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作者:潘长宏)

是拓跋宏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了基础,成了世界两大帝国的伟大的时代之一。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冯太后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再颁俸禄制,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收藏古今汉家典籍,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废太子元恂。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史称“太和改制”,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
我告诉各位读者,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属鲜卑族。翻开世界和中国历史可以不难看出,值得炎黄子孙庆幸的是,在鲜卑族里面居然出现了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一是冯太后,血缘是汉族,在鲜卑做了太后。另一个就是她的孙子,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

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宏于军中积劳成疾,临终仍心怀“仰光七庙,俯济苍生”之志,后驾崩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孝文,葬于长陵。

在他祖母的带领下(祖母死后,他一个人掌权的时间不长),八、九年的时间里面他做了几件重要的大事。改革谋出路:一是:“我们在军事上是胜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们是汉文化的学生。”二是:废除鲜卑语,所有的官员都学汉族;三是:不准再穿鲜卑服装,必须穿汉服;四是:迁都,从他们原来的首都(现在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迁到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的法律;五是:鲜卑族的贵族努力和汉族通婚,造成血缘相通。在他的大胆改革下,中华文明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更强大了。

汉族的智慧文明(诸子百家)好是好,太斯文了。怎么能搞成一番伟大的文明事业?缺少生命力,缺少强悍的力量。这一点,鲜卑族给予了,鲜卑族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语言,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服装,他们丢不掉的是马背上的雄风,他们丢不掉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气概。这一点融入汉族的儒家学说,诸子百家,中华立刻强大无比。

孝文帝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就拜汉族文化为老师,也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师,佛教里面有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留下的希腊文明的遗留;他又拜希腊文化做老师,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师;拜巴比伦文化做老师。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请进来当了中华文明的老师。

我们在观赏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时,觉得很奇怪,怎么有罗马的廊柱呢?那是希腊文明的余留。那些佛像是印度文明。为什么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呢?这是希腊雕刻家的余留。希腊雕刻家经过几次转折以后,通过迦陀螺文化等等的余留,还有波斯文化,还有巴比伦文化,都在那里,仅仅是云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会。北魏的孝文帝,将当时世界文明全融合了。多么了不起!

我们讲国学,讲文化,存在两大弱点,一个没有执行力的斯文,第二个就是不了解其他文明的封闭。这两个毛病克服以后,一个伟大的朝代------唐代到来了。

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世界,公元5世纪以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那个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沦落了,已经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了。中国由于孝文帝等人的努力,经过一百多年进入了伟大的唐朝。当时,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城的人口不到五万。而当时的欧洲,拥有一万人口就已经是像模像样的城市了。而在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城内,人口不算城外就是一百万。

七十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个外国留学生,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还通用拜占廷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世界各国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场。物价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极其地少,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

总结一下,我们说,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个: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今天的纽约。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

但19世纪的巴黎、现在的纽约和公元7世纪的长安比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诗意。长安那可是充满了诗意,晚上是宵禁:宵禁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管理秩序,108个坊的门关了,人只能在坊里面活动。所以下午就很重要了,有很多很多酒吧,这些酒吧都是中亚,按照现在讲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些国家的漂亮女孩,叫胡姬来开的。傍晚时分,李白、王维这些人骑着白马到胡姬酒店喝酒,这都有大量的记述,他们自己也有大量的诗歌来描写这个情景。如果你更开放,受不了宵禁,那么可以往东走到洛阳,洛阳也很繁华,不需要宵禁。如果你更浪漫一点,那你继续往东走,到扬州,那是什么限制也没有的了。所以,他们的梦想就是到扬州、成都去。

这就是唐代,公元7世纪到8世纪的唐代,中华文明发挥得非常优秀非常精彩,而且由于丝绸之路、和日本的交往,所以它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不可动摇的中心了,这一点全世界都公认。

(0)

相关推荐

  • 北族风云系列之三·欲迎还拒的北族汉化之路

    大家在中学阶段的历史课本中肯定会学到一个知识点,那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我们的教材中把孝文帝塑造成为伟大的改革家,并强调其改革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以上之说固然无误,但 ...

  • 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迁都对北魏有何影响?

    接下来古朝网告诉大家的是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迁都对北魏有何影响?希望以下内容能揭开大家的是疑惑!! 拓跋宏,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 ...

  •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长陵 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长陵在孟津县朝阳镇官庄村.高沟村.周寨村.崔沟村附近,崔沟村下辖庙沟.后洼.韩井等自然村,以上诸村均处于瀍河流域的核心地带.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政权,拓跋部原 ...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大融合 北魏历经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于439年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100多年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471年,只有4岁的拓跋宏即北魏帝位,是为孝文帝,孝文帝成年后积极推行改革,使衰弱的北魏又逐渐 ...

  •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语鼓励通婚,促进民族大融合

    假装伐齐,迁都洛阳 早期的鲜卑族人居无定所,不断迁徙. 公元258年,酋长拓跋力微由蒙古高原迁徙到阴山南部的盛乐城,并开始定居. 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后,把都城又盛乐迁到了平城.在此后的近百年 ...

  • 【文史漫话】妙峰山传奇之二:启发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 | 崔学法

    下邳经历建武平叛.永平亲耕后,成为东汉东部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重地.明帝以来,朝廷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起来,思想文化也活跃起来,一时形成汉室中兴的局面.社会宗教文化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

  • 原创 | 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三百年,这时出现一个拯救华夏的大人物

    中国历史上基本上是大一统的,大中国,不但大还统一,光这一点就让那些欧洲国家羡慕的流口水.除去俄罗斯,他们面积和中国的省一个级别,有的只能和地级市比,甚至县.乡镇,更要命的还有和村一般大小的--不信你看 ...

  • 蚩尤败于炎黄,被后世说是妖魔鬼怪,却对中华文明有着重要贡献

    蚩尤败于炎黄,被后世说是妖魔鬼怪,却对中华文明有着重要贡献 原创邓海春2020-01-05 21:08:21 蚩尤,中华上古文化传说人物,与炎帝.黄帝是同时代的杰出部落首领,又被称为中华三始祖之一.蚩 ...

  • 中华民俗(1)----跑旱船 (摄影:潘长宏)

    跑旱船,是一种中国民间舞.流传极广,多在节日中表演.在我国北方的城镇乡村,跑旱船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娱乐节目.跑"旱船"时,一般使用的伴奏乐器是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也有的地方加上 ...

  • 中华民俗(2)----织席 (摄影:潘长宏)

    席子,以各种篾条编织而成的片状铺垫用具.其历史悠久,古代陶器即有席纹陶.古人铺席于地以为座,后坐在地上或以地为席称"席地",席地而坐即源于此.苇席曾为丧葬常用之物,覆盖丧车上为饰物 ...

  • 潘长宏览中华美景(几十年留下的足迹)

    亘古至今,壮丽中华:昆仑摩云, 得道华夏:巍巍泰岳,文明典雅. 长江水拍云霄汉,南海鼓浪披晚霞, 华岳紫气冲牛斗,黄河奔腾雄关涯. 蓝田遥接鸿荒路,长城远连秦汉家, 故宫馆藏中国风,永兴千帆竞相发. ...

  • 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中华文明包容.开放与重视有机性的思想倾向 中华文明经典系统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精神内涵的一体多元,有体有用.有道有器有技的严密系统性与可容受性( ...

  •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远大于西方文明?

    很多人都觉得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很强大,中国积贫积弱,人们用的手机.电脑.互联网等都是西方人发明的,肯定是西方文明对人类的贡献更大,中华文明无法与之相比. 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贡献远大 ...

  • 通过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三次大劫难,看明朝的贡献。

    通过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三次大劫难,看明朝的贡献. 中华历史上有三次大劫难. 第一次就是三国两晋之后,持续三百年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纷争. 这段时间的中原大地群魔乱舞,民不聊生,要不是衣冠南渡,要不是南朝坚 ...

  • 隋朝虽然短暂,但为中华文明留下三个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陈嵘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结束,历经了许多朝代.仔细观察便可发现,以唐朝为代表长久强盛的王朝,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而较为短暂或动荡的王朝,由于时间短暂.国内政局不 ...

  •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得如此清晰!(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 来源:诗词天地 作者:唐加文(清华大学教授) 这个国家从来不缺磨难,这个国家从来不怕磨难. 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