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真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曹真(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曹真重大事件之六——箕谷之战,击退赵云
魏太和二年(228)正月,蛰伏多年的蜀汉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主动出击,开始第一次北伐。在整个曹丕时代,魏吴两家爆发多次大战,蜀汉由于夷陵之战元气大伤,并不被视为威胁。得益于外部环境有利,诸葛亮专心整顿内部,积蓄力量。
正因魏吴连年大战,曹魏的注意力都在东面,几乎把蜀汉遗忘在角落。所以当诸葛亮率领准备充分、操练多时的蜀汉大军突然出现在祁山,确实打得魏国有些措手不及。
诸葛亮以赵云、邓芝出箕谷摆出向郿城进攻的假象,吸引魏军注意力,自己的亲自率蜀军主力西出祁山向陇右五郡发起进攻。曹魏方面接到蜀军由箕谷进攻消息,曹叡赶紧命曹真率军到郿县迎战。说句题外话,这个郿县正是当初董卓修筑郿坞的地方。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魏明帝曹叡虽然年轻,但应对得当。他以曹真、张郃率兵五万至箕谷迎战蜀军,自己亲临长安督战。在缺少对手信息的情况下做出了最恰当的安排。
只不过诸葛亮棋高一着,本来他的目标就不是长安,而是陇右五郡。雍、凉分立后,曹魏的凉州与蜀汉并不接壤,而是由雍州专门面对蜀汉。其中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安定五个原属凉州的郡因其地理位置又被称为陇右五郡。这里与原属司隶校尉部的关中各郡不同,离长安较远又与凉州接壤,攻占该地区是诸葛亮实现逐步蚕食战略的第一步。
由于事发突然,曹魏陇右各郡毫无准备,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而降,只有陇西、广魏两郡还在抵抗,甚至雍州刺史郭淮都逃到了凉州的上邽。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坐镇长安的曹叡果断命令张郃带兵往陇右抵挡蜀军。
对于此次诸葛亮北伐的主攻方向我们已经很清楚,然而很多朋友认为赵云在箕谷只是疑兵牵制,所以赵云败与曹真胜都是理所当然,不值一提。真的如此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看下面这段史书原文。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这段文字出自诸葛亮本传关于失街亭的记载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情况:不仅诸葛亮在祁山兵力占优,就连赵云在箕谷的偏师也要比曹真的兵力多!这是怎么回事?
这似乎并不可能,尽管诸葛亮准备多年筹备充分,但以蜀汉国力再怎样也达不到兵力全面占优势的情况。其实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诸葛亮的蜀军主力毫无疑问比陇右地区的当地魏军要多,这点没有悬念。所以诸葛亮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陇右,三郡之地望风而降。
其次,赵云虽然只是偏师,但所谓的疑兵如果能够打赢那就不只是疑兵,随着战场局势的变化,可能转化成真正的进攻方向。所以赵云、邓芝两人的兵力并不至于太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长安的曹叡发现蜀军真正主攻方向在陇右后,立即派张郃分兵前往街亭以救援陇右。
《三国志·曹真传》载: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合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按照行文先后及时间顺序,先是曹真与张郃率领五万部队到郿县,接着在箕谷与赵云对峙,之后张郃带着大部分魏军分兵前往街亭。此时箕谷的兵力对比变成赵云占优。而蜀汉军队虽然总数占优,却要分兵攻打及占领陇右各郡县,安抚地方也需要大量人力,这就导致街亭一战意义重大,蜀汉胜,则能据有陇右,切断凉州与曹魏的联系,进而向西北继续扩张。曹魏胜,则可凭借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增援,收复陇右失地。
街亭之战的结果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讲了。说回箕谷之战。由于是次要战场,所以史书并未多着笔墨,只粗略地记载曹真获胜。在《云别传》中有“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的记载,邓芝还向诸葛亮夸赞了一番赵云的英勇断后。不过后来诸葛亮总结败因自贬三级时,赵云也被减少了俸禄。前文诸葛亮称祁山、箕谷两路兵力均占优的记载在此得到印证,兵力占优的赵云却败给曹真,虽然损失不大,却也要进行惩罚。
也就是说,在兵力少于赵云的情况下,曹真获得了胜利。这场与街亭同时进行的战役虽然影响力无法与街亭之战比,但从曹真个人角度,击败赵云显然比击败马谡的含金量高得多。
击败赵云后,曹真也率军开赴陇右收复失地。曹真到来前,投降蜀汉的安定郡有个叫杨条的人热烈响应,他聚拢一批人占据月支城,抵抗前来收复失地的魏军。当曹真亲自率军包围城池后,这个杨条立场转变得飞快,竟然对部下说:“大将军都亲自来了,我还是早早投降吧!”于是叫人把自己困好,开城投降。
先前倒向蜀汉的各郡县之前还在观望局势,等待魏蜀大战的结果,见大将军曹真亲自杀到,投降蜀汉的三个郡纷纷投回曹魏的怀抱。至此抵御蜀汉第一次北伐的战争结束。
雍州各郡
曹真重大事件之七——陈仓之战,料敌于先
曹真在雍凉二州主持军务已有多年,对战略要地的防守非常重视。曹真判断蜀汉既然主动开战,诸葛亮必定还会再次北伐。而且既然这一次诸葛亮出祁山方向未能成功,下次将改变方向。曹真分析诸葛亮用兵谨慎,所以不会从险道出奇兵,最有可能的就是进攻陈仓。
《三国志·曹真传》载: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魏太和二年(228)五月,东吴周鲂诈降,曹休出动十万大军伐吴。八月,轻敌冒进的曹休在石亭被陆逊伏击,损失惨重,不久忧愤而死。
消息传到蜀汉,诸葛亮认为时机已到,便于当年底再次北伐。
魏太和三年(229)初,诸葛亮大军果然出现在陈仓城下。陈仓北据陇山、南傍秦岭,渭水沿陈仓南部流过,早在楚汉争霸时就有刘邦“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可见其重要性。
陈仓地势险要,自然不能筑大城,实际守军只能容纳一千多人。然而曹真特意安排了两员大将来防守,他们正是郝昭、王双(曹真传记为王生)。在曹真的重点安排下,陈仓城进行大规模翻修加固,添置大量军械,所以当诸葛亮大军杀到,城中早已严阵以待。
诸葛亮先后两次派郝昭的同乡靳详劝降,均被拒绝,于是诸葛亮发兵强攻。这场攻城战极为激烈,双方无所不用其极:蜀军架云梯登墙,魏军用火箭射梯,把云梯上的人都烧死。蜀军推冲车撞门,魏军把石磨绑在绳子上往下抡,砸毁冲车。蜀军以高达百尺的井阑居高临下往城中射箭来火力压制,同时派人运土硬是填平护城河强行攀城,魏军更夸张,干脆在内部再造一圈城墙。蜀军挖地道,魏军在地下挖了一整圈把地道全部截断。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段攻城战应该是记载最详细,方法最多样,战斗最激烈的一场吧。双方都准备充分,各种攻防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硬碰硬战斗的极致。
《魏略》载: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小小的陈仓城虽然仅有一千多人,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充足到夸张的战前物资准备,硬是抗住了蜀汉数万大军二十多天不停歇的进攻。蜀汉来袭的消息传至长安,曹真立即派出费曜前去支援,同时曹叡也命张郃带兵进发。曹魏主力已被惊动,陈仓却仍然没有攻下,战机已失的诸葛亮只得撤兵。第二次北伐由于曹真准备得当,再次无功而返。
本次战斗虽然曹真未亲临前线,但加强陈仓防守的决策出自曹真,可谓料敌于先,所以得到增加封邑,总计达到了两千九百户。
曹真重大事件之八——子午谷“奇谋”
太和四年(230),曹真到洛阳朝见魏明帝曹叡。228年曹休去世后大司马位置空缺,此次曹真被任命为大司马,成为继曹仁、曹休之后的第三位大司马。不仅如此,曹真还得到“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
这八个字大家都很眼熟,没错,董卓与曹操两大权臣都获得过这项待遇。据笔者查找有关资料,第一个得到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待遇的人是西汉的萧何,这样来看这种荣誉倒也无可厚非。不过第二个人就是东汉后期权臣梁冀,此人竟干出毒杀年幼的汉质帝这种事,可谓东汉衰落的最直接祸首。之后便是董卓与曹操,这两人就不必介绍了。曹真则是曹魏帝国第一位得到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荣誉的大臣。这是曹真两次挫败诸葛亮北伐带来的崇高地位,曹真的巨大影响力甚至荫及后代,以至于曹爽能够成为曹叡的托孤大臣,权倾一时,大半是因为曹真的巨大影响力。
曹真当然不是权臣,但既然成为大司马,得到巨大的荣誉,曹真便希望再建军功,而且这次要立个大功。
《三国志·曹真传》载: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
曹真出征伐蜀,皇帝亲自送别。所谓的数道并入,指的是曹真率主力军由子午道南下,司马懿则沿汉水逆流而上,计划两军在汉中治所南郑会师,郭淮、费曜则由斜谷道、武威等地齐头并进。
看到子午道,你一定会想起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魏延请求分兵五千出子午道直取长安,被诸葛亮以变数太多风险太大为由拒绝。诸葛亮的担忧到底有没有道理?就让他的对手曹真来验证吧。
当年八月,魏国各路部队出动,曹真按计划进入子午道。结果遭遇连绵不断的大雨三十多天,把栈道都冲毁掉,根本无法继续前进。
早在曹真出兵之前,司空陈群就提出过反对意见,但曹真是当朝大司马,最具权势的大臣,又深得曹叡信任,所以最终曹叡把陈群的意见派人送给曹真,等于默认了支持曹真的决策。
魏延想冒险有诸葛亮阻止,曹真的冒险行动在曹魏谁也阻止不了,但反对的声音其实一直都在。得知前线情况,曹魏朝堂之上也议论纷纷,华歆、杨阜等大臣都上疏劝谏曹叡下令撤军,曹叡没办法只得命曹真撤军。主力撤退,其他各路自然也纷纷撤回,此次伐蜀不了了之。
虽然这次出征不能算战败,但劳师动众无功而返,耗费的人力物力也相当可观。更重要的是在众大臣纷纷反对的情况下曹真强行兵出子午谷,成功的话叫力排众议,不成功就该叫一意孤行了。这对曹真的自尊心与积攒下的权威无疑是一次打击,心情烦闷加上连月大雨,使曹真患上疾病。后来病情也不见好转,便回到洛阳医治,曹叡还亲自到府中探视。
太和五年(231),曹真去世,谥为元侯,由长子曹爽继承爵位,曹魏最后一位宗室名将就此陨落。
结语
作为曹氏宗亲,曹真得到重用并不稀奇,但能官至大司马,且得到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可以说曹真既是曹魏最后一名宗亲名将,也是地位最崇高、影响力最大的一名。能够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做到让皇帝如此倚重,即便与诸葛亮相比,也不逊色太多。
曹真能够得到如此威望,不仅在于他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优秀的品格。作为曹操收养的宗族子弟,曹真也继承了收养遗孤的传统。同族的曹遵、同乡好友朱赞去世后,曹真就上疏给曹叡,请求分出自己的封邑给两人之子。曹叡非常赞赏曹真,不仅同意,而且封这两人的儿子为关内侯。
曹真对待部下也非常好,每次出征都与将士同甘共苦,赏赐起来毫不手软。朝廷拨下来的赏赐分完不说,曹真经常拿出自己家里的钱财分给将士们。这么爱惜属下的将军,当然能得到士兵们的拥护,换来的就是战斗力的提升。
《三国志·曹真传》载:帝追思真功,诏曰:“…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可谓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者也。”
曹叡的评价大义为,曹真既不以宗族贵戚身份来压人,也不会因对方出身贫寒而骄横对待,是一个身份尊崇却严守本位、勤恳认真又谦虚礼貌的人。
作为诸葛亮前期的对手,前两次交锋正逢蜀汉人才尚未完全凋零,荆州系将士还有余力之时,这时的蜀汉力量还比较强,准备也很充分。作为西部防线乃至后来整个曹魏最高将领,曹真的几次指挥都很得当,没有给诸葛亮太大机会。至于曹真其他的战功也有很多,之前的两篇文章已有介绍。虽然最后兵出子午道因天气失败,但瑕不掩瑜,曹真仍然称得上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名将。只可惜虎父犬子,如果曹爽能有他老爹一半的才能,也不至于让司马懿翻盘吧,每每想到此处,便叹息不已。
八虎骑的最后一位,曹真到这里就为您讲完了。但三国良将系列仍将继续,感兴趣的朋友就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