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夷:平坦 经常,习以为常
希:寂静无声
微:藏匿,隐蔽,无形
天天用它,却看不到它,我们对它已经习以为常。
天天用它,却听不到它,它是寂然无声的。
天天用它,却摸不到它,它是没有形状的。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致诘:推究
因为它无形,无声,无物,我们无法对它进行深究。所以,就把它们混而为一来理解。
一者,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
皦:分明;清晰
昧:暗,不明
一的上面是无,代表了未来的趋势,是不可见,不可知的。一的下面是有,代表了当下的条件,是可见可知的。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绳:接连不断
这个一就像一根绳子,但我们又无法看到,听到,触模到它的存在,它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这个一,就是常道。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惚恍:混沌不分;隐约不清。
就是说,常道这个一,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是没有形象的形象,它似有却无,似无却有。是一个惚恍的存在。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无与有的转换,是一个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从趋势的角度往回看,找不到它的起始点。从条件的角度往后看,看不到它的结束点。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根据这个自古就有的大道,把握今天的现实条件,可以创造未来的理想趋势。根据今天的现实,就可以推知其过去的历史。
是谓道纪。
这就是大道对我们人类生活的意义。
分析:
本章描述大道的逻辑结构、特点、特征和作用。
举例: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取了楚国的新城之后,又被封新城,后号新城君。芈戎在选拔名士谋臣时,对段干越人有些看不起。段干越人便对新城君说:
王良的弟子驾车,说是要日行千里,他遇见了造父的弟子。造父的弟子说:“你的马不能跑千里。”王良的弟子说:“我的边马是千里之马,辕马也是千里之马,却说我不能日行千里,为什么呢?”造父的弟子说:“你的缰绳拉得太长了。缰绳的长短对于驾御来说,其作用不过万分之一,却妨碍千里之行。”
现在我虽然不才,但对秦国的作用多少也有那么万分之一吧,您见到我却不高兴,这也正是缰绳拉得太长了的缘故吧。”
分析:
条件:缰绳拉得太长,对于驾御来说,其作用不过万分一
趋势:会造成千里马也不能日行千里。
以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段干越人就是通过运用上面这个规律,而使新城君为了国家的利益,能够尊重和使用像他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