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满汉全席”比不上一个汉堡?
一大早,被梦想唤醒,起床看书,看完一本接着再看一本。书本的确引人入胜,可精神食粮却无法真得代替美食,肚子咕噜咕噜抗议了。在饥肠辘辘中,pizza的形象突然非常逼真、生动的跃入脑中;好几年没吃pizza了,原本不太喜欢吃。不过,估计受广告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一刻pizza诱人的样子,开始侵占大脑。
放下书本,外出觅食,想象着不久之后,就会吃到热腾腾的pizza,香气扑鼻,咬一口,拉起许多丝丝滑滑;禁不住直咽唾沫。
十五分钟后,我在必胜客门口徘徊。隔着玻璃,望一眼里面的食客,都是三三两两。瞄了一圈,似乎没有一座是独自一人。我很纠结要不要进去,“一个人吃pizza是不是很奇怪?pizza那么大,一个人好像也吃不完?要不要进去打包,直接带走?算了吧,不一定非得吃pizza,4楼美食广场,也有很多好吃的嘛,估计还更便宜。。。”大脑在激烈战斗;估计必胜客的门童会很疑惑,为什么有个人,老是在门口,想进又不想进的样子。
还是没能打败内心的羞怯,没有走进必胜客。4楼美食广场的东西,在此时看来竟然毫无吸引力,逛了一圈,还想着要不要下楼吃pizza;可是想归想,脚已经迈进了一家过桥米线店,点了一碗米线,一对鸡翅;吃完之后,完全不过瘾,心里还是暗暗想着pizza;下楼,又在必胜客门口徘徊了一小会儿“你已经吃了米线和鸡翅啦,pizza就更加吃不下啦。”我这样告诉自己,为了安抚受伤的心,又买了一杯“关东煮”;没吃几口,就觉得没意思,食不知味。虽然,过桥米线、鸡翅、关东煮都已下肚,可我还是很遗憾,因为没吃到pizza。
其实,原本过桥米线、鸡翅、关东煮都是美味,可能换做是另外很多时候,我更喜欢它们;可是在那个极其想要pizza的当下,它们变成了替代品,即使再美味,都远不及想象中的pizza好。错不在过桥米线、鸡翅和关东煮不美味,而是在那时,它们正好没有对上我的“胃口”。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很多。比如:以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韩剧中美丽能干的女二号得不到男主角的爱;难道男主角眼瞎吗?女二号哪哪都比女一号有优势啊。现在终于了解,男主角只是想要pizza;你给他再美味可口的鸡翅,他都不会喜欢;不选女二,不是因为她不够好。
在婚姻关系中也是一样,有些妻子比第三者还漂亮,丈夫却偏偏选择背叛妻子,与第三者爱得死去活来。很多妻子不明白为什么?甚至会不甘心的认为,丈夫找小三至少要找一个比她更年轻漂亮的。殊不知,小三们的特长是了解并满足男人们的需求。若男人们只想要一个汉堡,你却给他一个满汉全席,他必是不喜欢的。
家庭教育中亦是如此,亲子矛盾多源于不理解彼此的需求。曾有一位家长,非常无奈的告诉我,自己家的孩子,经常与她起冲突;原因是孩子认为她和丈夫不爱他。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为了拼事业,将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照看;孩子想见父母一面都难;待孩子长大,事业有起色了,她将孩子接到身边,可为时已晚,父母希望与孩子多亲近,以弥补之前爱的缺失。可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已经很淡薄,他有他自己的世界,父母很难走进去。相比较物质上的富足,孩子们更渴望父母的陪伴;而父母经常不得不离开孩子只为给孩子创造优渥的物质生活。双方都没有错,只是他们对对方不够了解,不明白对方要的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的对话,甲:“我还不是为了你。。。。”乙:“我又没让你为我。。。。”是啊,你提供的并不是别人所需的,你的付出,或许就会付诸东流。试想,若是我投桃,你却好李;那再好的李子也没法成事儿。只有在对的时间满足对的需求,才能令双方都满意。
感谢阅读,喜欢,请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