饰。张绍文先生在他临摹的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图稿上,写上了《鹳鱼石斧图》5个大字,并撰文在《文物》、《河南文物》、香港《美术家》杂志发表,一下子轰动了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纷纷来到汝州,对《鹳鱼石斧图》进行考察论证。考古学家杨育彬称:“《鹳鱼石斧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画面最大、内容最丰富、技法也最精湛的一幅彩陶画,是迄今发现同时代的其它绘画所不能比拟的。”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撰文评价说:“《鹳鱼石斧图》可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相媲美。”新华社很快向全世界发了通电,使《鹳鱼石斧图》很快名扬四海。中国历史博物馆立即派人将这件国宝级文物调往北京珍藏。
1980年夏天,张绍文先生为了给汝州剧院绘制巨幅《风穴图》,而专程到风穴寺体验生活,我也为了修改为《豫西文艺》写的《漫游风穴寺》而到风穴寺采访。我亲眼看到张绍文先生在方丈院挥毫泼墨,用了一天时间把方丈院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他那力透纸背,铁钩银画的书法作品。他说:“为了搞好创作,要首先创造一种氛围。”农历六月十九午后,山风裹着暴雨,劈头盖脸地猛浇了下来,我和张绍文先生有意登上了寺西南侧的三层台阁钟楼来观雨。放眼望去,远山近水,烟雨蒙蒙,柏林危崖,时隐时现。整个古寺,云腾雾涌,似乎处于飘渺之中,令人有腾云驾雾之感。看着这浓墨泼洒的美妙图画,迎着满楼的清风,我们完全沉醉在了浓如醇酒的意境之中。他说:“这叫净寺雨,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六月十九古刹大会后都有这场雨。”
雾散天开,乌云惊退,天色更蓝,山水更美。一道彩虹,横跨山涧。张绍文老师领着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吴元忠、我、还有他的爱人和小女儿,我们挽起裤腿,淌着溪水,从接圣桥下穿过,来到珍珠帘观瀑布。边走张老师边介绍道:“世间事都是有因有缘的,我爱风穴山白云寺也如此。我出生在书香家庭,大爷在清末读书很多,晚年教私塾,善书法好种花,家父从小随大爷就读,受其影响,也写一笔好字,以仁德处世,故受乡人尊敬。父亲的爱好又传给了我,所以我三、四岁对画、塑就有一种天生的偏爱,年稍长,随父到风穴寺赶会,一下就被那清静幽美的山林溪泉和巧夺天工的古建、塑像迷住了。此后每年都要去一次,特别是上小学期间,学校组织集体旅行,除了近郊的乌龙庙,就是风穴山。从入山到出山,每处景观、每座建筑、每尊塑像、每个匾额,都要细心地观察,如照像一样,深深地印在我心中。在校一篇文章背不好,而对风穴寺的情况却如数家珍,至今已半个世纪过去了,仍闭目即见,历历在目。几十年来我酷爱风穴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为什么?细想想:是她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智慧,给了我高级艺术享受,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她更无形中启迪了我的人生,所以我无条件地爱她,像对待母亲那样忠贞、永远!也可能就是这个缘故,有机会就来看她,哪怕是到了她遍体疮痍,风烛残年,奄奄一息的时候,我的心还是那样地想着她,去到她的身旁,投入她的怀中,痛心、流泪、感伤、惋惜、长叹!因此才有1973年的专访,1978年的久住。静中不自觉地常想,我要尽最大努力无条件地协助国家和别人,来治疗她的疮伤,恢复她的青春,让她发挥她的天职:净化一代代人的心灵;孕育一代代的艺术人才;普渡众生,离苦得乐。也正是我对风穴寺的真挚之爱,虽不能终生相伴,幸而我身边有风穴山的‘九孔玩石’、‘艺术柏根’和‘石刻拓本’、‘昔日真影’。更使我欣慰的是,心中藏有风穴寺全部的原始照像底片。所以当我远离家乡,重病卧床的时刻,我的心又沉浸在风穴寺中,得到了无限的快慰。病好了,从死亡线上又活了过来。手虽不能画她那秀丽的容貌,只好用口述韵句,这一篇篇拙诗,就此出世。包括1978年在这里住时吟咏的草稿,终于用文字勾画了她昔日的风采,以备留给后人。因为近50年来风穴被破坏。虽已重修,但其面貌韵味,与昔时比有天渊之别。这些诗意比古人咏风穴的诗,要差十分之九。而古人的形容佳句也比真景相差十分之九,由此可知风穴原来的面貌。我只有真诚地记录她,可叹句子太拙笨,但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张老师边说边吟了一首他即兴写的《雨后观瀑》:
山洪怒吼震苍岩,涧底秋花水半淹。
共话无声桥上坐,凉风浩气舞青衫。
他写的《重游风穴寺步李准诗韵》这样写道:
常来香积寺,最爱古林幽。
碧水环琪树,清风弄白头。
他注道:“1980年返古里见李准诗,步其韵偶成。1988年纽约‘四海诗社’选人《全球当代诗词选集》,后作隶书并李准行书刻石立于风穴寺大殿前。”
张绍文老师的诗走向了世界,风穴寺的名字也从此走向了全世界。也正是在他的多方奔走呼号下,风穴寺于1979年成立了文管所,他在除夕夜与刘殿臣、吴元忠和原寺中老僧本禅法师共议修复方案,争得了国家专款,修复了风穴寺,使之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在《寺中除夕》一诗中写道:
良朋共聚白云边,寺主非僧不坐禅。
红果青茶除夕夜,畅谈大事到新年。
今4人已先后去世,只有风穴山还记得他们!
我也在张绍文老师鼓励下,一口气写了《听趣风穴山》、《漫游风穴寺》、《登玉皇山记》、《谒刘希夷墓》、《秋游魏哀园》等一组散文、游记,先由他修改、推荐,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洛神》、《旅游》杂志发表,后结集为《汝州风貌》一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也于1980年9月到临汝镇文化站工作,我办《乡音》报时,张老师又题词、写报头、寄诗、设计栏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交,我到郑州必到他家登门拜访,他回汝州多次与我彻底长谈。我于1986年12月调到汝州市文联主办《风穴文艺》文学杂志,请他担任顾问的时候,他慨然应诺,同时还对如何办好刊物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经我多次催稿约稿,他分别在1995年总第18、19期合刊上发表了《故乡行吟》15首;在1995年总第20、21期《风穴文艺》合刊上发表了《忆汝州风穴山寺诗吟草》38首。他在《故人乡里又相逢》中写道:
1994年9月2日,参加汝州市政协举办的人民政协建立四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宴会中有感。
双手十年终接近,耆翁相对泪交垂。
无言更比多言好,宴乐家乡能几回?
乡亲传言,把徐慎(汝州籍著名作家)病故误以为是绍文之事,奔走相告,十分关心,忽见宴会上出现,红光满面,激情倍增,故有热泪对垂无多言之情景。
当张老师得知我于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消息后,一连几次给我写信、打电话,说是“你终于圆了作家梦,为父老乡亲们争了光,以后要多出大作品,好作品啊!”
这一次张老师是真的远行了,而我却因又一次调动工作,没能亲自为老师送行,愧无挽联遗恨深。“汝州城里风光好,汝州才子他乡老。”生长于汝州,终老于郑州,张绍文老师作为新时代卓越的汝州才子,他的辉煌的文学艺术业绩为汝州赢得了声誉和光荣。汝州人民将会永远记着自己这位优秀的儿子。
哲人已逝,业绩长存。
艺术不朽,张绍文老师也不朽。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
《智泉流韵》平台上的任何文章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江湖,若由于私怨而用卑鄙的手段肆意报复诽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必将交于法律制裁。
特此声明
投稿通知
微刊《智泉流韵》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
(1) 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主编郭进拴的微信wxid_qum74fzwx9zd22,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并及时发放稿费。
(2) 《智泉流韵》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严格强调是首发。不是首发一律不刊登。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4) 平台实行稿酬赞赏制,赞赏费的50%发放给作者,另外50%留给平台运作经费。没有赞赏费就没有稿酬。
(5) 稿酬按自然月发放,满一个自然月后结算,一个自然月过后一律不再做任何结算。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月累积稿酬不足10元的就不发放了,留给平台做运作经费。
(6) 平台实行阅读奖励制,凡是作者的作品点击阅读量超过500奖励10元,超过1000奖励20元,依次类推。
(7) 平台实行文章采用奖励制,凡是每月用稿20篇以上的作者奖励100元。
合作媒体:
《平顶山日报》落凫文艺副刊
《鹰城》杂志纸刊
中华网络作家协会博客圈
中国作家协会精品电子旬刊
主编:郭进拴
稿费:郭进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