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难死义的诸葛瞻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瞻与史书的记述大体相当。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据此推算,诸葛瞻出生时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算得上是晚年得子(这之前,诸葛亮过继了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诸葛亮病殁五丈原后,诸葛瞻袭爵武乡侯。诸葛瞻十七岁时,“尚公主,拜骑都尉。”(同上)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而诸葛瞻反成了后主的女婿,这两家的关系有点乱。
诸葛瞻的升迁很快,在成为当朝驸马的第二年,先是担任羽林中郎将,后又任射声校尉、侍中。因为蜀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所建议倡导的,百姓们却都争相转告说:“葛侯之所为也。”于是诸葛瞻年纪虽轻,却已声名鹊起。
景耀六年(263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张遵(张飞之孙)、黄崇(黄权之子)等将领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却盘桓不前。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等到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只好退守锦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家族的祖居地为琅琊)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
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两军结果都被诸葛瞻击败并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终于大败蜀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于是冲入魏军阵内力战而死。
诸葛瞻父子虽未能挽狂澜于既倒,但大义凛然、慷慨赴死依然让人敬重。后来,晋武帝司马炎听到两人的事迹也不免夸赞道:“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死义,天下之善一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注引《晋泰始起居注载诏》)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八岁诸葛瞻的《诫子书》,短短八十几个字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并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