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紧张,前港交所主席藏品被我底价“捡漏”
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香港秋拍第一波拉开帷幕,苏富比、嘉德、保利、佳士得小拍连番上场,可惜拍场气氛比不上往年。但有一个专场却成为例外,成为“白手套”专场,成交金额高达1.73亿港元,这个专场就是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利国伟先生旧藏”专场。我也幸运地以底价拿下了这个专场唯一一件的里外全黄釉瓷器拍品。
利氏所藏
见有明初稀世珍瓷
也有清代御制美玉
足证其明辨善鉴
品味卓尔不凡;
而绝大部分藏品
却是周末游走香港嚤囉街古董店觅得。
国内的藏家可能不大听过利国伟先生的名字,而他在香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近水楼台先得月,广州毗邻香港,风土人情相似,对香港的名人,大都耳熟能详,我对利国伟先生当然是久闻大名了。
利国伟爵士
利国伟爵士(1918-2013年)是香港一代风云人物,身兼杰出银行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慈善家及收藏家,毕生对香港社会贡献巨大。
香港苏富比为这个专场专门单独出版了一本图录,图录简介说:“利国伟爵士搜珍集宝,所藏中国艺术品古雅精罕,今秋呈献其中佳瓷美玉逾四十件,绝大多数乃七、八十年代购自伦敦及香港苏富比,包括永乐青花葡萄纹折沿盘,纹饰隽永,钴青艷丽,诚明代御瓷经典。另有清雍正至乾隆年间白玉灵芝洗,玉料厚重,圆雕瑞芝,立体生动,加缀五蝠,更添祥瑞。”
苏富比利国伟专场图录
另外图录的扉页专门有三位有影响力的人士作序: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仇国仕(著名古董商仇焱之的孙子)在序言追忆了两家人之间的交往和利国伟收藏的渊源,他写道:
“利氏所藏,见有明初稀世珍瓷,也有清代御制美玉,足证其明辨善鉴,品味与昔时帝王相近,却不甘止于庸俗。
不论是溢巴洛克洋风之琵琶式壁瓶,或是沉蕴静穆的十四世纪末青花盏托,韵味虽别,赏惜依然。爵士所蓄,尤以各式青花瓷器、匀净瑶瑛为珍,透露藏者情愫。”
苏富比亚洲区前主席林李翘如博士在序言中写道:
在朱汤生先生(1941-2011年)的领导下,香港苏富比自1973年起举行中国瓷器拍卖会。朱汤生深得利爵士信任,二人又份属好友,对其收藏方向及品味影响甚深。观苏富比专场所呈,其藏量之丰、品类之多,反映利国伟爵士精求至善、一丝不苟的处世作风。”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创馆馆长、曾任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席的屈志仁先生在序言里以“利国伟的收藏人生”为题目写道:
“假如有一日要为香港编修一本地方志,利国伟的一生与事业将会是当中极具份量的篇章,其中应该包括关于他个人成就及其对香港社会各方面贡献的细致描述。
而当中较鲜为人知的,是利氏对收藏中国艺术品的热爱。正如其他香港收藏家一样,他的收藏一部分来自国际拍卖会及古董商,不过他甚少为此东奔西走,而是委托值得信赖的中介人代劳。利氏收藏的绝大部分,则是在周末游走嚤囉街而觅得。尤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每逢周六、周日,在嚤囉街的老字号古董店内,总会发现利氏的身影,与店东(通常是第二代)对坐谈天说地。
这种收藏家与艺术品经销商之间的深厚情谊,今天已不复存在。如斯和谐的情景,也反映了利氏令人钦佩的性情──无论在任何场合,遇到各样种族或社会阶层的人,利氏总是从容大方,平易近人。嚤囉街之行,让利氏浸淫于艺术之中,大概亦令他暂时远离世务,享受片刻的闲适。”
嚤囉街
(Upper Lascar Row) 亦称“猫街”
三位重量级人士的序言介绍了利国伟先生的收藏方面的故事,我们知道他偏好明清官窑,又好美玉,与著名古玩商及鉴藏家过从甚密。其实,利国伟先生对香港贡献良多:
追溯利国伟先生过去50年不凡业绩,有三宗举措让人深为叹服:1969年推出恒生指数,对香港证券市场发展影响深远;1983年协助制订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汇政策,为香港金融发展史写下里程碑;1987年股灾后不久,获政府临危受命,重组港交所并担任主席,大幅度改革,奠定今日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成熟框架及区内领先地位。利国伟先生这三宗重大财经举措,影响深远,稳定了香港金融基础,奠定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东方之珠有今日的繁荣,他功不可没。
清乾隆柠檬黄釉小盘
全场唯一里外全黄釉瓷器拍品
器型完整,毫无瑕疵
釉色娇嫩,美艳万方
以底价竞得
向香港那个发奋向上的时代致敬。
入藏对盘
像香港很多富豪一样,利国伟先生的兴趣也包括收藏古董,苏富比这场“利国伟先生旧藏”专场,每件拍品干净利索,器型完整,釉色漂亮,可见其入藏时的超卓眼光。
在这个专场里,有一对编号为130的清乾隆柠檬黄釉小盘,也是这个专场唯一一件的里外全黄釉瓷器拍品,我一见倾心,非常喜欢。
冯玮瑜在预展现场
自从雍正创烧出柠檬黄釉瓷器以来,柠檬黄釉以雍正御瓷为最高水准,而乾隆御瓷的柠檬黄釉也不遑多让,釉色娇嫩,美艳万方,特别是这对小盘,器型小巧,拿在手上,如捧娇花,美艳欲滴,娇嫩无比,令人爱不释手。
我仔细欣赏这对小盘,打着手电慢慢地、慢慢地看,真的一点瑕疵也没有,釉色非常均净,这么漂亮的柠檬黄釉让人心醉。
“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只柠檬黄釉小盘让人眼前一亮,顿觉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以意会,却无法言传。
冯玮瑜藏品清乾隆柠檬黄釉小盘
读者们只看文字,只看到照片,感受不到把它捧在手上是多么温润,说它多么好还真是苍白无力。希望日后有机会展览或与读者互动时,能够亲眼领略它的动人之美。
2018年的秋拍,正值中美贸易战刚刚开打,美国要对中国2000亿产品征收特别关税,中国以牙还牙,也宣布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双方弩张剑拔,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大家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充满着担心和焦灼,严重影响到艺术品市场,竞价就没那么激烈了。这对乾隆柠檬黄釉小盘,我竟以687500港元底价竞得!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其实,乾隆柠檬黄釉对盘我已经有一对,也是苏富比出来的,尺寸大小与这一对完全一致,那为什么还要继续购买呢?不是钱多,不是人傻,“一见君如故,从此负良辰”,收藏这一对盘,是向利国伟先生致敬!向香港那个发奋向上的时代致敬!
我与利国伟先生从无交集,也不相识,但敬佩他以草根之身奋起,并成就一番常人难以企及的事业。他代表的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三十年间香港经济起飞、朝气蓬勃的大时代下香港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正是那个时代最有魅力,最引人向往的地方。
那个年代,是香港新富豪取代旧世家的年代。
这样一个对香港建树良多的前辈收藏家,是后人的楷模。如果能有一件恒生指数创建人的旧藏,在财金界的朋友中当可以炫耀一番,满足我小小的虚荣心。
“利国伟先生旧藏”专场现场
所以“利国伟先生旧藏”专场一经推出,我就十分留意里面的拍品,希望能入藏一、二件既能表达向利国伟先生的敬意,又能符合自己收藏系列的。而这对柠檬黄釉盘刚好完全符合我的上述要求。虽然手上已有一对了,仍然对利国伟先生旧藏这件拍品充满期待,终于一举夺得。
我有时把自己旧藏和利国伟先生旧藏两对小盘拿出来把玩,两对盘大小一致,圈足一样,款识似乎出自同一人之手,只是利国伟先生那对釉色更莹润些。我把四只小盘一会摆成正方形,一会儿又摆成直线形,一会儿又摆成菱形……玩得饶有兴趣不亦乐乎,又过了一番小时候玩积木的乐趣,藏品就像成年人的玩具,让我们在工作压力之余,放下种种烦恼,回归心中的田园诗意。
当时明月照香江
捡漏还是踩坑?
柠檬黄釉瓷器
须警惕高仿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财富传承
近距离鉴赏皇家旧物
现身说法,就是最好的注释。
近年来市场的柠檬黄釉瓷器较多出现,而且不是雍正就是乾隆的,这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过去柠檬黄釉瓷器较为罕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是市场价格好所以引得藏家纷纷出货吗?不是的,是因为近年的高仿水平进步太快,那些新产品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拍卖市场而已。有些特别的器型、特别漂亮釉色的文房小器,要特别小心。
去年某拍卖行推出了一件小巧别致的雍正款柠檬黄釉文房器,非常漂亮,非常可爱,状态非常好,一点瑕疵都没有。那种文房的器型在雍正传世品里有,多见过霁红釉,柠檬黄釉从未见过。我专门收藏黄釉的,对于这个新品种特别感兴趣,我认真上手认真观看,越看越有疑问,最大的疑问在于柠檬黄的釉色里(这里不能细说,一说透就有仿做高手魔高一丈了),其次款识虽然肖似,仍有一点点破绽。
这件文房器居然有如此创新的釉色,如此完美的状态,甚至比古人的制瓷技术还好——好过头了。该件拍品美则美矣,可惜只是新造而已。或许我个人认知有限,判断不准确,我专门请教二位香港的著名大行家,他们也说从业几十年从没见过有那种器型的柠檬黄釉文房器。大家相视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该器物竞得者是一对中年夫妇,刚好坐在我侧面隔几个位置,他们竞得后兴奋得笑逐颜开,我内心却五味杂陈,这六七十万花得真冤啊!真不知道该不该对他们明言,问题是他们已经拍下了,我一旦说破,恐怕他们夫妇立即对我怒目相向,以为我诋毁他们。拍卖行也会跟我喋喋不休的,想到这里,我就把涌到喉咙的话吞回肚子里。
人间的悲喜,一剧接一剧在收藏里上演。
事出反常必有妖。例如说,豇豆红印盒是一代名品,忽然市场出现了一只造型一模一样的柠檬黄釉印盒,你怎么看?印盒器型是传世品里有的,但传世品里从没见过这种釉色,这时你就要多打几个问号了?当然不排除沧海遗珠,但你要想想自己的眼力是否足够?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好运?这些往往不是一个“漏”而是一个“坑”。
2019年8月3日下午,应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香港校友会和香港上海总会的邀请,我在香港中环的香港上海总会会所开讲“器纳千年——从皇家瓷器拍卖市场看文化和财富传承”讲座,来者都是复旦大学的香港校友们和香港上海总会的嘉宾们,他们大部分在香港从事金融方面工作,也有专门从上海飞过来香港的,人坐得满满的。
冯玮瑜在“器纳千年——从皇家瓷器拍卖市场看文化和财富传承”讲座中讲述这对盘子的前世今生
讲座是由知名艺术评论家傅译文小姐做主持人,她首先回忆了她与我之间的小故事:“五年前,我作为凤凰电视台的记者,在香港佳士得参加故宫吕成龙老师的一个讲座上,在这个讲座上跟冯玮瑜认识了。后来,我辞职到英国伦敦攻读博士学位。在准备博士论文期间,异国他乡,孤身女子,再加上考博的沉重压力,内心是何等的压抑孤寂。刚好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冯玮瑜的新作《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文章里那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功力、真挚的文笔、曲折有趣的亲历故事,让我在枯燥的伦敦求学期间获得心灵上的歇息,陪我度过那段时间的漫漫长夜。”
冯玮瑜著作《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
傅译文的小故事让大家兴趣盎然,一个自身经历的故事,一个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其真挚最能打动人心。
知名艺术评论员傅译文(左)和冯玮瑜在复旦大学香港校友会的讲座中
香港和上海都是金融之都,复旦校友们对于财富的传承特别感兴趣。他们虽然是事业有成的财金界人士,但过于专注在财金类事务,对文化艺术品方面力所不逮。当我以文化艺术品为财富传承的载体来论述,他们觉得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有理论、有案例,有实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当我拿出这对乾隆柠檬黄釉盘作实物讲解,复旦的校友们更加兴奋,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这么近距离、不用隔着玻璃观赏皇家旧物,小器大样的这对柠檬黄釉小盘,所传递出的那种沁人心脾的黄澄澄美感以及熠熠生辉的皇家气象,校友们发出啧啧赞叹。
讲座现场
听说这对小盘来自香港利国伟先生旧藏,校友们更是兴趣盎然,人已去,物长在,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财富传承?现身说法,这就是最好的注释。
这对利国伟旧藏雍正柠檬黄釉小盘,是那个香港最繁荣时代的一个见证。作为香港最负盛名的收藏团体“敏求精舍”的创始会员,斯人已去,器物长留。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本文选自雅昌艺术网,原标题为《当时明月照香江 一对利国伟爵士旧藏乾隆柠檬黄釉小盘入藏记》,有删减。
极简之美
柠檬黄釉杯
黄釉之色,是皇家专用釉色。柠檬黄釉杯,复刻自古代宫廷御瓷,它釉色娇美匀净,晶莹剔透,温润如明玉,是极简之美的最佳诠释。精致生活,不如从一只柠檬黄釉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