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橘颂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唐代张九龄屡受猜疑官场失意之际,曾有诗云: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此诗当然是在逆境中想起千年前的屈子,一片忧谗畏机又贞心独抱之情,欲说还休。
《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奇特: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春秋》所记“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
橘颂据说是屈子早期的作品,从风格来看,的确清新可喜,与后期的作品风格迥异。有学者说是他出使齐国所作,也有学者说是他为了嘉许青年才俊而作。这首诗基本以四字句为基础,风格类似诗经。而此篇以咏物为体裁,在屈子的作品中也较为少见。
全诗可分为两节,上节咏物写实,写实的赞美中蕴含着形而上的美;下节升华赞颂橘的精神,结合橘树的特点而发扬其内涵。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这一笔法在后世不断重复,比如虞世南的《蝉》、甚至我们语文课本里茅盾那篇《白杨礼赞》在笔法上都是一脉相承的。
《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 楚辞灯》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的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 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