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论道:张理玄道长《道德经》解意(64
第六十四章 辅物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意】天下太平时,容易把持。事未发生前,容易谋划。物品脆弱,容易折断。事小之时,容易化解。做事情在未发生之前,治国家在动乱之先。众人合抱的大树,生于毫末萌芽。九层之高台,起于垒积之土。千里之远行,始发于足下。强行者,必败之。过执者,必失之。因此,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着,故无过失。民人处事,求速则败。若能稳步而行,始终如一,则无败之事也。所以,圣人做众人所不愿做之事,不欲求珍贵难得的宝物。学众人所不愿学之技,复察众人之过失而自省。以辅佐万物归于自然,自己不敢好大而妄为也。
第六十五章 愚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解意】古时善于用“道”治理国家者,决非开启百姓的智慧,而是让百姓心纯质朴。百姓所以难治,是因其心无道德而开发了智慧,就像脱缰之野马。所以,以智而治国者,国之奸贼。非智而治国,乃国家之福。知其两者关系者,是治理国家之榜样,也是治国之模式。天下以此模式治国,既合乎了天道,亦合乎玄理天德。当天德发展到至深极远之时,看其似与世俗相反,实乃是太平之大顺也。
第六十六章 江海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意】江海之所以让百川归顺,万里来投,是因其善于居下而无阻,故称为百川之王。圣人处事,以民人为上而自己居下,以民人优先自己在后。但事实却是圣人反而居上,而民人也不嫉妒他。处在前而民人不相加害,推举他而民人不加厌倦。是因其不争,故天下无人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