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你的翅膀——《易经筋》之“韦陀献杵”(视频)
一、预备式
1.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膝略有弯曲,脚尖朝前;
2.双手自然下垂,垂于体侧,指尖朝地,掌心向内;
3.身体(脊椎)自然正直,无有歪斜,目光平视,微收下颌;
4.平心静气,呼吸自然。
如此静立几分钟即可。时间无硬性要求,达到身心放松的程度即可。
二、韦陀献杵
1.双手从体侧慢慢转到体前,掌心朝向自己;
2.上动不停,两肘向左右两边分开,带动小臂和手掌升起,升到丹田高度时略停一下,静养片刻(注意,是两肘提拉两小臂,不是手自己抬起来);
3.然后,两肘继续向左右分开,带动小臂和手掌继续升起(这样才能感觉到后背的两肩胛骨也在向左右两边分开,连带整个后背都舒张开,这就说明动作做对了),升到尾肋高度时,两手中指指尖刚好相对,似挨非挨,两指尖间距相隔约一张A4纸;
4.上动不停,保持肘部在空间中定位不动,然后让小臂骨在手臂内里翻转,到心窝高度,一边翻转一边缓缓将手掌向前送出,到距离身体约一尺远时即止。此时手心斜向上,手背斜向外,两手之间如捧一物。手掌送到位后,仍旧保持中指指尖相对的姿势,指尖间距仍是一张A4纸。两肘斜指地面,与地面夹角约60度。
此时手臂成环抱形,如同怀中抱着一个大橄榄球。手臂内侧会形成一个“经筋环”。这个环形会产生很强的向外膨胀感。
保持这个“外抱内撑”的状态。静立49个呼吸。
细解:
1.本式是构成一个长六边形的结构。分别是两手掌为一个边(底边),两小臂左右各为一个边,两大臂左右各为一个边,两肩背为一个边(底边)。同时内涵肩窝和手腕的斜边支撑。
2.易筋经里没有真练前后姿势;因为人体的前后方向不必特意锻炼,普通人就很足够。
普通人所欠缺的只是力不够均衡,有很多不足和有余的缺憾。
所以,本式体现的是抱元守一的均衡概念,强调中正安舒、无偏无依,而不是强化某一方向的东西。
因此说本式是“前后”,仅是因为手在身体前方,身体在手后方,两者在空间相对位置如此,并不是要练习前后方向的筋骨架子。
3.到位标准:两手的手指中间隔一张A4纸厚度的距离,高度大概与心窝齐;本式到位的要点在于,不是靠伸展手臂把双手放出去,而是靠肩背的打开,充分把两膀舒张开,把肩缝打开,尽可能找到脊椎两侧的“膀子根”(即脊柱旁边膏肓穴附近的小肌群),从那里把两膀伸展开。普通人那里的肌肉只会收缩,不会开展。我们可以从鸟儿伸展翅膀的动作中找感觉。这样才能达到到位的效果。
刘杨,河北派形意拳启蒙,后学习孙氏内家三拳,师承孙存周老先生弟子张烈先生。又习李旭州—张贵良一脉宋氏形意拳,师从吴炳文先生,同时受师叔魏春先生指导。
后又得咏春隐士传授咏春拳法和心法。南派拳法曾学习白鹤拳棍,师从罗战军先生;鬼脚拳,师从罗战军先生和“根哥”。又得臧学范老先生一脉传人李世义老师指点梁派八卦。其余涉猎意拳、吴氏八极拳。
著有《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