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接班人之蒋琬

提到诸葛亮接班人,很多朋友都会认为是姜维,这也不奇怪,因为蒋琬不对罗贯中先生胃口,在小说里本该属于他的戏份砍的砍、挪的挪,以至于这位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在许多读者心中几乎没有存在感。有人统计,蒋琬的名字在小说中出现了24次,与姜维的302次完全不成比例。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年纪很小就声名在外。最初,随着刘备入川,被任命为广都县县令。刘备、诸葛亮等人出巡至广都,发现蒋琬不理政务,而且沉醉不醒。刘备勃然大怒,要将蒋琬加罪处死,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这样的情节是否有些似曾相识,蒋琬上班时间喝酒的往事在小说中被挪到了庞统身上。

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即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辟蒋琬为东曹掾,又举他为茂才,蒋琬谦逊不受,诸葛亮再三勉励,后迁为参军。《出师表》中“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皆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这里的“参军”指的就是蒋琬。诸葛亮每次征伐,蒋琬常筹集粮食,组织运输,补充兵源。诸葛亮常说:“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并向刘禅秘密上表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同上)因此说蒋琬是诸葛亮事业的接班人一点也不为过。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在蜀汉政权面临重大考验之际,他从容不迫,迅速安定了人心,稳定了政局。此时的蒋琬,稳重沉静,秉承诸葛亮的治国理念,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军事上,他清醒地认识到魏强蜀弱的现状,珍惜国力,徐图进取,稳扎稳打,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良好效果。

经过几年的恢复准备后,蒋琬提出了北伐的新思路。他认为,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艰险,来往不便,不如沿汉水、沔水东下,联合东吴一起攻打三国交界的魏兴、上庸二地。朝中官员大多认为:水路出兵容易,但万一失败则回返不易,不是上策。于是朝廷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汉中,试图劝阻蒋琬,蒋琬于是上书给后主:“为汉室消灭国贼是我应尽的职责,我奉命来到汉中已经六年了,由于我资质驽钝,又兼疾病,并无进展,俯仰惟艰,寝食不安。现在曹魏跨带九州,根深蒂固,想要除去并不容易,如果我们和东吴联合,成犄角之力,就算不能迅速将魏国吞并,也慢慢能将其蚕食掉。于是我与费祎等人商议,宜用姜维为凉州刺史,由他出军西北,我当率军后继。而涪县水陆通达,万一东北有变,我也来得及驰援。”蒋琬于是进驻涪县,无奈蜀中内乱又起,蒋琬忙着平叛继而病重而亡。

随着蒋琬的去世,东征计划付诸东流。由于蒋琬主政期间很少主动挑起战事,自然也就不受罗贯中先生待见。其实,论政绩、论人品,蒋琬都不愧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论历史地位,他应该更高于姜维一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