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景泰蓝齐名的“天下铜艺双绝”之乌铜走银
景泰蓝
“乌铜走银”与北京景泰蓝(俗称珐琅)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界的两大铜制工艺,景泰蓝以别致艳丽、高雅华贵闻名;乌铜走银则以双色淡雅,古香古色流传于世。
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以合金铜为底,在底上錾刻各种花纹,然后将熔化的银(金)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磨光,捂黑,透出银(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典雅别致。
乌铜走银,是云南最具特色的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始创于清雍正年间的云南石屏,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关于乌铜走银的起源有着这样一段有趣的传说。
有一个叫做岳富的铜匠,在一次炼铜时不小心把自己的金戒指掉入铜水中,金戒指瞬间被融化,铜匠非常生气,就将周围的爬铜烂铁一股脑的全倒进锅里了,等到他气消后回来清理时发现锅里炼出了一种乌黑发亮的合金铜,这令他非常欣喜,经过不断的琢磨与研究,慢慢发展成了。
乌铜走银的制作流程非常繁琐,并且全部为手工工序,包括炼铜、打片、放样、錾刻、走银(金)、组装焊接、磨光、捂黑等。
乌铜是原料,走银是工艺。把银“走”到乌铜上,是工艺中关键的一步,这需要精准的化学和热处理技术。走银时,先将纯银(金)粉置于乌铜片的刻花处溶化,银(金)水沿錾刻后的图案痕迹流走、填充,以“走”满为准。
走银利用了银与铜的熔点不同。从金属材料角度来看,银的熔点为960度 ,铜的熔点为1084度,差值只有140度,高温处理时候稍有不慎就会把铜与银一同熔化,因此即使是大师,在走银这一步成功率也只能到70%左右,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乌铜走银的工艺价值。
乌铜走银在造型上多为手炉、文房四宝、茶壶、首饰、花瓶、烟具、酒具、香炉等器物。其装饰纹样也极富有文化内涵,大致分为汉字书法、写意纹样、吉祥纹样这三种表现手法。
2011年5月,乌铜走银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乌铜走银被云南官渡金永才大师、晋宁袁昆林大师、保山杨智闳这三大家所掌握。
金永才大师
袁昆林大师
杨智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