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专栏】李东辉|木鱼声声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李东辉

残障是一种限制,是一种困厄。因为限制,我们要挣脱,因为困厄,我们要突围。而这个挣脱与突围的过程就是生命彰显其意义和风采的过程。二十多年来,正是在这样的挣脱与突围的过程中,我体悟到了精神层面的真实与心灵世界的丰富。懂得了爱的真谛。也就是德国神学家舍勒所说的那样:“爱是先于一切信仰而存在于我们生命之中的属灵。这不需要理由的爱便是我们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并且以歌唱的姿态走上生活之路的理由。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有形与无形的限制与困厄之中。我们都面临着一个挣脱与突围的问题。没有限制与困厄感的人生是不丰富不完满的。这大概就是哲学、文学、甚至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消灭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的理由了。

木鱼声声

眼睛看不见,听觉就变得特别灵敏。有人说这是功能代偿。由此想起一个段子:东北老乡会说话,见了貌丑女子,不直接说人家长得不好看,而是夸一句“一看就是个好学生。”言外之意是:学习好是对长相不好的补偿。话说的有点损,也算是把“代偿”说活学活用了吧。
上大学时,校门口有个鞋匠摊,修鞋匠是一位坐轮椅的中年师傅。看他的手,关节粗大却灵巧无比,切削皮革的刀具,带有倒钩的锥子,剪裁补丁的剪子以及那钢针麻线分明就是他那手的功能延伸。看他干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明白了“手艺”二字的真正含义。再看他粗壮的胳膊,鼓胀的胸肌,健壮的让人仿佛看到力的形状。然而,一阵风吹过来,那裤管就显出了里面的空荡。人说这也是功能代偿,而我却从中看到某种启示,仿佛神明以身体的缺憾与完美昭示着生命存在的某种真相。
第一次听到那个声音,是一个深秋的午后,天空飘着似有若无的雨,母亲叫它针尖儿雨,真是恰如其分。然而毕竟是深秋时节,潮湿的空气透出几分冷意,细小的雨落在柳树枝头,无声无息,间或有水珠顺着树梢滴落,在水泥地上摔出轻微的声响,孤独、凄清。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笃、笃”声,音色有些沉闷,节奏有些凌乱。最初,我并没把这声音跟木鱼联系到一起,以为是小区里来了换香油的。
小时候,我们那里的乡下人吃香油不是花钱买,都是用自家的芝麻换。换香油的,是邻村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隔三差五就推着那辆看上去十分老旧的独轮车,到村里转上一圈。大都是黄昏时分,他推着车进东街口,一边敲着木头梆子,一边拉长音调吆喝着:“换——香——油——唻”梆子声,吆喝声在村街上飘来荡去,和着升起的炊烟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梆子声、吆喝声渐渐远去,小老头出西街口,去了另一个村。
记忆里,小老头的独轮车一边放着盛香油的铁皮桶,一边放着装芝麻的布口袋,看那两个物件,真是倒错的可以,盛油的铁皮桶最是容易沾染油垢,理当脏污不堪,然而,看上去却是干净明亮,不见半点油污;那本该洁净的芝麻口袋却油渍麻花,起了亮光,早失去了它的本来颜色。可看上去一点也不令人生厌,反而透着一种令人踏实的年份感。就像这推车换油的小老头,从我记事时起,他好像就是五十多岁的样子,没有年轻过,也没变老过。尤其是他那长长的,悠扬缓慢的吆喝声,跟他敲出的梆子声十分搭调。久而久之,这吆喝声和那梆子声就留在了印象里,成了我乡村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致多年后,乡下大妹带着土特产来看我,闻到那醇绵的油香,就仿佛听到了那油珠一般透亮的梆子声。于是,就笑着问大妹:“是那个瞎宝平家磨的香油吧?”终于有一次,大妹告诉我,瞎宝平死了,死的很可怜,出殡的时候连个人哭都没有。问是何故,大妹说,瞎宝平老不正经,趁大儿子外出做生意上了儿媳妇的床。那儿媳妇更不要脸,还想拉着瞎宝平私奔呢。瞎宝平,就是那个换香油的小老头,他不瞎,因为近视,戴了一副乡下少见的眼镜,人们看不惯他那点斯文像,背地里就叫他“瞎宝平”了。
“笃、笃”声继续响着,却始终没听到那悠长缓慢的吆喝,直至听到隐隐约约、含混不清的诵经声,才恍然意识到,“笃、笃”声原来是木鱼发出来的。并且来自高处,至少三楼以上。
诵经声虽不清晰,然而柔美。是一个年轻女子在念佛。我停下脚步,聚精会神听着那木鱼和诵经的声音,周遭很静,偶尔有雨滴从树梢滑落,在地上摔出轻微的声响,孤独、凄清。然而还是听不清女子念诵的是哪段经文,木鱼敲得也生熟,时轻时重,时缓时急,凌乱不堪,愈加凸显了诵经人内心的烦乱、焦躁。这哪里是“滚滚红尘看破,我只一心向佛。”分明是“剪不断,理还乱,苦海滔滔,何处是岸?”心里这样想着,不觉生出对那诵经人的牵念。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心里究竟存了怎样的苦?
此后几天,每每到墙下散步,总能听到年轻女子的诵经声,时而隐约,时而清晰,木鱼声时而轻缓,时而紧促。沿着墙根走来走去的我,心绪也仿佛被带了节奏,跟着那楼上女子的寸寸柔肠沉浮起落,起承转合。
忽一日,断断续续听出了经文里的几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呵,果然是《般若心经》,果然是为情所困,果然是想从佛经里寻得解脱法门,求达“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的自在。只是,不知楼上的女子可曾记得《红楼梦》里雪芹老人为那些红楼女儿们写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啊,即便是那自幼皈依佛门,孤清高傲,自认为槛外之人的妙玉又能如何呢?且不说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个贾宝玉,即便是在遭受贼人强梁轻薄之后,不也是意乱情迷,如痴如醉吗?生命本就是一团无用的热情,倘果真心如枯井,万念俱空,究竟是修成了正果,还是彻底的悲哀?心下这样想着,头猛然撞到墙上,用手摸摸,还好,没有头破血流。于是就笑自己实在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想着给别人指点迷津,自己却撞了南墙。如果那念经的女子明了我是在为她操心,眼见我此种形状,想必会笑出声来,然后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善哉、善哉!”
又是一些日子过去了,楼上传来的诵经声已不再悲戚滞涩,满腔哀怨,一天天变得流畅明朗起来,起承转合间透出一份从容与平和。木鱼敲得也越来越熟练,“笃、笃”声清脆、透亮、悠远,颇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心里为那女子高兴着,仿佛看到她舒展的眉头,平和的眼眸望向窗外的远天,我知道,她快走出来了。
是一个初冬的午后,趁着阳光正好,我让母亲送我到墙下,正是一天里最安静的时候,没有风,几只麻雀在树上跳来跳去,偶尔发出几声短促的鸣叫。不知道有没有喜鹊,它们的叫声大都在早晨响起,现在,不知去了哪儿。干燥的空气满都是阳光的味道,深吸一口,是恰到好处的微凉。
“咋听不到楼上女子诵经了?”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了那木鱼声声的陪伴,不然,就觉得这墙下的散步少了点啥。思忖间,“笃、笃、笃……”,木鱼声从高处款款而落,轻而不飘,重而不沉,快而不急,缓而不慢,尔后,就是女子柔和婉转、空灵淡远的诵经声,和着木鱼敲出的节奏,和谐自然如天籁。
过来一对母女,脚步轻快,悠闲。女儿问母亲:“那边楼上的阿姨念的是啥经?”母亲说:“关你啥事?好好念你的书,上初三了,你不是想上衡中吗?”女儿不耐烦地说:“又来了,这跟我念书有啥关系?我就是觉得她念经挺好听的……”母亲说:“念经有啥好听的,不都是这样。”语毕,母亲竟哼送起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女儿大感意外,惊呼:“老妈,你也会念啊!”
“死丫头,一惊一乍的,吓我一跳。”母亲嗔怪女儿没一点稳当劲儿。女儿娇憨地跟妈妈说:“妈,你念的真好听,啥时候学的?”
“早就会。”母亲轻描淡写,女儿紧追不放:“早到啥时候?跟我这么大的时候吗?有空教教我呗。”
“滚,学这个干啥?好好念你的书,考不上好高中,小心我揍你。”母亲的话很不像话,岂料,女儿更是不饶人:“你敢揍我,我就告诉老爸,说你会念经,想出家当尼姑……”甜美的笑声伴着轻盈的脚步声远去,消失在楼房拐角处。周遭又恢复了刚才的宁静,唯有那木鱼声在干净透明的空气里回旋飘荡——“笃、笃、笃、笃,笃、笃、笃、笃……”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0)

相关推荐

  • 笑对困厄

    笑对困厄

  • 【作家专栏】李东辉|让文学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李东辉 残障是一种限制,是一种困厄.因为限制,我们要挣脱,因为困厄,我们要突围. ...

  • 【作家专栏】李东辉|一次无聊有趣的讨论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李东辉 残障是一种限制,是一种困厄.因为限制,我们要挣脱,因为困厄,我们要突围. ...

  • 【作家专栏】李东辉|福利院里的命运交响曲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李东辉 残障是一种限制,是一种困厄.因为限制,我们要挣脱,因为困厄,我们要突围. ...

  • 许振东 ‖ 视域跨越与诗意转换 ——李东辉散文作品例评

    作家李东辉是一个奇迹.这个曾以全县文科第一成绩考入大学的才子,却在正当意气风发.锋芒初露的年龄,意外被疾病夺去了双眼的光明.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以超人的意志,以笔立身,以心做目,以情做墨,恣意呈露 ...

  • 【小小说】 坂仔 黄昏的雨 河北 李东辉

    小小说  |  坂仔  黄昏的雨 □ 河北 李东辉 如果花山溪能停着一条小小的浅底家坊船,这个黄昏会更浪漫一些.倘头顶再有一把林语堂先生当年撑过的油脂伞,此番坂仔之行就更加完满了.然而此刻,有点狼狈, ...

  • 【再版】5.17助残日 ‖ 坂仔 黄昏的雨 河北 李东辉 朗诵 白洋淀

    小小说  |  坂仔  黄昏的雨 □ 河北 李东辉 如果花山溪能停着一条小小的浅底家坊船,这个黄昏会更浪漫一些.倘头顶再有一把林语堂先生当年撑过的油脂伞,此番坂仔之行就更加完满了.然而此刻,有点狼狈, ...

  • 【作家专栏】李锡文|浓云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作|家|专|栏 诗曰"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新锐散文" ...

  • 【全球华人文学社】金牌作家:李德超||《古词专栏》敬请欣赏

    词五首 作者:李德超 塞翁吟.盼春归 01 (周邦彦体) 暮雪迷山径,庭外漫舞飞琼.叠彩梦,一枝横.玉絮裹寒英.寒侵古道浮尘净,云约瘦影娉婷.林尽染,玉盈屛.一壶暗香馨. 春情.风梳柳,千枝翘首.歌妖 ...

  • 【作家专栏】李佩红|西海第一锅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西海第一锅 ●李佩红 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微阖双眼,想象一下,烈日灼灼.漠风燥热,灰黄的沙漠起伏波动,一直延伸到远处弯曲的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