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朝代官制图及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附注: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历代选官制度简表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以后,我国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滥觞的科举制。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官制度朝代名称等次程序举行时间科目内容任用利弊得失察举制西汉孝廉岁举每年一次举孝、察廉孝廉多在郎署供职,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秀才(茂材)多为地方县令。贤良方正依对策情况,在地方任守相,在中央可任博士、大夫、列卿。选举了大批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但为大官僚把持,形成门生故吏集团。秀才诏举不定期举行策问当时重大政治、经济问题。贤良方正(贤良文学)东汉孝廉岁举每年一次举孝、察廉。茂材(秀才)贤良方正诏举不定期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郡中正品评郡内士子,定九品,呈送州。州中正审核士子评定,送吏部待用。中正品第每三年品评更定一次。品评士人依据其家世资历和士人的行能。依据品第授官。品高则官高,品第则官低。初,由于政府坚持“贤有识鉴”标准,中正官能认真品评人物,起到积极的选举人才的作用,但最终形成重家世、轻才德的风气,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形成门阀政治。科举制隋、唐常举举人(头名解元)国子监试每年春天明经科试儒家经学;进士科试诗、赋和时务策。举人可以参加试官,后可转正,任州县正职官或授教职。府试州试每年秋天进士(头名状元,分甲第和乙第)省试、殿试(武则天始)每年正月进士经过铨选任官,始以秀才科为贵,后代以进士科。按甲第、乙第授官。制举举人荐举时间不定以试策为主,重在政治见识,辅以文学。高等由中书、门下直接授官,次等给予出身,等待铨选。头名敕头五代、辽、宋、金常举举人(头名解元)国子监试、府试、州试每年秋季经学、文学并重。理学在经学中开始占主导地位。任府、州官或任教职。科举制打破门第观念,在较广的范围内,依据国家需要选拔各地的优秀人才;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它越来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头名省元,亦名会元省试(金称会试)解送试后第二年正月或二月进士(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省试后,一般在三月诗、赋制策。进士及第直接授官。制举举人荐举时间不定以制策为主,兼以经义。士人授官;官吏升迁。头名敕头廷试元举人(头名解元)乡试每年秋天试经义和制策考中进士有作官资格,蒙古人授六品官;色目人授七品官;汉人授官从七品。贡生(头名会元)会试乡试的第二年二月进士(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会试的次月明秀才(头名案首)县试、府试、院试每年一次以四书五经为主,试经义制策,定以八股文。国子监生经特许任低级官员。举人(头名解元)乡试子、卯、午、酉年秋天贡生、举人或授以小京职或授府佐及州、县正职官,或就教职。贡士官职略高。贡生(头名会元)会试乡试的次年春天进士,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殿试会试的次月试四书五经及时务策。一甲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探花、榜眼授编修。二、三甲授御史、给事中、县令等官(正七品))。明清时期以八股取士,科举制弊端更多,最后不得不废科举兴学校。清常科秀才(头名案首)县试府试院试每年一次以四书五经为主。秀才无资格授官举人(头名解元)乡试子、卯、午、酉年秋天举人、贡士做知县或教官,考取学校教职后亦可议叙官职。贡生(头名会元)会试乡试的次年春天进士(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殿试会试的次月试四书五经及时务策。一甲授翰林院庶吉士;二、三甲授御史或县令等官(正七品)。特科博学鸿儒、孝廉方正、经济特科殿试不定期举行试以时务,经济策略等。授予翰林院官职注:本表以朝代为序,列出各朝代主要选官制度,辅助性选官方式没有列出,其中由察举制衍生的荐举贯穿各朝代;从唐代始在常科中又设武举,大致仿文官制度实行。中国古代各朝代官制图

(0)

相关推荐

  • 解元,会元,状元都有哪些区别

    这是对不同考试阶段第一名的称呼,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乡试的以第一名叫解元.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 1.凡 ...

  • 【专题整理】中国古代各朝代官制图及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附注: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 ...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复原图流出,沉鱼落雁惊为天人,你最喜欢哪一个!

    貂蝉--闭月.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内当地的桃花和杏花枯萎了.貂蝉午夜拜月,月亮上的嫦娥自愧不如,匆匆忙忙地飘入云端.正是因为这种美,拥有权力和权力的董卓和勇敢足智多谋的吕布变成了敌人,使得动荡的政府 ...

  • 中国古代千年官制: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度

    引言 中国历史五千年,这其中诞生出许多的政治制度.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制度很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这依然无法磨灭,它们曾经的辉煌与意义!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有一种官吏制度,从秦汉起 ...

  • 中国古代武将百猛图(第六页)

    平静心 花生:3135 粒 等级:大彻大悟 帖子:67447 威望:0 点 注册:2017-3-23 回复时间:2021-5-20 15:41 第102楼  回复主题 查看资料  送玫瑰  送金币 只 ...

  •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维导图(全)

    原创:文章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庸>对文化的定义.虽然中西文化有差异,但是文化的这种属性亦是用之万世而不变,抛之四海而 ...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历史影响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作法,也叫"开科取士". 在古代中国,奴隶社会时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进入封建社会逐渐采取选 ...

  •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维导图

    先秦文学 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17) 两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卷_看图王.png (0 Bytes, 下载次数: 241)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卷_看图王.png (0 By ...

  • 中国古代货币:刀币的传奇历史

    刀币的介绍 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之一.其形由春秋时期的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而成. 种类不一,按其文字或形状,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潭邦刀.针首刀.炎首刀.明刀.平首刀.直刀等. ...

  • 中国古代武将百猛图

    中国古代武将百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