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发疹(附)

疹者.

太阴肺经风热所致.

与 痘绝不相同.

而治法亦异.

盖疹之发也.

乘于时气.

无论长幼男女.

传染不一.

或呼 疹子.

或称麻子.

吴俗则为之痧.

总名曰疹.

乃另一种.

非 疹之疹也.

其形密似针头.

其色淡若桃花.

头面愈多者佳.

以肺位至高也.

上见咳嚏.

下见泄泻.

以肺与大肠为表里也.

宜辛凉.不宜温热.以兑为燥胜也.

宜辛散.不宜苦寒.以肺主皮毛也.

温之则火烁金而毒不解.

寒之则热内伏而邪不化.

总以荆防薄荷大力葛根前桔之属.

发透为主.

使毒尽出皮肤.

而鲜内攻之患.

最为上策.

冬月大寒.

不易出者.

稍加麻黄.

夏月大热.

不易解者.

宜入连翘.

胃气弱.

以米饮助之.

邪不在胃也.

中气实.

以枳朴平之.

暂假则易也.

至孕妇

发痘而胎不宜堕者.痘喜内实也.

发疹而胎不自固者.疹喜内虚也.

然欲安之而卒不可得.又何故.

盖胞系于肾.

金为之母.

今发疹则肺家之血.

尽出于外.

肾经绝生化之源.

而无以自养.

故胎必堕而罕留也.

又岂得与痘 同日语哉.

且 痘以二三日之间.

即化为轻.

疹以六七日之内.

渐没为安.

则又殊矣.

忆自己丑及壬辰癸巳.

疹症大行.

无论长幼.

阖境相沿.

比余诊之.

则咳嗽喷嚏泄泻.

甚至目红鼻衄咽痛声哑.

众咸作 痘治.

予曰.

此皆属肺经症.

乃疹而非 痘也.

考之方书.

独于幼科准绳得之.

犹未惬意.

内弟孙子大起专幼科.

性嗜学.

乃出朱惠民传心录示余.

余读之.

见其方法井井.

治验昭昭.

予遵而行之.

百不爽一.

任其变幻而总以发透为主.

其间有停食者.

有失血者.

有胎孕者.

略为加减.

或兼消兼清.

而孕未有不堕者.

孕堕而疹未有不愈者.

余于是时.

莫不应手取效.

又岂敢忘其所自哉.

姑识之.

【治验】

一女子

食面停滞.

而疹甚稠密.

余先与托疹.

胸膈胀满.

加卜子浓朴而胸始宽.

疹亦透.

但能食者多.

而此其百一耳.

一男人

发疹.

因服凉药.

腹痛泄泻.

疹色淡白.

余与白茯苓炙甘草浓朴陈皮葛根桔梗薄荷煨姜二剂.

腹痛止而疹红绽乃愈.

一男子

夏令发疹.

幼科加麻黄羌活.

鼻衄不止.

咽痛声哑.

予与玄参连翘甘桔鼠粘薄荷等清凉而安.

盖疹不虑其多而虑其伏.

伏则喘急鼻扇.

甚则成疳痢劳瘵.

多至不救.

更有一人之身而二三发者.

乃时气所感.

非比痘症终生一次

不可不知.

荆防饮

防风 荆芥 鼠粘子(焙研) 前胡 桔梗 苏薄荷 陈皮 葛根(各一钱)

甘草(二分) 山楂肉(一钱五分)

加生姜一片.芫荽一撮.无则用子.

如发透.去荆防.

胸膈不宽.加枳朴.

痰多.加苏子.

泻甚.去鼠粘.

咽痛.加射干.

火毒.加玄参.

腹痛.加茯苓浓朴.

二剂后.去荆防.加薄荷一钱.枳壳一钱.

一疹本肺经.

世俗动以羌活太阳药燥之.

一失也.

其害则为咽痛烦躁尤轻.

又以石膏汤寒其胃.

一失也.

其害则变异顷刻.

立致其死.

衔冤者可不大畏哉.

(0)

相关推荐

  • 点穴愈儿疾:久泻

    点穴疗法愈儿疾 作者/邹孟城 久泻仗点穴 知青马妹,余之亲戚也.于1975年5月15日自乡下来沪,其长女出生才4个月,船中感受风寒,抵沪则发热.咳嗽.泄泻作矣.乃在附近市某医院儿科就诊,热退咳减而泻不 ...

  • 调升降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泄泻

    支气管肺炎 患者,女,3 岁,2015 年 9 月 12 日初诊.患儿7 d前出现发热.咳喘,给予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痰热清等治疗 5 d 后,高热仍反复,咳喘不止.刻见: 高热,烦躁,咳嗽,气促, ...

  • 老中医献方:1味药泡酒,利胃气,行肝气,开九窍,专治耳聋!【一点资讯】

    耳聋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疾病,不仅仅只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了.耳聋的原因,可和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热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相关. 牡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治耳聋良效. 而牡荆子苦辛温,化湿祛 ...

  • 《古今医彻》附遗毒

    凡伤寒遗毒. 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 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 若加金线重楼.及山茨菇尤妙. 出伤寒蕴要.

  • 《古今医彻》附坏症

    凡伤寒时疫. 不问阴阳老幼妊妇. 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 不省人事.七日以后. 皆可服之.百不失一. 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 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一钟.以井水浸冷服之. 少顷鼻梁有汗出.脉 ...

  • 《古今医彻》附金镜录辨舌黑治法

    附金镜录辨舌黑治法 曾禧治郑汝东妹婿. 患伤寒得黑舌. 谓当用附子理中汤. 人咸惊骇. 遂止.亦莫能疗. 困甚. 曾往视之. 谓用前药.犹有生理. 其家拼从之. 数剂而愈. 金台姜梦辉患伤寒. 亦得此 ...

  • 古今医彻

    姜一片水煎. 卷之一 伤寒 吐蛔 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 ...

  • 《古今医彻》

    三焦论 内经传入三阴.止曰可泄而已.仲景以下字易之.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 ...

  • 调经论.古今医彻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 ...

  • 《古今医彻》夹食夹气

    世俗有夹食夹气夹惊夹痰. 而亦加以伤寒之名者. 夫既曰食气痰惊. 则宜从四者以治. 又何复云伤寒为也. 或者曰. 因有是四者而复感寒. 故云夹也. 何以见之. 如脉实而胀满者.食也. 应发热而亦有恶寒 ...

  • 《古今医彻》四气论

    风寒暑湿. 四气为病. 加燥火而六焉. 则不得概以伤寒混治也. 盖寒伤经络.足太阳经主之. 风伤皮毛.手太阴经主之. 而寒亦有伤肺风亦能犯太阳. 总之以辛温者治寒.辛凉者治风. 其大较也. 然麻黄虽热 ...

  • 《古今医彻》自利

    夫三阴之中寒则下利清谷. 仲景用理中姜附汤. 三阳合病则自下利. 仲景以太阳少阳用黄芩汤. 少阳阳明用承气汤. 盖少阳则火郁. 而阳明则土郁也. 虽然. 三阳邪犹在表. 何遽自利 以邪郁而不伸.则为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