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心中的珍珠
小时候,曾听过一部广播剧《珍珠》,那是根据美国大作家斯坦贝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墨西哥渔民一家,自从得到了一颗珍珠后,受到各种心怀叵测的人的算计,以及不择手段的夺取,最终导致渔民家的儿子被打死,于是他把那颗罪恶的珍珠扔回了大海。小说让人辛酸,同时也让我知道了珍珠的价值,它在人们心中就是财富的象征。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随父亲下乡,在当时的吴县蠡口、渭塘一带的渔业大队看到渔民们在对河蚌进行切片,我好奇地问:“这是做什么?”
父亲说:“这是为河蚌做手术,做好手术后,放回水中培育,过了一段时间后,打开蚌壳,就会产出珍珠。”
“珍珠?”我听见“珍珠”两字,眼睛就发亮,“这么神奇啊!”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心中这么神圣的珍珠,通过人工也能培育。
父亲说:“也没有那么神奇,在中国古代就有人工育珠的记载了。据《文吕杂录》中记载,宋代就有海贝育珠的尝试,到了明代太湖南部的湖州地区利用淡水贝育成了举世闻名的佛像珍珠。有首民歌是这样唱的‘春水龙湖绿涨天……种出明珠颗颗圆’,只不过后来,育珠技术失传了,现在我们在这里进行试验,已经大获成功,你看这池塘中的架子,就是河蚌育珠用的。”
我真是大开了眼界,我开始以为渔民就是养鱼、捕鱼,原来还有育珠,于是我就对育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一有空,就围着木桶里的河蚌看,看着那些三角帆蚌送进手术室。
我有点好奇,为什么都要用三角帆蚌呢?其它蚌是否也可以产珠呢?
渔民说:“三角帆蚌是育珠的良蚌,产珠色泽鲜艳、圆钝、粒大,操作也便利。还有一种褶纹冠蚌也可以产珠,它的优点是产珠快,但是质量较差,操作要求高。”
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我仔细观察河蚌手术,觉得很象是一种手艺,就象雕刻家一般,把蚌壳扒开一条缝,然后用锐利的小刀,仿佛刻刀一般,切成4—5厘米方形细胞片,但一刀下去又不能让细胞受损,插片要快、伤口要小,后中部呈“品”字形排列整齐,然后进行二次整圆技术,这就要特别谨慎,有句俗话叫做“四个一”,即:切片一刀头、定位一排头、送片一次头、整圆一整头。这实在是河蚌手术的经验之谈。
无疑育珠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珍珠品质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手艺”的好坏。
做过手术的河蚌,然后采用吊养法,挂在池塘里架子下面的水中,一般经过三夏二冬,也有二夏一冬的培育,就可以收成了,但品质肯定是前者要比后者好。
当然最激动的时候,肯定是开蚌的时刻,把河蚌收上来后,打开蚌壳,顿时粒粒莹光四射的珍珠展现在人们面前,有的还能折射出七彩之光,正所谓粒粒光彩,颗颗夺目,最让人称奇的是象形珍珠,打开蚌壳,一座佛像熠熠生辉。
父亲告诉我:“当年吴县的珍珠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并取代日本成为珍珠王国,因此国际市场上,曾出现了‘太湖珍珠,天下第一’的美名。”
四十多年过去了,父亲曾经下放的渭塘镇已形成了全国闻名的珍珠市场,珍珠不但成为工艺品、首饰品,还成为了中药材。
我曾经几次前往渭塘,我找不到当年渔业大队的模样了,但是我看到了珍珠湖,那碧水漾漾的湖面,就是是一颗大大的珍珠,镶嵌在吴中大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培育珍珠的渔民们忙碌的身影;也仿佛看到了父亲曾为这个产业所化费的心血,如今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他曾有一颗珍珠般的心,使渔民通过人工培育珍珠而走上富裕的道路。
古书《禹贡》中有“淮夷滨珠”的记载,记录了太湖北部的先民用淡水珍珠作为贡品的史实,如今这样的贡品掌握在了大众的手中,珍珠的价值不再是特权阶层财富的标志,而是反映了大众的需求,它的用途大大地延伸了。
史坦贝克笔下的《珍珠》是稀罕的,因此导致了苦难的悲剧,现代渭塘的珍珠成为了产业,它通过市场流向五湖四海,流向世界各地,它给世人带来的是快乐、健康和幸福。
珍珠,它的品质是高贵的;它的用途是广泛的;它的精神是闪光的。我们每个人的心,都要有一颗珍珠,那么人生就会变得美好、充实和丰富。
请点击标题
3、2019年的阅读
6、小说 ‖ 老屋
9、小说 ‖ 老了
10、随笔精品‖ 高邮之情
11、跟着电影去旅游
12、小说 ‖ 梦想
13、心灵中的黄土高原
15、小说 ‖ 无声叹息
23、山河走笔 ‖ 文学甪直
24、新体验 ‖ 另一个世界
作者简介
唐亮 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苏州市小荷作文教育培训中心。著有随笔集《六月九重天》(两集),发表于各报刊散文、影评、书评类文章,上千篇,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