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龙:意恐春来早 | 就读这篇

意恐春来早

杨盛龙

在人民公社当社员的年头,我喜欢秋天、冬天,害怕春天、夏天,原因是春荒连夏荒,填不饱肚子,脚发软,身子发虚。

往日说,栽秧酒,打谷饭。秋天是收获季节,打了粘谷打糯谷,收了黄豆收苞谷,场院里守着成堆的粮食,总有几天饱饭吃。收粮食劳动强度大,必须吃得饱饱的才干得动。粮食收完归仓,还了春上的欠债,所剩无几,得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忙时吃干,还未到闲时就半干半稀,甚至全吃稀的。省着啊,匀着啊,尽量节省。一般剁红苕颗粒和米煮烂扒饭,有时候顿顿全吃红苕,南瓜煮米饭,萝卜、大头菜、白菜叶等掺和着煮米饭。长时间不吃肉,肚子里缺油水,饭里面水份多,一顿吃几大碗。特别是小娃儿家,眼看着一大鼎锅饭就要没了,赶紧装满一大碗。

北方人一说到以前的苦日子,就是“窝窝头就咸菜”。他们觉得那是最差的生活质量。我所经历的苦日子,有苞谷粉干饭吃就是不错的了。十年浩劫,比三年困难时期更艰难。葫芦大个胃,怎么填充,是天大的事。首先是用水,水资源丰富。一小碗米加水做稀饭,以苞谷粉做稀糊糊,把肚子填充起来。红苕、瓜菜里能有大米、苞谷粉掺和,就算不错的了。

秋天好。秋天实沉,粮食刚刚收获,开仓可舀到大米、苞谷,刚挖的红苕,晒好的杂豆,新摘的南瓜、冬瓜,还有豇豆、茄子等各种代食品,秋天丰富。

冬天好。粮食、红苕、南瓜都还有,又有新长成的大白菜、萝卜、翠绿的萝卜缨子,瓜菜代,糊糊度。冬天可以开“地仓”,就是挖蕨打葛,向荒山要吃的。挖地一米深,翻生荒地一偏坡,挖出蕨根,积成把,捆成担,挑回家,洗净泥沙,捶打到半夜。睡三四个小时,早早地到溪沟边,将头一天沉淀的蕨根水倒掉,取出沉淀在木缸底上的蕨根淀粉,一人回家去煎煮。三人将捶打烂的蕨根泡水,在竹筐里反复杵捣,传水,过滤,忙碌三个小时,沉淀几大缸水。吃了新煎熟的蕨粑粑,再上山去挖蕨根。

春节好。春节处于春天来临前夕,实际上是隆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没有年饭米,想尽办法借来。杀了一头瘦狗样的年猪,蒸肉、熬肉、合菜,过热闹年。一年到头么,再困难也得弄几顿饱的吃,过年好。我妈正月初二的生日。家婆说,这个生日好啊,叫化子都会有吃的。叫化子春节那几天乞讨,获得相当于平时几倍的收获,一天可得两背篓粑粑。什么日子也不如冬天里的春节!

过了春节,气温还处在冬季。冬季好,做蕨根水做葛根水容易沉淀。到生产队收过洋芋的地里捡洋芋,洋芋还没有长苗,吃起来口感好。冬季还可以挖牵牛花根,我们叫饭佬儿根,烧着吃,或者切碎和米煮饭吃。

眼看着春天来了,树枝鼓眼,桃树一片红,李树一片白,春天毫不留情地来了。掉在地里的洋芋出了苗,再挖出来吃,味道发涩发麻。饭佬儿根发了芽,牵了藤,根的味道淡了许多。气温渐渐暖和起来,葛藤发了芽,地面长出一弯弯耳朵似的蕨菜,再挖蕨打葛,淀粉都上了“树”,地下根淀粉少了,不容易沉淀,做不成蕨粑葛粑了。

春天怎么这么早呢?怎么说来就来了呢?春天把“地仓”封起来,不能挖蕨打葛了。南瓜不能放过年,红苕放的时间长了容易烂。萝卜、白菜很快抽薹开花,莴笋还处于小秧苗阶段,菜园子进入“断桥关”。小麦苗才四五寸长,种的洋芋才出苗,青黄不接,不能瓜菜代,借来三升两升大米,没有瓜菜合煮,够吃几顿的!春天怎么就来了呢?春天来了,我们发愁。等到小麦、洋芋成熟,还得几十天啊!这日子怎么熬过去啊?

作者简介

杨盛龙,湘西人,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发表文学作品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杨柳依依》《心心相依——中华56个民族散记》等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论著专节专题评介。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吴世可: 难忘的知青岁月(上)

    难忘的知青岁月(上) 文/吴世可        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展以来的第3个年头,在江青"文攻武卫"的口号下,全国从1967年下半年起的派性 ...

  • 正宗江南饭瓜饼与备胎的北京糊塌|原乡

    (没有找到饭瓜饼的照片,只好找张北京糊塌充数,形似) 饭瓜长大的时候,已经是夏天了. 河边高埂自留地的树上,常常爬满了饭瓜藤,饭瓜有的吊在树上,有的悬在水面上,还有的荡进了水里. 水里的饭瓜总会烂掉, ...

  • 家乡的稀饭

    稀饭并不难做,但无论如何还是家乡的好吃.我想,这也难怪,因为家乡的稀饭除了米和水,还熬进了天时地利人和,调和了游子对家的依恋-- 老祖母最擅长煮稀饭,清冽的山泉入锅,待水稍温,次第加入自家产的大米及红 ...

  • 夏日三题

    夏日三题 听蝉 蝉声穿过树林,时紧时缓地响了起来.夏日的风里夹杂着一股热气,在周围的空气里弥漫.太阳炙烤着大地,树叶焉焉地挂在枝头.天上的云朵懒散地飘着 ,它们的行动毫无章法,也毫无主见,风吹向哪里, ...

  • 【吟诗品文】雷雨:试考一次(第3集)主播:秋

    试考一次 作者~雷雨 主播~秋 主编~六仔 金爸爸给金和仁装好炭,急忙走进茅草盖的安房,从简易床底下取出茶罐,放上茶叶和水,放在火边煮清茶,翻寻了几个麻布口袋,才摸出一个长有黑点的玉米面锅塔塔馍,笑说 ...

  • 【散文】杨盛龙/爹妈助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爹妈助理 杨盛龙 俗话说:长哥长嫂如父母.我在我家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然而长期远在他乡,顾不了家.排行第二的秋月,很小的时候带弟弟妹妹,未成年时就开始 ...

  • 【作家专栏】杨盛龙| 克鲁姆洛夫记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言为心声.每当我趟过某一段奔腾的生活之河时,那水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会让我感到兴奋无比.我采撷了她的千姿百态 ...

  • 【作家新时代】(特约作家总部)《作家专栏》总第064期:北京校园之旅(一) ·多民族多彩生活|杨盛龙(北京)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春天快乐 温故知新.感恩2018,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的成长.微刊已经成为& ...

  • 【文学时代微刊】《作家专栏》总第156期:小路有多小|杨盛龙(湖南)

    文学时代微刊第2045期 <作家专栏>总第156期 小路有多小 特约作家/湖南·杨盛龙(原创) 一条小路,悠悠长长,两边是绿黄叶相间的树丛,一束束阳光从树枝叶间斜射下来,路上满是落叶,路边 ...

  • 【文学时代微刊】为了忘却的自行车|杨盛龙(湖南)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文学新高地 时代最强音 温故知新.感恩2018,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的成长 ...

  • 【作家专栏】杨盛龙| 住在谁家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言为心声.每当我趟过某一段奔腾的生活之河时,那水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会让我感到兴奋无比.我采撷了她的千姿百态 ...

  • 杨盛龙:挪借时光

    挪借时光 作者:杨盛龙 乡村人家的传统生活在挪借中. 村民们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远离市场,买东西不方便:再就是,因为是短缺经济,有些东西比如较大的生产生活用具,不是每家都有置办能力,各家互 ...

  • 杨盛龙:步行的尴尬

    步行的尴尬 杨盛龙 不久前我们还在谈论甚至羡慕有的国家是生活在汽车轮子上的,不觉得我们自己很快就是整场院停满汽车,大街上塞满汽车,进出大都是汽车轮子滚动,骑自行车的人已经很稀少了.步行进出机关大院更是 ...

  • 杨盛龙:靠猪活下来

    靠猪活下来 杨盛龙 在我们山乡,家庭所养家畜家禽一般就是猪.牛.鸡.鸭.猫.狗.在长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换油盐.多数家庭一年到头才能养肥一头猪,有些贫困家庭一年到头养不肥一头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