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柔内刚的“龙形太极”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并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太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庄子之后,后世人们据《《周易·系辞》相关“太极”的论述而逐渐推演成熟的太极观念,着实吸收了庄子混沌哲学的精华。
同庄子浑沌哲学一样,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
龙形太极拳又称武当龙形太极拳,是太极拳富有特点的一种练习形式,该太极拳由司星(新)三传承下来,由杨式太极拳演化而来,主要在天津一带传承,特点较为突出,值得关注。
关于龙形太极拳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1)据门人介绍该拳为宋朝道士张三丰流传,清光绪年间,武当山道士裴元辰云游至北京,传给司世明(字新三),司世明传给早年在天津铁路局工作的山东济南人张振之(芝)(1894-1970)。张振之(芝)传给张鸿逵、闫行庄、曲朝禄、周文涛、王逸樵、熊春懋等,此拳开始在天津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
(2)杨露禅在北京端王府教拳时传授给端王府总管王兰亭(永泰),1872年杨露禅去世后,王兰亭代师授艺,传于端王府文案司星三(世铭)和端王府管地亩的李瑞东。司星三学得该套路后,仅秘传给外甥张振芝。张振芝则将之发扬光大,其著名弟子有吴子云、王逸樵、靳学忠等人
武当龙形太极拳动作多为中下盘架势,练习时斜里寓正,两足处处内扣,拳套练完需一个多小时,运动量极大。根据田野调查,该拳有传人称之为狄龙派太极拳,实际上应与武当龙形太极拳一样,只是师承不同而已。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武当龙形太极拳与青龙太乙十三式亦有许多共同点,其间的渊源关系,留待进一步考察。
喜欢红木文玩的可以加我微信: btmz5688(长按可复制)
主要生产红木家具,手串,摆件,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