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中华)他是从上甘岭硝烟中走出的叙永籍艺术家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从上甘岭硝烟中走出的艺术家

文/万中华

地处川滇黔交界处的叙永县,境内风光迤逦,人杰地灵。千百年来,秀丽的山水润育出一批批仁人志士、文化名人,增添了这方热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今天,我让大家认识一位从上甘岭硝烟中走出来的艺术家——国家二级美术师、原天津书法协会副主席毕开文先生,他用自己平凡的人生经历展示了爱祖国、爱艺术、爱家乡、爱战友的挚热情怀。

毕开文,笔名蒙生、信天游,号反刍斋主,1931年2月生于四川省叙永县一个普通人家。1950年12月,在叙永双城第一小学(现在永宁中学)任教的他,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率领自己的学生宋惠元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由于他从小师从钟佛履、曾凡觉老师学习书法、绘画艺术,具有相应文艺特长,被分派在志愿军15军45师133团炮连任文化教员,后调师部宣传科工作,上甘岭战役期间,负责前线的宣传报道和战报编撰,经历了上甘岭战场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毕老所在部队移防朝鲜元山休整。由于他具有较好的书法、绘画艺术功底,被部队派往五圣山(上甘岭)雕刻“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黄继光同志以身殉国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杨根思式英雄朱有光、王万成同志永垂不朽”三块英雄纪念碑。毕老一行6人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低温和敌机不断的袭扰轰炸,借着贴在石头上的传单、捷报和被炸断的电杆、电话线来辨认道路,寻找适宜刻碑的崖壁。崖壁找好后,他们用小刀刮去壁上的青苔,再铺上复写纸一笔一笔地慢慢描字,一钻一钻地缓缓雕刻。为了解决严寒下石头易碎,损坏刻字的边缘这一难题,他们就用白铁皮饼干盒盛着木炭火,轮番烘烤刻字崖壁,凭着对英雄的崇拜和坚强的毅力,他们刻成了代表中朝人民友谊万古长存的“三块”纪念碑。至今,纪念碑仍巍然耸立在五圣山上,它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英雄丰碑。

“刻碑工作结束后,我被部队安排接待祖国慰问团,认识了全国著名画家马达,可以说,他才是我真正的艺术导师,是他引导我正式走进中国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殿堂”。回忆自己的艺术生涯,毕老对画家马达的知遇之恩仍然万分感激。

1956年,天津成立美术家协会,在画家马达的协调下,毕老转业到天津美术家协会,历任秘书、副秘书长;1983年调天津书法家协会,历任秘书长、副主席、副主席兼秘书长,直至1991年退休。这期间也是毕老艺术生涯的鼎盛时期,他的书法崇尚汉魏遗风,追求质朴自然灵动之美,喜从摩崖、造像、民间碑记中探索民族的审美心境,致力于现代雕刻艺术的创作研究,作品不断发表于《书法》《书法艺术》《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书与画》等刊物。另编有《马达画集》行世。诗作载于《华夏吟友》《中华当代绝句精选》《中华当代诗家手迹选》等著名刊物。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先后在国际书法作品展,国际临书大展,全国第四、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二、三届刻字展等国际、国内顶尖展会上获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委员”等国字号头衔接踵而至。谈及这些成就,毕老总是谦逊地说:“别提了,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当笔者问他:“您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有无刻骨铭心的事情啊?”“有啊!”毕老说,一是1986年参与天津蓟县长城黄崖关内的“百将碑林”“百家碑林”“篆刻碑林”“毛主席诗词墨迹碑林”“竹刻名联堂”的建造工程和以上五种书法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二是1997年参加“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及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的筹备工作。谈及这两件事,毕老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笑容可掬,我在他脸上读懂了什么叫自豪、什么叫成就、什么叫对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崇敬!

退休后的毕老,退休不退志,仍然致力于绘画、书法、雕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80高龄的他至今仍担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等职务,2010年中国文联授予他“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年纪念奖章”;2011年获“中国书协建会30周年荣誉奖暨中国刻字研究会建会20周年突出贡献奖”殊荣。

毕老无时不在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关心着生他养他的这一片土地和与他出生入死的战友。2014年5月19日,83岁的毕老来到叙永县档案史志局,将他收集整理的叙永籍抗美援朝军人的79张珍贵照片、50份珍贵文字资料和根据50名军人在抗美援朝中的个人经历撰写的原创对联五十副以及50件书法作品无偿赠予该局,表达了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对家乡、对战友的拳拳热爱之心。

上甘岭的硝烟已经散去,五圣山的纪念碑在记住黄继光、朱有光、王万成烈士的同时,也不会忘记毕老等刻碑军人的艰辛,从硝烟中走出的毕老,用平凡的笔书写了绚丽多彩的艺术人生,他不畏艰险、顽强进取、谦虚好学、刻苦追求艺术真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崇拜、去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