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最虚弱
夏天的脾胃最虚弱,这样动几下,比吃药还管用!
中医养生 2021.07.29 土豆微信中医认为,夏天是脾胃最为脆弱的时候。因为夏天水湿太多,超出了脾的运化能力,脾就会苦不堪言。这些湿气就是滞留在身体里没用的水液,运化水液靠的是脾的功能,这些没用的水液人体吸收不了又排不出去,脾就要不断去运化它,当人体湿邪偏重时,脾脏会被湿邪所困,脾脏的功能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邪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体内的湿邪,形成恶性循环。就好比一头驴拉着磨永远不能停,任务还越来越重,那很快驴就会累趴下的。另外,夏季的人们喜欢冷饮,生冷的食物,脾胃最怕寒凉,这些吃到身体里的寒凉很容易克伤脾胃。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脾胃虚寒。西医认为,生冷的食物不但会刺激胃黏膜,还能导致胃部神经失调。胃是情绪晴雨表,中医认为,肝气不舒也会损伤脾胃。不良的情绪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生气、紧张会令胃酸分泌增多,导致人体消化不良。我们常看到那些容易生气、情绪敏感的人,在情绪不佳时往往会有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身体消瘦等问题。而夏天,由于气候原因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伤脾胃。一个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生命盛衰。脾胃虚弱的人,说话无力、身体羸弱、疾病丛生。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脾胃若正常运转则人体能时时得到营养的补充,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脾胃若受损失调,身材走样事小,长此以往就可能出现容颜憔悴、气血亏虚等状况。
当你处于脾胃虚弱状态时,练习少林内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少林内功讲究扶正固本。肾为先天之本,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其中的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就有着健脾胃助消化的神效。具体方法如下:
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
两脚挺直,内八字,十指抓地
双手放于两边四指并拢新大拇指用力分开
两手用力向前推,至不可再推
双手翻腕,腕关节背屈双手旋转,至指尖相对
再次伸直,双手握拳边旋转边用力收回收足至不可再收练习这一招时,你的双手从两肋两侧,慢慢用力向前推,这个动作虽然简单却能让消化系统的肌群都活动起来,使得肠蠕动增加促进消化。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审核:卢药师编辑:三七小妹
脾胃不好、湿气重,这个药方请牢记!
中医养生 2021.08.04 土豆微信现在人都懒,久坐不动,很少健身,夏天热就躲在室内吹空调,吃瓜果喝冷饮,身体很容易生湿。如果你照镜子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头胖,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口水发粘,那就说明你体内的湿气太重了。很多还常伴有面色晦暗发黄,早晨起床眼皮浮肿,眼袋明显,色斑加重。痰湿分不开,是体内的死水,无处不到。或停滞于肺,或留聚胃肠,或凝阻胸膈,或客于四肢经络、遍身上下。为嗽,为喘,为呕,为恶,为痞隔壅塞,为嘈杂怔忡,为眩晕,为心悸,为癫狂,为寒热,为痛肿。最常见的肥胖,肥人多痰湿,最后进一步变成三高,糖尿病,甲状腺结节,卵巢子宫囊肿,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现在人普遍有脾虚夹湿的情况,今天分享一些常见的健脾养胃祛湿的中成药和方剂供您参考,最好咨询本地中医辩证用药。01二陈汤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治痰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组成。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可以用于因痰湿内停所致之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眩晕,失眠,心悸,苔白腻,脉缓濡等症。如果体虚明显或者没有绝对的水饮邪气有余的,请慎重选择。02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由广藿香、紫苏叶、苍术、陈皮、姜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组成,具有芳香化湿,温里化饮的作用。主要用于里位有湿气、寒气的情况。现在多用在暑湿所致的感冒,肠胃型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藿香正气水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是,可以用于中暑兼素体寒湿体质的情况。但如果是单纯的中暑,就不可以用了。而且现在市面上很多藿香正气水都含有酒精,酒精过敏的人要避开。也不要同时和头孢类的药物一起服用。03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白扁豆、山药、莲子、砂仁、薏苡仁、桔梗、炙甘草、橘皮组成。主治脾胃气虚挟湿证。症见四肢无力,形体虚羸,饮食不化,或吐或泻,胸脘痞塞,面色萎黄,苔白腻,脉虚缓者。也常用于止泻、止咳、虚弱体质的调养。 其中茯苓、白术、白扁豆、橘皮利水,山药、莲子、人参、炙甘草组合能补中养胃养津血的。薏苡仁味甘,微寒,可以消水肿,利肠胃,帮助消化,令人能食。桔梗常用于腹满肠鸣、腹中胁下痛。薏苡仁和桔梗都是微寒能排脓散结的药,有一些清热的作用。04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个温里剂,适合太阴里寒的情况,也就是其脏有寒。主要表现是:吃了食物不消化,稍微吃点生冷的、凉的肚子就不舒服,肚子疼、胃痛了,腹胀腹满,呕吐,肚子发硬,拉肚子、大便稀、尿频等。一般来说不渴,不怎么想喝水,饮水量不多,如果要喝水,多喝温热水。有的还会有手脚凉、小肚子摸起来凉、怕冷等症。那么这些症状的共同点是有里寒的问题,还伴有胃虚消化不好的问题。如果你不是有里寒胃虚的情况,就不适合用附子理中丸了。如阳明里热,表现是不怕冷反怕热,口渴喜凉、口臭、腹胀、大便难、便秘等。或是寒热夹杂,上火,口臭口苦,长痘痘,心烦,也可以出现呕吐、肚子痛、大便稀等症。05五苓散五苓散被誉为利水第一方。 适合表寒不解,里位有水热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小便不利,呕吐,腹胀,咳嗽,或者失眠,或者吐泻身痛,或者吐涎沫而颠眩,有头晕的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就用五苓散。猪苓、泽泻、茯苓都是淡渗利水的药物,白术苦温燥湿去里位的寒饮,桂枝辛温解表。 五苓散是表里同病,偏于祛里位的水饮,是实证为主的,这提示要有绝对的水饮实邪在,如果是体质明显虚弱,或者机体功能虚弱引起的水饮上逆、气上冲,那么就不适合用五苓散了。06三仁汤三仁汤是清代大医吴鞠通根据湿温病初期病因病机而立。适应证是:湿热留恋三焦,湿重于热者。该方适用于湿温初起,卫气同病。何为湿温?湿温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为主要特征。病起缓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三仁汤共有八味药,其中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共为君药,故名“三仁汤”。杏仁化上焦之湿浊。白蔻仁化中焦之湿浊。薏苡仁化下焦之湿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通草清热利水,通乳。舌苔越是黄腻,越要加大薏苡仁的用量。董洪涛博士曾说:“临床上我往往根据舌苔来决定是否应用三仁汤。苔白,或腻,或厚,或黄者,都会先用三仁汤把舌苔改善,把湿浊化去,再根据病情变化考虑下一步的治疗。也就是说,不管是何种疾病,只要有湿,那就先化湿。湿邪一退,往往许多不适症状即会自然缓解。近日一位病友因支气管炎咳嗽,服三仁汤,晚上喝,早晨的舌象就完全改善了。”凡是湿浊内滞的人服三仁汤后,往往会感觉周身舒爽,上下通畅,身体变轻松,这正是“湿化气亦化”、气机升降出入不再滞塞的结果。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审核:卢药师编辑:三七小妹
为什么“脾虚”的人越来越多~这12字真相,值得反思~
中医养生 2021.11.12 土豆微信
说到中国人的健康情况,最大的问题就是“脾虚”。毫不夸张地说,十个人去看中医,九个都会拿到“脾虚”的诊断。而脾又为人的“后天之本”,说明人在出生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一旦出现“脾虚”,人体的多个系统都会出问题,其中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甚至生殖系统,以及身体的运动机能。而这往往是疾病开始的前期,甚至是从亚健康向疾病过渡的时期。
为什么国人容易脾虚1、思虑过重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体的一切思维活动均需要由心来掌控。在五行中,火生土,火对应的是心,土对应的是脾。思虑过重的人,心被消耗太过,自然无力生土,脾气随之虚弱。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文人、现在的很多知识分子都给人“手无缚鸡之力”的脾虚印象,他们的脾虚就是因为用脑过度、心思太重导致的。而国人一向擅长用脑子,甚至用心术,这就增加了“脾气”受损的几率。2、太过安逸中国人肌肉力量较弱是与生俱来的,而脾主四肢和肌肉,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每日活动,肌肉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脾。过去中国人靠劳作为生,过劳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气;现代人则普遍缺少运动,又从过劳变成过逸,用进废退也会削弱脾气,造成脾虚。3、放肆饮食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社会中人们“靠天吃饭”,饥饱失常的情况十分普遍。现代人则经历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足”的巨变,饮食过饱或经常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都会伤及脾胃。脾虚,这里会有变化很多人习惯通过自身症状和舌脉表现来判断自己是否脾虚。而对于没有受过医学专业训练的人来说,通过上述方法往往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答案。因此,今天小编教大家一个更为简便的方法——看足三里!足三里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健脾要穴,它就位于我们双腿外膝眼下三寸,即四指宽度,胫骨外一横指的地方。在这里摸到有凹陷,就可能预示脾虚。
如果还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症状,那您的脾虚就“八九不离十”了。其实,这个判断脾虚的方法在《黄帝内经·灵柩·经脉》中早有记载——“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意思就是说:身体上的许多实证和虚证,都会在穴位上出现凹或凸的变化。所以,您可放心大胆地尝试。脾虚怎么办?众所周知,调理脾胃最重要的就是合理饮食,关于这点,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不再赘述。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养脾胃的小动作——中医认为,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通过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够的滋养。八段锦中记载的单举手臂这个动作,正是利用这一机理,对于调节脾胃很有用处。做法:1.站好,两腿膝盖稍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2.左手翻掌,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边下按。
3.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4.一次维持2秒即可,两手回到原来的状态,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
5. 一套完成后,换为右手来一遍,重复30次。
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脾虚不简单讲到“补脾”,很多人认为就像是给车加油一样,吃点补益的食材或药物就能好。但事实上,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和表现。众所周知,中医把脾称为“后天之本”,在人体脏腑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它凭借“脾气宜升、喜燥恶湿”,“脾主运化”,“脾主升举”,“脾主统血”这四个主要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而一旦脾的生理功能被破坏,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就称之为“脾虚”。导致“脾虚”的原因有很多,表现也多种多样。比如:脾的运化失职:腹胀,胃口差,大便不成形或长期便秘;脾的升清失职: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脾气下陷:腹部坠胀、久泻不止、脱肛、内脏下垂……;脾不统血:便血、尿血、例假出血不止、或淋漓不尽。补脾,得辨证!如果想要“补脾”,就搞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1、脾气虚病因:饮食不节,忧思劳累,久病重病,素体脾虚(天生体质脾虚)都可能导致脾气虚。表现:食后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萎黄,排便无力。舌脉: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脾气虚的危害:脾气虚时,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的转化和吸收,易生湿邪。脾气虚严重会出现中气下陷,有头晕,内脏下垂等表现;脾气虚会影响其统血功能,使人容易出现皮下瘀斑、出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牙龈出血等。
推荐饮食:▉黄芪薏米粥材料:取大米100克、黄芪30克、薏米30克;做法:黄芪洗净切片,大米、薏米淘洗干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40分钟即成。作用:补元气、止泄泻,脾虚慢性肠炎患者食用尤佳。▉黄芪党参粥材料:黄芪2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生姜3片,大米50克。(2人份)做法:将生姜切为薄片,与党参、黄芪、茯苓一起浸泡半小时,煎煮30分钟后取汁,大米淘洗干净,与药同煮成粥。作用:健脾补气消脸黄。适用于脾胃气虚者,见脸色萎黄、精神疲倦,大便稀薄等。2、脾阳虚脾气虚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脾胃虚寒。在中医里,“阳”代表温暖,阳虚了,人就会感到寒冷。病因:过于贪凉,平时吃太多生冷或居所温度过低都会损伤脾脏阳气。表现:大便清稀甚至每日多次腹泻,腹痛腹胀、喜欢温暖、喜欢捂着肚子,遇寒腹痛加剧。平时畏寒肢冷,口淡乏味,面色虚浮而苍白,女性白带清稀量多。舌脉:舌淡胖伴齿痕,舌头伸出时还会有水滴出来的感觉,苔白滑,脉沉缓。推荐饮食▉温阳化湿汤材料:砂仁20克、莲子肉20克、白扁豆20克、薏苡仁20克、瘦肉50克做法:四味药材加水煮大概半小时,然后加入猪肉一起再煮半个小时即可。用法:作为正常饮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一周吃一次或多次都可以。注意:上火、口舌生疮的人不能食用。怕冷的人可以用炒薏仁,怕热的人可以用生薏仁。此外,猪肉偏凉,怕冷的人可以鸡肉代替。▉脾阴虚在中医里,“阴”是和“阳”相对的,“阳虚”通则寒,“阴虚”则热。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曾经总结道:“脾阴虚,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思食。”病因:饮食偏颇,嗜食辛辣厚味;慢性消耗,特别是长期的脾胃病等,都可损耗脾阴,造成脾阴不足病证。表现:饥不欲食,低热,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唇干不欲饮,手足烦热,面色㿠白但两颧潮红,大便偏干、排出无力,腹胀夜间加剧。舌脉:舌质嫩偏润、苔少,脉细弱偏数。推荐饮食▉沙参麦冬扁豆山药粥材料:沙参10克,麦冬10克,炒扁豆15克,干山药20克,粳米50克。做法: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再将汁加粳米、扁豆、山药煮成粥食用。脾有“五怕”,别做它1、怕你不运动缺少运动几乎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但脾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2、怕你太压抑思虑伤脾,如果情绪压抑,经常波动过大,心事重重,思虑太多,这样很可能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3、怕你饮食不节长期食用重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以叫做饮食不节。油腻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辛辣的食物会耗气伤津,寒凉冰镇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甜食太过则生痰湿。4、怕你饥饱失常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中医称之为“饮食无度”。长期如此的话,就会损伤胃气,造成脾胃虚弱。5、怕你生活不规律像现在天气冷了,不注意保暖,寒气侵体容易伤脾;还有长期熬夜、失眠的人,脾胃无法得到充足的休养,也会出现脾虚的状况。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审核:卢药师编辑:三七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