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八荀子的教育大目标

荀子漫议十八荀子的教育大目标

作者:刘志轩

家庭最为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社会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升人的素质。此两者集结于一点,就是教育。

荀子所处的时代,战争不断,思想混乱,社会如何和谐太平,成为人们的共同焦虑。荀子从人性入手,对人类社会进行探求和思考,提出了指导社会实践的新的儒学理论。荀子认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最为重要的手段是——教育。

荀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性恶论”。 他说,“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荀子·荣辱》)。人本来就是性恶的小人,又因为生活在乱世,就沾染上乱世的恶俗,这是卑鄙加卑鄙,乱世加乱俗,以乱得乱。

面对如此的人性状况,应该怎么办呢? 荀子说,要想使人具有善良的品质,就必须用人为的办法去改变它。 人为的办法是什么?荀子给出的答案是:“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改变人恶的本性,一靠师长的教诲,二靠法律的约束,而后人的思想和行为才可以端正;得到礼义的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得到提升,社会才会走向善良,走向文明。

所以,教育就成为实现社会文明的最为重要的手段。教育的目标,也就不是仅仅给学习者一些技艺,而是要树立人生的大目标。这个大目标是什么?荀子说,“学者,故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荀子·礼论》)。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对学生们说:“人生最主要的事情是什么?是方向正确。”杨振宁解释说,所谓方向正确,就是指你20年、30年后大有发展的空间,而并非是你所学到的这个技术,那个技术,这个定理,那个定理。

圣人是什么样子呢?圣人是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极高智能的人。  荀子给出了一个榜样,这个榜样就是大禹。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他鼓励向大禹学习,希望人人都成为大禹那样的人。

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艰难实践中,表现出公而忘私的品德,天人和谐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足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我们这些普通的人能成为大禹吗?荀子说,“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儒效》)。荀子认为普通的百姓成为大禹并不难,只要积累好的品德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就可以为圣人了。

荀子的“涂之人可以为禹”思想,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认识,它既凸显出荀子教育思想的全民性和公平性,也体现出荀子在更高层面上的教育平等观。荀子不但要人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公平,而且,在人发展的潜能上也公平。

按照荀子的人性观,人的本性特质是贯穿一生的,所以,荀子倡导“学不可以已”。任何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从做一个读书的学生开始,到成为圣人结束。学生学习的课程有终点,从学习的意义上说,学习一刻也不能停止。荀子的这一主张又讲出了教育的终身性。

荀子讲的教育,不仅仅是本本教育,而是知行合一的教育。荀子倡导行高于知。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儒效》)荀子把实践放在了最高的位置。所以,荀子的教育思想不是关起们来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读书和实践相结合。

荀子的教育思想还倡导进取性、创造性。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强调,学习不要照本宣科,要有创性思维,要敢于突破书本,突破老师。荀子本人就是一个“敢为异说”的学问大家,他创建了不同于孔子和孟子的儒学派别,把儒学引入社会实践。荀子的入门弟子韩非和李斯没有像老师一样成为儒家,而成为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

由于荀子的教育思想正确,作为一个老师,他的教育成果也就超乎常人。

荀子在齐国稷下学宫是学术领袖,被尊称“最为老师”。到楚国出任县公,在兰陵办学,以后被罢了官,做乡村教师,前后数十年间,荀子教授过许多弟子。史书记载的有李斯、韩非、陈嚣、毛亨、张仓、伏生、浮丘伯等等。这些学生都很有成就。

韩非,写下十多万言的法家理论著作,成为集法家之大成的法家代表人物。

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做了大秦帝国的丞相,为大一统的国家立下丰功伟绩。

毛亨,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保存下荀子传给他的《诗经》,成为后世传授《诗经》的巨人,人称大毛公。

张苍,作过十数年西汉丞相,精通音律和天文历法,著作有《九章算术》,共收集246个数学问题。这些算法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1500多年,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伏生,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是西汉唯一能够讲授《尚书》的学者。汉孝文帝派晁错到他家里去学习《尚书》。后人评价说:“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浮丘伯,人称包丘子,是汉代著名儒士,在都城长安教授学生,影响也很广。

一个老师,一生培养了这样许多大有成就者,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可有几人?世界文化史上能有几人?唯荀子也。仅此一点,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敬佩,心服口服的称赞荀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荀子为何有如此大的教育成就呢?

第一,高起点,大目标。“涂之人可以为禹”的目标要求,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大贡献的人。

第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鼓励学生要敢于突破书本,超过老师,造就了学生的积极进取、不墨守成规的学习精神。荀子是儒家,而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证明荀子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对老师亦步亦趋,而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三,言教身教,为人师表。

荀子是学生追求大目标的榜样。荀子一生追求人生的大目标,为了结束华夏五百年战乱,实现天下一统,他探讨大一统的理论和途径。在儒学几乎被人抛弃的情况下,他维护儒学、改造儒学、提升儒学,将孔子理想式的儒学引入指导社会实践的道路。

荀子是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模范。他在齐、赵、楚、燕诸国都曾经碰壁,但依然自信儒学的正确伟大,坚持不懈。

荀子是“学不可以已”的模范。耄耋之年,荀子学习民间俚曲《成相》,创造性的写《赋》,为中华文化创造出了新的文体。

荀子是勇于实践的模范。为了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荀子到楚国不做上卿,在兰陵做了十七年县公。《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说明荀子治国主张对楚国后期的再度强盛产生了不小的的影响。

今天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依然是社会的重要任务。荀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坚持教育育人的理念,培养具有高品德和高智慧的优秀人才,依然是现代教育无可替代的社会责任。

(转自中国荀子网)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一:荀子是谁?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二:评性恶论可怕吗?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三:如何改变人恶的本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四:走近圣人的阶梯(一)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五:走近圣人的阶梯(二)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七:李斯的悲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八荀子论天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九荀子何以能论天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1)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一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2)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二礼——荀子的欲望秩序论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三荀子的治世模式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四荀子的义利观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五独尊儒术,谁之儒?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桩最大冤案

刘志轩《荀子》电视小说

第 一 章   路漫漫兮归齐

第 二 章   阴谋与阳谋

第 三 章   三为祭酒

第 四 章   一石激起千重浪

第 五 章   太庙前的较量

第 六 章   年终上计的对决

第 七 章   济水平叛

第 八 章   人与禽兽

第 九 章   邪恶对正义的审判

第 十 章   智者的悲哀

第十一章   春申君请贤

第十二章   一曲唱别离

-----------------------------------

荀卿庠  >>>

1.《荀子》-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劝学篇  修身篇   不苟篇  荣辱篇

非相篇  仲尼篇   儒效篇  王制上

王制下  富国篇   王霸篇  君道篇

臣道篇  致士篇   议兵篇  强国篇

天论篇  正论篇   礼论篇  乐论篇

解蔽篇  正名篇   性恶篇  君子篇

成相篇  大略篇   宥坐篇  子道篇

法行篇  哀公篇   尧问篇

赋篇  非十二子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已经整理发布的中华姓氏拼音排序查询:

a  

b                

c                  

d          

f                  

g    芶  勾  句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萧  肖      

y        喻  谕  渝 云 陨 妘  芸  贠  员

                

z               俎(且)    中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