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矿山(下)

蓝天白云下,青山环抱的矿点,米黄色的建筑,铜制的标语,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然而,“天地空空人去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偌大的矿山,见不到一个人,又顿觉了无生趣了。

门口,挂着一块牌子——“福利室”。什么是“福利室”,顾名思义,应该就是为矿工提供“福利”的地方。

走进屋内的走廊,一侧是散落着旧桌椅、旧床架的空房间,另一侧有男女浴室。这间浴室的门开着,里间沐浴的水龙头没关,水哗哗地流着;外间有铁皮衣柜,用铁丝拧成的衣架上,还晾着废弃的衣物。

食堂大门的门扇不见了,用木板钉成的餐桌翻倒在地。地上满是牛粪,难以下脚。

这才注意到,门前水泥地上有一头黄牛,慢悠悠地走着,时不时地探头啃食路边的野草。这牛也太“牛”了——晴天室外散步日光浴,雨天屋内躲雨上厕所……

咦!这水泥铺成的小广场上咋就不见一坨一坨的牛粪呢?在广场的一角,有一大堆干牛粪,想必是值班人员将牛粪铲去,不碍观瞻;或许是当地农民铲去,做农家肥吧。

离开矿点,来到一个叫莲塘的地方,是公溪镇的一个行政村。这里应该是矿山的管理区和中心生活区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721矿矿部。早年的办公大楼,楼前有灯光蓝球场。

铁栅栏围着一栋二层小楼,铁门紧闭。

透过栅栏,可见小楼挂着两块牌子,分别是矿山社区老协和莲塘村老协。工农联盟了!呵呵。

这里有菜市场,周边有许多小店和老平房。老职工告诉我,这里从建矿初期起,一直是矿山社区的一个服务中心。

最早的商店。

最早的邮电所。

最早的保卫部。

最早的矿山子弟小学。

最早的矿山医院。根据国家新的发展规划,721矿破产重组,原矿办社会职能移交到乐安县人民政府管理,原矿辖医院、学校等机构人员全部收编到当地政府。

在这社区服务中心一侧,有着大片的矿工住宅。站在山坡上望去,机制瓦,红砖墙,一排排,井然有序。

第一批创业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七二一矿艰苦奋斗、立足安家。没有住房就上山砍毛竹,割茅草、藤条,用石块垒砌和竹木支撑的方法盖草棚,搭起用竹片编成的大通铺。

如果说,创业初期的茅草棚是第一代住房的话,那么,眼前的这些砖木结构的平房应该算是第二代住房了。那时,矿工的生产和生活都稳定下来了,“先生产”了,也该“后生活”了。在我的印象中,50多年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那是相当相当的不错了!

“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这些语录上墙,显然是“文革”初期的作品。内容是讲党的建设和学习问题,若是再晚一些,就“踢开党委闹革命”了,语录内容估计就要换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了。况且,砖墙上刷石灰水打底,用墨汁书写,而不同于常见的石灰粉墙、黄漆打底、红漆书写。若是再晚一些,语录不红,就要检查“忠”的问题了。

可眼前这一排排房屋,已变得空空荡荡。这里成了飞虫草豸的世界,房前屋后杂草花树疯长,青藤爬墙随处可见,常见的果树蓊蓊郁郁,果实青涩地垂吊着,可能不待成熟就会被调皮的小孩玩弄掉。

第三代住房——楼房出现了,砖混结构,三层成套。这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能住进楼房的,想必应该是专家、干部,或是贡献较大的老职工吧。

到楼里看看,很有房间的门开着,里面是废弃的家具、炊具和电器。原来,为了体现对老矿工的关怀,绝大部分职工已经撤离,公司将他们安置到远离铀辐射的抚州城区居住了。

矿山的几个地名蛮有意思的,让你似曾相识。离开了莲塘,来到矿山总部所在地——古城。这里也在公溪镇政府所在地,不过公溪镇政府是后来从公溪大桥北头迁过来的。新的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大楼,并不算气派,但大楼前的广场倒是蛮大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乐安县城只有一万余人口时,古城便已居住着矿工、勘探工及家属计三万人了。这里的高中胜似乐安县中,这里的医院设施与抚州地区医院相当。

广场北侧是金安宾馆,也就是721矿招待所,环境和条件都还不错。

广场西侧是体育馆,大门关着。

大门前贴的一张通告,打球交钱,理所当然,呵呵。

也许是以上“通告”效应,体育馆正门,杂草丛生,看来很久不用了。

矿山总部的住宅区,地图上标的是“金安公寓”。

依照我的划分标准,这些楼房应该全都是第三代住房了。整个小区住户也不多,非常安静,偶尔,有电机车进进出出。

一位白发老妇,收晒冬天穿的棉鞋,走在楼间凹凸不平的路上,步履有些蹒跚……

在能看到的所有地图上,从来找不到一个叫七二一矿的地方。以往,说到七二一矿,讳莫言深,神秘迷茫。今亲眼目睹,便有了印象:清冽的溪水拥抱青山,蜿蜒的山道环绕矿场。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挈妇将雏,拖家带口,数万儿郎来到这片充满核辐射的土地上。三代人献身铀业,一甲子扎根此厢。多少青春在这里激荡,多少梦想在这里点燃,多少铁人在这里产生,多少生命在这里闪光……

时光这个无情的魔术师,将青春、激情、欢笑与喧嚣一一掳光,一个魅力四射的青春少女,顿时变得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向乐线的火车不再驶来,莲塘的市场不再繁华,古城的人气不再茫茫,矿点的矿车不再开行,甚至名字也不叫七二一矿……

但是,为中国的核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矿山,永载史册,何其煌煌。致敬,七二一矿;致敬,为七二一矿做出贡献的人们。

(2017年5月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