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坛 | 张化万:统编教材写话与习作设计的新亮点

统编教材写话与习作设计的新亮点

张化万

01

第一,充分尊重语文教育规律和儿童语文学习规律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精神成长打基础,给学生成人成才涂抹底色。

叶圣陶先生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语言是基础性工具。工具只是手段,而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今天和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在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的设计上,统编教材追求语言表达能力、教育价值与课堂教学三者取向的统一,加大了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希望实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均衡。

统编教材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习作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高度重视现代儿童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和个性,关注营造真实而富有情趣的写话与习作的语境。

中低年级的写话与习作,“玩”的内涵非常丰富。玩,是儿童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是儿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实践创造的重要方式,是儿童和伙伴交往沟通、相互合作、建立信任的主要渠道。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习作:那次玩真高兴》以及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个小实验》等,都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小实验、玩耍、活动引入了教材。让儿童真玩、玩得开心,他们才会有兴趣、有激情、有新鲜的感受或新奇的发现,才会有真实、精彩的表达!

统编教材写话与习作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努力设计适合小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的活动话题,营造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以真实的写话与习作教学,激活学生的表达需求,在表达中认知体验,努力把静态的写作知识,融入动态的写话与习作实践活动,融入动态的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这样的交际运用活动更有利于儿童积累语言、表达经验,让写作知识内化为表达能力,逐步提升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

02

第二,建构多板块多层级立体相融的新习作体系

统编教材从中段开始构建人文主题与语文能力双线凸显又相互融合的教学单元。这样的单元设计至少有以下的优势:

1. 此前的教材人文主题比较鲜明,而语言能力则若隐若现,老师不易辨识,不利于落实。统编教材双线凸显,单元导语中人文主题表达冼练而富有诗意,语文能力训练点交代简洁明确,师生都容易看明白。以三年级上册为例:

2. 统编教材创编了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的习作单元,改变了过去教材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有利于改变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上了不起的突破,一定会带来小学习作教学的重大变革。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专门有一个习作单元。这个习作单元的设计,抓住了课程标准学段习作要求的重点,贴近年段学生习作能力发展实际,集中力量帮助学生习得语言表达某一方面的言语经验。例如: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导语三句话简明扼要,清楚明白:“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导语也是三句话:“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美国]爱因斯坦”“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为了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这一单元编排了《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个板块,《习作:奇妙的想象》。编排意图不难理解——

读课文,借助国内外优秀童话故事,让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互动,梳理阅读童话故事的收获;“初试身手”,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看图想象或根据开头合作创编童话,写一个片段;在此基础上,学生再与习作例文进行比较,激活独特想象,想想“铅笔还有哪些梦想”“除了尾巴,还有什么能有一只猫”,在七八个童话故事题目中自选一个,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所有设计,无一例外都指向激活大胆想象、创编童话故事的习作实践活动。

3. 统编教材全册贯彻加强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意图。除了编排习作单元,统编教材把每个单元的精读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与语文园地相融合,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联合体,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写对接,读写融合,还将课后小练笔与单元习作要求匹配安排。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初试身手”等栏目,安排句群和段落的练习,把加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落实到每一课、每一教学板块中。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材除了安排理解与记忆的练习外,还增加了写的练习与阅读链接。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安排了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第6课《秋天的雨》课后作业,让学生“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这样的小练笔,每个单元都有安排,把加强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融入课后作业设计,便于操作落实。

4. 统编教材书面表达能力按分阶段、分类别、渐进式、分装式设计。

写话与习作表达要“有意思”,这是小学阶段的总要求。各段要求需要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分步达成。低段要求写话有意思,中段习作要求“把一个意思写清楚”,高段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

表达需要观察。低年级学生最初觉得观察就是用眼睛看,把看到的写下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次让学生知道,“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中年级学生经过两年无数次的阅读与表达实践,学生会逐步打开听觉、视觉、嗅觉、动觉、味觉、触觉,把眼、耳、口、舌、鼻、手、身等感觉器官用起来。学会了多种感官协同观察,中年级就能把一个意思表达好,把“新奇有趣的或是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高年级要养成全觉观察、留心观察的习惯和能力。只要学生有表达欲望,就能“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物品写得“有声有色,有香有味”,把人物写得“内容具体,特点鲜明”。

中年级习作表达的核心要求是表达“清楚”。要表达清楚,也需要渐进式逐步达成:先是学会能将一个意思清楚表达,把一个地方的美、一次玩耍的快乐清楚地表达出来,把其他的意思过滤掉;接着要将段落结构表达清楚,能用总起句或总分总等段式分段表达;再是要表达清楚,能根据不同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变化顺序等写清楚;最后,再做到把“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03

第三,高度重视培养语言交际意识和交际运用能力

书面表达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

传统习作教学很少考虑“为什么写”的问题,总希望通过命题作文,传输陈述性习作知识,告诉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统编教材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学科特点,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为核心,推进真实的写话与习作教学,努力增强教学的活动语境和交际运用,重视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的培养。

这种关注从低段写话开始。写话不再只是句子的部件练习,不再只局限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而是儿童言语生命的一部分。不论学生写几句话,都是他们童心童真的生命表达,都是他们和伙伴、家长的言语交际。

低段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写话”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写话”,让学生从提供的两种交际语境里自选一种写留言条:“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是看图写话:小老鼠玩电脑。可见本册三次写话有两次安排了交际运用,就连唯一一次阅读选做作业——第23课《纸船和风筝》课后的选做作业,也是创设交际语境:“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请你替它写一写吧。”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写话”要求:“照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的“写话”,出现的是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大自然真是奇妙啊!”要学生学的不是记事,而是学习提出疑问,在同伴相互交流中解答疑问。“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着很多‘问号’?把它们写下来吧!写完后可以做成卡片,问问小伙伴知不知道答案。”这样的写话设计完全不同于过去追求完整叙事的书面表达,而是书面表达在生活中的交际运用。

中高段习作设计更重视将表达放到身边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进行交际运用。三年级上册有“猜猜他是谁”“写日记”和从身边小事萌发的“我有一个想法”的交际运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安排了“看图画写作文”,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还安排写一个通知。

可见,统编教材更强调写话与习作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由单纯关注习作知识内化和习作结果,转而倡导“真实世界中写作”“在真实学习中写作”,教学环境也尽可能还原真实生活,更强调语言的交际运用。

学生的书面表达,不仅仅是遣词、造句、谋篇的技能和问题解决的心智技能培养,还是学生同教师、同学、家长、社会互动交流中进行的一种言语生命的建构。

李海林先生指出:“真实作文的含义: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真实的作文,不只是指写的内容的真实性,更是指‘写作’这个行为的真实性。”

比如《“漫画”老师》,学生习作的读者是真实的。读者意识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调读者意识,归根结底还是想让学生的习作与真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越自然,便越能激活学生表达的欲望。努力把习作变成一次次真实的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完成言语交际运用,让学生表达的动机和交际活动的真实需要一致起来,才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习作的意义,从而激活习作的热情。试想学生和老师面对面友好地对话交流,将会带来多么让人期待的心灵碰撞,多么美好的情感交融。这时候的引领指导才会更有意义、更富有成效。这样的表达才是真实的,是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才是真正有用的。

写话与习作教学沿着这个方向探索研究,一定能破解低效、无效的世纪性难题。

来源 | 《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第2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