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发疹(附)
疹者.
太阴肺经风热所致.
与 痘绝不相同.
而治法亦异.
盖疹之发也.
乘于时气.
无论长幼男女.
传染不一.
或呼 疹子.
或称麻子.
吴俗则为之痧.
总名曰疹.
乃另一种.
非 疹之疹也.
其形密似针头.
其色淡若桃花.
头面愈多者佳.
以肺位至高也.
上见咳嚏.
下见泄泻.
以肺与大肠为表里也.
宜辛凉.不宜温热.以兑为燥胜也.
宜辛散.不宜苦寒.以肺主皮毛也.
温之则火烁金而毒不解.
寒之则热内伏而邪不化.
总以荆防薄荷大力葛根前桔之属.
发透为主.
使毒尽出皮肤.
而鲜内攻之患.
最为上策.
冬月大寒.
不易出者.
稍加麻黄.
夏月大热.
不易解者.
宜入连翘.
胃气弱.
以米饮助之.
邪不在胃也.
中气实.
以枳朴平之.
暂假则易也.
至孕妇
发痘而胎不宜堕者.痘喜内实也.
发疹而胎不自固者.疹喜内虚也.
然欲安之而卒不可得.又何故.
盖胞系于肾.
金为之母.
今发疹则肺家之血.
尽出于外.
肾经绝生化之源.
而无以自养.
故胎必堕而罕留也.
又岂得与痘 同日语哉.
且 痘以二三日之间.
即化为轻.
疹以六七日之内.
渐没为安.
则又殊矣.
按
忆自己丑及壬辰癸巳.
疹症大行.
无论长幼.
阖境相沿.
比余诊之.
则咳嗽喷嚏泄泻.
甚至目红鼻衄咽痛声哑.
众咸作 痘治.
予曰.
此皆属肺经症.
乃疹而非 痘也.
考之方书.
独于幼科准绳得之.
犹未惬意.
内弟孙子大起专幼科.
性嗜学.
乃出朱惠民传心录示余.
余读之.
见其方法井井.
治验昭昭.
予遵而行之.
百不爽一.
任其变幻而总以发透为主.
其间有停食者.
有失血者.
有胎孕者.
略为加减.
或兼消兼清.
而孕未有不堕者.
孕堕而疹未有不愈者.
余于是时.
莫不应手取效.
又岂敢忘其所自哉.
姑识之.
【治验】
一女子
食面停滞.
而疹甚稠密.
余先与托疹.
胸膈胀满.
加卜子浓朴而胸始宽.
疹亦透.
但能食者多.
而此其百一耳.
一男人
发疹.
因服凉药.
腹痛泄泻.
疹色淡白.
余与白茯苓炙甘草浓朴陈皮葛根桔梗薄荷煨姜二剂.
腹痛止而疹红绽乃愈.
一男子
夏令发疹.
幼科加麻黄羌活.
鼻衄不止.
咽痛声哑.
予与玄参连翘甘桔鼠粘薄荷等清凉而安.
盖疹不虑其多而虑其伏.
伏则喘急鼻扇.
甚则成疳痢劳瘵.
多至不救.
更有一人之身而二三发者.
乃时气所感.
非比痘症终生一次
不可不知.
荆防饮
防风 荆芥 鼠粘子(焙研) 前胡 桔梗 苏薄荷 陈皮 葛根(各一钱)
甘草(二分) 山楂肉(一钱五分)
加生姜一片.芫荽一撮.无则用子.
如发透.去荆防.
胸膈不宽.加枳朴.
痰多.加苏子.
泻甚.去鼠粘.
咽痛.加射干.
火毒.加玄参.
腹痛.加茯苓浓朴.
二剂后.去荆防.加薄荷一钱.枳壳一钱.
一疹本肺经.
世俗动以羌活太阳药燥之.
一失也.
其害则为咽痛烦躁尤轻.
又以石膏汤寒其胃.
一失也.
其害则变异顷刻.
立致其死.
衔冤者可不大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