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爱吃的西蓝花,有人种它年入几十万

5小时前

种子这玩意儿,男生见了就乐,农民提了犯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许多餐桌上常见的食材种子,其实都是“洋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被外国人垄断,有时还能炒到天价。

这些种子包括大豆、玉米、胡萝卜、小麦……甚至怎么做都难吃的西蓝花也在其中。

除了健身人士,我真的想不到谁还会吃西蓝花。

这个和美味毫无关系的蔬菜,却因为种子价格过高而困扰农民伯伯数年,此前,一袋种子卖到两万多块都抢不着。

近两年,西蓝花“一种难求”的情况有所好转,国产西蓝花种子的研究有了起色,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20%左右,还出现了给西蓝花装车就能月入过万的职业。

咱们这就讲讲西蓝花在中国的故事。

西蓝花最早起源于意大利,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然而,为了让这棵绿色的花菜生长在我们脚下,国家可真是操碎了心。

因为起源地在国外,中国的西蓝花种子几乎完全被日本、美国、丹麦等国家长期占据市场,说被垄断也不过分。

2017年以前,西蓝花进口种子比例长期保持在95%以上,仅2017一年,中国就花了4300万美元用来买西蓝花种子,妥妥的三亿人民币啊!

这么多钱,我都感觉西蓝花应该改名叫“吸金花”了。

对进口种子的依赖度高,就常常出现被动的局面,西蓝花价格会因为外企的供应量而出现明显的波动。

比如2015年,日本进口的10万粒包装“耐寒优秀”西蓝花种子,每袋售价3500元,合0.035元/粒;

2016年,市场开始紧缺,西蓝花种子每袋涨到6500元,合0.065元/粒;到了2017年,因为日本公司的种子生产和供应推迟,每袋种子居然涨到了2万多元,比2015年涨了6倍多。

而且,即便价格疯涨,还依旧出现断货现象,有钱也是干着急。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就研究不出绿花菜的种子呢?连西蓝花都要长期受限于其他国家?

在选择一款蔬菜种子时,一般要试种五到七个品种,最后选优。而西蓝花试种的结果就是日本和韩国的种子最优,美国和其他国家次之。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种的西蓝花品种主要是日本公司培育的“耐寒优秀”和“炎秀”,因为它们的品相、产量、纯度、发芽率和耐储藏等方面优势都比较明显,我国培育的种子还没有一战之力。

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洋种子”的价格常年高于国产种子,且差距非常明显。有些品种能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为啥差这么多呢?简单来说就是缺钱、缺资源、缺人。

许多日本、美国的种子公司会将每年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育种里。而在中国,即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每年对西蓝花培育的投入也仅有100万元左右。

中国的西蓝花育种工作起步晚,错过了西蓝花育种材料收集的黄金期,目前可以利用的材料都是十几年前的,而且从事西蓝花育种的研究单位很少,没有形成商业化的育种体系。

进口种子按粒卖,国产种子论斤卖,这就是西蓝花被洋种子垄断所带来结果。

这样下去当然不行,依赖进口种子,市场价格和利润都受制于人,咱们没有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也会给农民伯伯带来经济损失,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甚至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要我说,这西蓝花不吃也罢。

但种子又被称为“农业芯片”。种子的竞争也关系到整个农业产业甚至整个国家的竞争,是国家科技力量的一种体现。

所以,西蓝花好不好吃不重要,这场仗可不能输。

为了改变中国西蓝花种子供给量和质量都跟不上的尴尬局面,2017年,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里多了个西蓝花育种,目标是培育出优秀稳定的西蓝花品种。

2018年6月,国家在杭州召开了西蓝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启动会,约二十余家相关科研机构、高校教学单位、种子企业和推广单位,共同签订了“材料、信息、人才共享协议”。

国家下了决心,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大家一起出力,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改变被“卡脖子”的困扰。

四年间,联合攻关组共计育成新品种西蓝花88个,包括“浙青60”“台绿系列”等。其中,台绿系列表现得就相当不错,一度让日本的西蓝花品种有些尴尬。

2018年,台绿系列刚刚上市,一些浙江农民发现,因为冬季雨水多,日本西蓝花品种的烂茎现象非常明显。

而台绿系列是在浙江根据当地环境培育出来的,要比外来货更能适应当地气候。因此,“台绿3号”的烂茎比例要小很多,并且单球重量要比日本的“耐寒优秀”高出10%左右。

好巧不巧,当时“台绿3号”就种在“耐寒优秀”的边上,这样的对比也就更加明显了,农民伯伯很快就抛弃了“耐寒优秀”,转而投向台绿的怀抱。

当年,浙产西蓝花品种就占到了全省西蓝花年用种量的17%左右。

“台绿1号”的表现同样不错,种了15年西蓝花的王义德表示,“台绿一号”种子质量与日本“绿雄90”差不多。

无论从品质、抗病性能、植株、球形,还是产量来看,都不落下风,某些指标甚至高出很多。

比如,在用量上就要比进口少很多,以一亩地为例,日本种子要3包半,“台绿一号”则只需2包。同样分量,日本种子要115元,“台绿一号”则为105元,在价格上也有明显优势。

这样算下来,一亩地用本土种子比进口种子可省190多元。

随着各方不断的努力,国产西蓝花种子的占有率在不断提高,已经从2017年的不足5%,提升到了20%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多,西蓝花如今也还未完全摆脱对于洋种子的依赖,但随着国产种子的占有率逐步提升,垄断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如今,外国种子基本回落到正常价格区间,买10克日本种子只需要120元左右,只比国产品种高一点。

不仅如此,有人还把西蓝花搞成了“致富花”,完成了从脱贫到致富的逆风翻盘,还为村民提供了日薪400元,月薪上万的“美差”。

河南周口的杨村岗村,又被叫作“西蓝花村”,村里有个顺口溜:“大风一刮,满天飞沙,土地贫瘠,不成庄稼。”

因为气候和环境不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村岗村都种不出庄稼,是实打实的贫困村。

2015年,村子里开始大规模种植西蓝花。由于西蓝花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对光照要求很严格,所以杨村岗村正好适合。

在这里,西蓝花成了人们的“致富之花”。光杨村岗村就种了3000多亩西蓝花,还带动周边乡村种了三万亩。随着西蓝花畅销国内外,村子也在2017年实现了整体脱贫。

杨村岗村有一个叫马双明的年轻人,一家有七口人,因为母亲患肺癌,欠了不少外债,父亲常年坐轮椅,家里生产力少,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贫困户。

后来,驻村工作队劝马双明种西蓝花,但被他拒绝了。因为他不懂技术,没有资金,怕种坏了赔钱。

于是,驻村工作队带着他去基地参观学习技术,还帮他凑了五万块钱,建起了一处育苗40多万株的西蓝花棚。

很快,西蓝花苗出圃,一棵西蓝花苗净收益5分钱,一年两茬苗,刨去成本能净赚四万元钱。马双明挣到钱了,就开始盘算着扩大规模,便又多种了20亩地,一共32亩西蓝花。

西蓝花存放期短,成熟期又比较集中,一到饱和期就卖不上价,所以马双明寻思着修个蔬菜冷库,把西蓝花存起来,等价格涨回去再卖。

他在村里建了一座100吨的冷库,除了放自家的西蓝花之外,还出租给其他村民用。靠着种西蓝花和蔬菜冷库,马双明一年到手能赚将近30万,现在已经是村里比较富有的人家了。

到西蓝花成熟期时,村民会请当地的工人去帮忙干活,工人靠着分拣和包装,一天能挣300多元钱。

如果是搬运装车的重活,能挣400多元,算下来已经是一份月入过万的工作了。

在中国,像杨村岗村这样靠着西蓝花富裕起来的村子还有不少,比如号称“中国西蓝花之乡”的江苏响水县,那里有近两万农民都在种植西蓝花,大半贫困户都因此脱贫。

2018年,通过种西蓝花,响水县有100多户人家收入达10万元以上,近50户收入超过50万元,有17户更是成为“百万元户”。

并且,随着国产西蓝花种子越来越成熟,种子价格也会越来越低,再加上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种西蓝花看起来确实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虽然道理我都懂,但每当我看到超市里10元钱一斤的西蓝花时,我还是忍不住发出感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