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回忆(5) | 林场打工

林场打工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爸爸和我都被打成走资派,爸爸发配到碌碡湾劳动改造,我下放到胜利沟煤矿劳动改造。

1969年秋天,我和董秀英结婚了。婚后分家,爸爸给我们一口小缸,还分了五百元三角债。我们搬出来,住生产队接羔室。妻子连哭带闹,要回娘家。奶奶百般疼爱孙子媳妇儿,来我家劝和并帮助做家务,一住就是好几年。

1970年腊月,大女儿出生。妻子没奶,只好喂小米糊糊。没结婚时,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一种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我开始走上打工之路。

1971年春天,公社从各村抽调一批青壮年去桦木沟、大局子、广兴、托合、青山、联丰林场支援整地造林运动,我报名去广兴林场当临时工。

四道沟工队业务员刘瑞廷叫来五辆牛车,装上吃粮行李,将我们送到工队。工队工人有米连库、张福柱、张廷贵、李令云、三毛、狗蛋儿、三道洼,我们一起吃住。张福贵做饭厨艺很好,切土豆就像切菜一样快,他拿手的面食是窝子,老家叫沾卷儿,泡上土豆汤,保你吃上一顿馋的流口水。

我们新来的七个人去四道沟阳坡清林子,准备植落叶松。赵凤祥放树,张连才结件,于广和、张连学打枝,我和于广仁、张连文托坡。张连文有时留在木场打皮。我们把结好的圆木集中起来,顺着山坡往下滚,一次就是四五十颗。

时间长了,我们和工队工人混熟了,工人们就讲起三毛、狗蛋儿、三道洼的故事。三毛本名刘云山,狗蛋儿本名曹兴,三道洼本名魏仲,他们身上都有一段故事。三毛干活儿毛实,工友起名三毛。狗蛋儿育林时被狗咬掉了睾丸,得名狗蛋儿。三道洼生性憨厚,常被工友们戏弄。一次在鲍家沟集材时,工友们发现远处有一个红色的东西,说是新媳妇在那儿干啥呢,跟三道洼打赌:“你敢不敢追?”三道洼说:“有什么不敢的,我要追上你们请客。“我们一定请。”三道洼拔腿就追,追了三道洼上前一看,是只狍子正在产崽儿。工友们哈哈大笑,三道洼由此得名。

两个月的采伐任务完成,我们又有了新任务。车队出车拉着镐头、吃粮和行李,送我们到三道沟刨坑。这里天气千变万化,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们停在一条小溪边,顶着雪砍了桦木做檩子,搭起牛顶架窝棚,上面铺上树枝、盖上枯草、抹上泥,再用顺溜草扇上,又暖和又防雨。然后用小木棍儿铺成床,挖了锅腔子,搭好厨房。忙乎了一天,连冻带饿,张连文犯了痞气,第二天他和于广和顺着庙台回家了。刨坑要过三道沟梁,在梁头上能看到小西天望火楼,可谓风景秀丽、鸟语花香、野鸡鸣晨、云横山腰。

刨了两个月的坑,好不容易来到打草季。六叔和七叔赶着生产队的车,拉着吃粮行李,来这里打草。赶车来的还有王西富、王振和、王振发,台子生产队董起五叔用车拉来一只绵羊,队长白凤祥也来看望我们。我们搬到乌牛吐搭起了窝棚和厨房,七叔和王振发在家杀羊,我们去白杄林子砍钐干。一进林子就发现一群小野猪,他们见人就连叫带跑地四处逃窜。路上,遇到好多逗鸡和野山鸡。逗鸡长得很像家鸡,鲁花的、黄的、黑的、白的,各种颜色都有。雄性野山鸡,冠子上长着两撇金黄色的羽毛,尾巴很长,像凤凰一样美丽。第一次来到小西天望火楼,森警们热情接待了我们。站在望火楼上眺望,晴空万里、绿色接天,令人感慨万千、心旷神怡。

中午回到驻地,我们吃的是汆羊肉、米苦粒。下午上山对钐,第二天开始打草。六叔、七叔、王振和、于广仁去二道沟梁头圈草场子,我、赵凤祥、老四、张连才、张连学、王希富、马建学、刘海山去庙台梁圈草场。打了半个月的草,处暑到了,大家都回家收秋了。

1972年,我又去广兴林场打工。我和小场孔令玉、敖包头沟王景发、王树才跟工队育林,后来去二道沟梁头大黑林子沟头,把我们刨过的坑全部栽上落叶松。工队业务员为我们配发了植树专用的铁锹。铁锹长30厘米、宽10厘米,上面焊了一块儿踹板,用脚一踹,铁锹就插入坑底。撬开一条缝,把树苗顺着缝插进去,四围一踩,又实又省力,成活率还高。

跟工队栽完树,我们又去鲍家沟刨坑,窝棚扎在鲍家沟河滩的河边上。林场为了让我们吃好,补贴了伙食费。王景发在家做饭,灶堂里烧的是废木头,到了晚上要把烧过的木头用水浇灭。王树才拉肚子,半夜出来方便发现到处都是鬼火,吓得他慌忙跑进屋。大家出来一看,这火光是从烧过的木灰和朽木中发出来的。每到夏天,阴雨天林子里那些腐烂的朽木会发出蓝色的萤光。

有一天上山刨坑时,孔令玉被一对鹿角拌倒,爬起来一看是刚掉的鹿角,我们为他欢呼庆祝。孔令玉到公销社卖了300元钱,买了牛肉和各种蔬菜,那天晚餐很丰盛,主食是饺子。

刨了两个月坑,又到了打草季节,我们搬到乌牛吐搭起牛顶架窝棚。我们第二次来到三道沟白杄林子,河滩上开放着金银花和野菊花。到了白杄林子,我们发现有人违法下套子套住一只鹿,幸亏鹿没有死。我们给附近鹿场打电话,鹿场来车把鹿拉走了,还发给我们1000元奖金。打了半个月的草,我们又回家收秋了。

9月14日,天刚蒙蒙亮,老伴董秀英就喊肚子疼,要生了。我找了八婆为她接生,生了个男娃。孩子生下来奶水不足,天天吃小米糊糊。我喜得贵子,也带来一生的幸运,孩子刚满百日,我就收到昭乌达报社的聘书和通讯员证书,从此当上了业余记者。

(0)

相关推荐

  • 星爷与达叔真的闹翻了么?林子聪给出了答案

    虽然传言说<功夫>之后两人因不合而分开,虽然不知道真相到底如何,但是我想,两人因为拍戏而闹矛盾,也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是说,两人就会因此,而关系不和的.

  • 《最美的青春》故事原型!你不知道的“六女上坝”

    2018-08-13 距离北京300多公里外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 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塞罕坝林场 它是守卫京津的一道绿色屏障 可这万顷林海,原来却是一片 "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qu ...

  • 捉活狼记一:猎狼难,猎活狼更难。记者冒险随猎人进入长白山

    猎人说:狼是最难猎捕的动物,尤其是长白山中的雪原狼,凶悍.贪婪.狡猾.多疑,有"横草不过"之说.意思是,狼在行进时如果发现路上有棵横着的草棍可疑,它就不会从此过去,而是改道行走.可 ...

  • 党栋 | 剃头匠老刘

    剃头匠老刘 文|党栋 (一) 在我们乡下,理发叫做剃头. 那个时候我还很小,长到七岁还没有离开过我所居住的这个叫石头沟的小山村,听这村子的名字,你就可以想象出我们村子的样子了吧. 记得离家最远的一次, ...

  • 三婶 / 文: 叶李芬芳

    ☀ 感谢阅读!欢迎赐稿!本刊栏目:知青岁月||农民工故事|美文诵读|军旅岁月 俗话说:"婶子.大娘一大群,不如娘一人."不过,我的婶子和娘一样亲. 三婶,大名:崔尤兰,高挑的个子,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杨勃//山脚下的小屋之挖坑(小说连载)

        山脚下的小屋之挖坑(小说连载) ‌      山脚下的小屋之挖坑(小说连载) 文/杨勃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逝去的爷爷和快乐的童年,并致激发我写作的可爱女儿.文中故事一部分为作者亲身经历,一部分 ...

  • 古稀老人回忆 | 青春岁月

    青春岁月 1962年,广大农村牧区广泛开展"四清"工作."四清"工作队队长李树廷,队员有我,水头大队李四.李庆,上头地大队刘希旺.张礼,广华大队冯发.高地大队张 ...

  • 古稀老人回忆 | 少年当家

    少年当家 我回到家里做的第一件事是驮水.我找木匠打个驴鞍子,大舅赶了一块毡屉子,六叔纺了两根牛毛绳.在毛驴背上搭上驮子(两只三棱形木桶,中间用横木挑着搭在鞍子上),拿上刨冰冰的小镐头,一切准备停当就出 ...

  • 古稀老人回忆 |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一九五六年,一个温暖的春天,我和伙伴们挎上书包走进校门.学校就在地主马殿英的大院里,教学的老师范九文教过几天私塾,对学生很严厉.他每天上课时左手端着教科书,右手拿着一把戒尺,学生们在他面前规 ...

  • 古稀老人回忆(6) | 业余记者

    业余记者 1973年冬天,大队煤矿出现了工伤事故,矿长范希山调任大队农业主任,王希荣任矿长,张松林任业务矿长,姜福任会计,煤矿工人有代洪庆.代玉金.黄瑞.赵凤云.李会民.朱德录.我管现金,白天给工人过 ...

  • 古稀老人回忆(7) | 东沟纪事

    东沟纪事 1981年分田到户,集体的牛马羊作价分给个人,耕畜按人口分.我家分了一匹兔虎马,爸爸分了一头犁牛.一头母牛,马建民分了一匹海星母马,于景国分了一辆胶车.两匹骟马,六叔分了一匹黑色骟马. 分田 ...

  • 古稀老人回忆(8) | 牧工与矿工

    牧工与矿工 1989年,村子让我放牛挣些钱补贴家用.牛群要上场梁放牧,村东只有一条赶牛道,两边是沟坝,沟上是林带,早晚牛群上山回家都要全家人接送.饮水只有吃来河一条小溪,吃来河阳坡黄土坡紧对着白石崖子 ...

  • 古稀老人回忆(9) | 农民函授生

    农民函授生 1993年的一天夜里,我做了两个奇怪的梦.一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在上班的路上,一不小心掉进悬崖下的漩涡里......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我迷迷瞪瞪地又进入了梦乡,梦见一位少女误入流氓团伙.. ...

  • 古稀老人回忆(10) | 奋斗与梦想

    奋斗与梦想 收秋的时候,儿媳妇康雅丽抱着小孙女从元宝山回来割地.小孙女马文静可懂事了,我们上山割地,把她放在家里和母亲做伴,中午晚上回来,她从炕头滚到炕稍玩耍,从来不哭不叫. 割完地,儿子媳妇让我们迁 ...

  • 古稀老人的坦言:“走到人生终点才发现最好的活法无非4个字”

    深度原创 | 小编 年少不知世事,在年老之后才为自己而活.年轻时的人生步履过于匆忙,都有很多事情过于执着,所以一直束缚自我.常言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才能够得到解脱. 人到中年,早已走过千山万水,看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