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刷分,能不能别这么搞?
去给《抗日奇侠》豆瓣刷五星!
一夜之间,评分从3.7涨到6.3。
十年前,这还是因手撕鬼子遭吐槽的抗日神剧。
十年后,这成了发泄对东京奥运怒气的吐槽地。
“撕!给我对半撕!鬼子就是要被撕!”
“手撕鬼子有什么不合理的,我也要去撕碎。”
“抗日神剧就该这么拍!下次我们不仅对半撕,该给他撕成烟花。”
“五星运动”不知自哪里发动,又将在何时结束。
打分人数激增2万。
情绪愈演愈烈,言辞愈来愈毒:
“打一星的就是二鬼子!”
“二鬼子滚出中国!”
影片讨论区互骂开战
给好评者达成统一战线。
一星五星区分敌我阵营。
扣上帽子,拉起大旗,输出情绪,言辞互殴。
迷惑。傻眼。
打分本是观众的权利与自由。
如今打分却成了攻伐的武器。
当爆点引燃,燎原之火烧向八方,四望而去,竟皆是食人的火焰。
>>>>神剧
不打五星就是二鬼子?
早年《抗日奇侠》遭骂,是因剧情与现实历史严重脱节。
甚至可以说是“雷人”。
除了手撕鬼子,还有轻功点穴,太极神功......摩托车撞翻火车,隔着头盔一招制敌。
当时抗日神剧乱象频出,一众官媒也发声批评,并特别点名了《抗日奇侠》。
批内核替换:
“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
批理性丧失:
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批目的不纯:
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如果你看过《亮剑》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更能体悟抗日神剧是意淫式儿戏。
所谓“高下立判”。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段台词:
“我们有了伤亡,因为我们有几百个你不喊趴下就不会趴下的大哥,我的大部分同袍擅长的是耕地而非打仗。"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人伤亡比例高达5:1,若加上普通民众,比例又会拉大。
没有什么能侠异士,哪会什么神功巧力。
好的剧必须要有直面历史的胆魄。
可以说,抗日战争,我们输了太多,却赢到了最后。
所以国歌里才有一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亮剑》里最悲壮的一场戏,骑兵连被日军包围那场。
子弹打光,便拔出刀。
连长孙德胜喊了三次:
“骑兵连,听我的命令,向敌人进攻”,此时他们只有十一人。
以死相拼,以命相搏。
“骑兵连,继续进攻”,这时还剩五人。
“骑兵连,进攻”,只剩被砍断一支胳膊的自己。
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这些人,因为是凡人所以是伟人。
但在“五星运动”中,网友对这两部剧甩都不甩。
或许因为剧不够爽,或许因为剧太悲情,或许仅是因为剧名不带"抗日"二字。
我试图去理解。
第一个去给《抗日奇侠》打五星只是为了发泄对奥运会的怒气,这没什么;第二个去打五星是为了看手撕鬼子爽一下,也没什么;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越来越多五星涌入形成统一阵营,那非五星者就该被骂被喷被开除国籍。
刀已抽出,刃却向内。
正如《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一段:
“你说咱仗打不了,国治不好,至少还有逼国人玉碎的本事吧,这么容易到手的正义,不要白不要,正义啊,伸手就能拿到。”
毕竟这样的正义太有诱惑力。
因为它足够确定,所以让人自信。
因为它足够简单,所以让人省心。
无人警惕:
极度夸张的语言是虚伪社会的反应。
极端暴力的语言是社会暴行的前驱。
失控无处不在。
骂战一触即发。
>>>>网暴
这段时间,亲眼见证舆论自由落体式的恶化。
以正义之名行不义之事。
从河南灾情,鸿星尔克捐款5000万,到被质疑“诈捐”,到澄清“诈捐”。
网友“野性消费”支持。
本是件有爱互助的事。
事情却走到另一极端,不少人开始对其它品牌进行倾轧讨伐。
乃至上升到人身攻击,逼得主播流泪道歉。
还有。
7月初,清华大学随录取通知书赠送新生《老人与海》。
骂声四起:
“个人主义,仰美鼻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就挑不出一本励志的书。”
字字如韧。
尽管海明威还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尽管《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人与自然搏斗之精神,尽管2020年清华大学赠送的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2019年赠送的是许倬云的《万古江河》,并非只送外国名著。
罢了。
骂你就骂你,还用瞻前顾后吗?!
网暴没停。
7月24日,杨倩在十米气步枪比赛中为中国拿下东京奥运会首金。
网友纷纷涌入其微博祝贺留言。
接着她在2018年发的一条微博引发众怒,只因配图是耐克鞋。
“奥运冠军”立刻成了“跪族女孩”。
杨倩删除该微博后,有人觉得她“姿势”不对。
怒其不争:
“她明明可以把耐克鞋烧了然后表明爱国心,可她没有,真的很让人失望。”
而无缘十米气步枪决赛的王璐瑶也因一条微博被网暴。
因为她发了一张自拍,并说“怂了”。
“你就是这个态度跟祖国人民说话的?”
“你是史上第一个输了比赛还有脸发自拍的运动员。”
然后便是王璐瑶删博道歉。
有人辩称:
只是玩梗,只是上头,只是随口一批,只是缺德一乐,何必上纲上线,装什么众人皆醉你独醒。
道理如此简单:
为什么加柴?只因为火在烧。
那谁来掌握火势?谁能准确把握边界?
别忘了,火只会越烧越旺,直至化为灰烬。
>>>>脱缰
2008年,一部德国电影《浪潮》,改编自真实事件。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独裁统治”实验。
学生从排斥到狂热,仅用了五天。
视老师为唯一领袖,以手势穿着区分同类。
他们归属于集体,被集体安抚,借由集体的力量向外界开炮。
他们创建网页、四处宣传,并将集体的标志印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上。
集体的狂热带来手握权力的快感。
像极了今天:
立场区分同胞,屁股决定脑袋。
“滚出中国!”“不配做中国人!”“你这个慕洋犬!”凡此种种。
为铲除异己,便一步步降低作为人的底线。
《浪潮》的最后。
老师让学生把异见者架上讲台,让集体用暴力、用语言尽情羞辱他。
当老师发号施令说:“再杀了他。”
学生们迟疑了。
直到那一刻,集体才警觉是不是越界了。
老师借此敲醒学生:“从开始,集体的所作所为便是错误的。”
但,狂热的信徒冲出来,他不愿承认集体的虚无,也不愿承认信仰只是假象。
最后只能掏出一把枪。
想用极端,求一个答案。
而这把枪,不仅打向别人,也打向自己。
被裹挟,被吞噬,被熔铸。
搞对立,搞煽动,搞网暴。
当陷入极端情绪中,已经难以脱身。
结果吞没了原因,目的吞没了手段。
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时候,当若要自证清白只能剖腹取粉的时候。
被情绪包装过的正义或许比不义更加可怕。
而谁又能保证这把枪将来不会朝向自己呢?
人人自危。
无人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