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二十名景之天界晓钟
“天界晓钟”为厦门旧“小八景”中的一景,由于风物保存较好,也入选厦门新二十名景。天界寺位于万石山醉仙岩下,是明末清初月松和尚募建的,供奉观音菩萨和仙翁。以前这里的和尚每天清晨要敲钟108下,以解“一百零八烦恼之梦”。天界寺居高临下,钟声特别悠扬,“天界晓钟”因此得名。
“天界晓钟”包含“仙井”和“仙岩”两部分。“仙井”在“仙岩”下方巨石之洞里,洞中泉水流入井中,水质甘洌,可以醇酒,故称泉叫“醴泉”,洞也就叫“醴泉洞”。洞口岩石上有明万历年间刻的“醴泉洞”三字,已经400多年了。
从仙井旁拾级而上,就是仙岩了。仙岩,又称醉仙岩,建有天界寺,掩映在浓荫密林里。大殿的楹联:“遍布慈云求大士,回生妙术托仙翁”。
天界寺后有二块巨石,一块上刻“仙岩”,一块上镌“天界”,远远望去,二块巨石宛如骆驼伏地,故醉仙岩又称“骆驼峰”。二石之间有段颇陡的蹬道,尽处就是“长啸洞”,两头贯通,长风呼啸,凉爽异常。洞壁刻有明代抗倭将领的征倭唱和诗。
出走长啸洞,步上“旷怡台”,厦门市区以及远山近海,尽在眼里。黄日纪的诗句“海外青山山外海,凭高纵目气增豪”,说出了此处登高望远之妙,面对厦门日新月异的变化,确使人豪情满怀,心旷神怡。
山门巍峨,灵岩妙化
步入寺内,即见峭壁中有一洞窍,题为醴泉洞,传洞中原有仙井,水质甘冽可酿美酒,故称“醴泉”
寺后山顶二岩石如骆驼伏地,双峰插云,称骆驼峰。近又像醉仙偃卧,故称"醉仙岩"
天界寺右侧沿崎岖小道攀登,有古"黄亭"遗址
仰望山顶,并立的两座巨石上分别镌刻着“仙岩”“天界”字样
天界巨烟之下是"长啸洞",洞由嵯峨巨石形成,两头贯通,似猛虎长啸而得名,岩壁上有明朝抗倭名将徐为斌、施德政、李扬等三人题刻,他们同上醉仙岩,登高远望,借诗言志,相互唱和,后来把三人的唱和诗留刻岩上,是市文物保护古迹
石壁上还有乾隆年间厦门名士黄日纪的题诗,岩下的"黄亭"遗址就是为了纪念到京师任职而建的,名"黄日纪读书亭",因黄日纪曾在此处攻读而名
长啸洞背后沿石梯可登上骆驼峰顶之旷怡台,这里视野广阔,俯瞰台下可见天界寺全景,古寺森严;放眼四望,则楼台历历,市区风貌尽收眼底,真令人心旷神怡
峰顶这座巨大岩石,经天风海气长期侵蚀,表面如蜂巢一般,甚为独特。
回望万石岩,只见万石堆磊,万木涵翠,万笏朝天、中岩玉笏等景观历历在望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