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华荣:一日看尽长安花 ——读孟郊的诗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一日看尽长安花
——读孟郊的诗
佘华荣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人,洛阳籍。从现在看,他不算鼎鼎有名的诗人,比起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孟浩然等人有差距。喜欢他的两首诗,一是《游子吟》,一是《登科后》。孟郊是孝子,很听他母亲的话,与母亲的感情很深。他四十六岁考进士及第,后为县尉,都是母亲安排的,按孟郊的性格早就不想考了,只是母命难违啊!
四十六岁,即便放到现在来看年龄也不小了。古代的人是七十古来稀,一般人的寿命就是五六十岁左右。这年龄相当于现在的六十五岁以上,还去拼命读书,去参加“高考”,实在是太难为他了。如果现在四十六岁的人参加高考,考上清华北大,其心情肯定是一样的。《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还只是一个举人就激动得不得了,差点疯了,人们说他是文曲星下凡。进士高几个档次,若是范进进士及第,不知道会出现啥样的场面?孟郊考取功名后的激动心情可以理解,感同身受。1981年,那高考录取通知书迟迟不来,父亲在家里不停地唠叨,今天说某某的通知书来了,明天说某某的通知书来了,说得你好烦呀!神经绷得紧紧的,每一天都是在“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中渡过,神经都快崩溃了。后来这通知书“千呼万唤始出来”,自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脑袋撞在门楣上生出一个大包子,乐极生悲了。
古代的文人一生都在围绕着“考取功名”而转吧?寒窗苦读,白首穷经,从童少年到青壮年、中老年一直在苦读,一直在考试,若是山三如此会怀疑人生,生无可恋了。也没这耐力与毅力,若是有这恒心与上进心,持之以恒,恐怕硕士、博士早到手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和“受人白眼”到今天这种地步所以古代文人这种“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实在值得敬佩。当然,那些文人成功的肯定是极少数,是极幸运的,大多数人是白忙活了,苦白吃了。就像今天的运动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训练,满身伤痛,又有几人成功,名扬四海呢?大多数人不是名落孙山,藉藉无名么?“成王败寇”自古如此,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世人只看结果,有几人看过程呢?“结果”一团糟,自然没人看,就像东京奥运会一样,中国女排止步小组出线,本人是其铁粉都心凉,不想看了。
纵观整个唐诗,类似于《游子吟》的诗很少。好像只有白居易写过一首《燕诗示刘叟》,其中有两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印象深刻。就唐诗来看,李白、孟浩然、王维等纵情山水;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等描绘边塞风情;杜甫、白居易、孟郊等关心民间疾苦;其他便是送别诗,唱和诗,爱情诗,个人情感之类的了。所以这首《游子吟》尤显珍贵。“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读着便会想到母亲,便会潸然泪下。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一生中有这种绝无仅有的激动心情是幸运的。许多人或许穷其一生也没有吧?我是说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至于后来的成就不论。孟郊因为当官乱弹琴,没弄出什么名堂,或许不是当官的料,一生比山三还穷困潦倒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