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

一、快速起步

早在民国时期,我们国家就有了排球运动,但是,当时是以9人制排球为主流。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排顺应国际潮流,完全推行6人制排球。当时国内政策是一面倒,因此,体育也是和前苏联及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学习交流的多一些。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正式成立,张之槐先生出任主席, 1954年中国排协成为了国际排联(FIVB)的正式会员。

虽然,中国女排起步不算早,但是,发展的速度并不慢,甚至可以说是飞速。主要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新中国充满活力。终于摆脱了多年战乱的磨难,人民过上了和平安稳的生活。虽然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但是大家可以排除各种干扰,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人人都有一股子冲天的干劲,运动员们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训练非常积极刻苦,一心想为曾经饱经苍桑的祖国争得荣誉。

二是当时世界排坛整体水平并不高。主要以前苏联及东欧集团高举高打为主,技术比较粗糙,除了前苏联一枝独秀,其他队伍发挥并不稳定。二、三流水平的球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差距。所以客观上,论技术水平大概也是三流球队的我们,也可以凭借顽强的精神有机会战胜一大批二流的球队。

三是主管领导真抓实干。新中国第一任体育部长是元帅贺龙,此人一身军人作风,争强好胜,带领队伍冲锋陷阵确实有一套办法。如今他把这套战场上敢于刺刀见红的拼劲也带到了运动场上。他的一句名言: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激励了一大批体育人为之而终生奋斗。

当时中国女排技术层面的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打快攻,而且有了比较成熟的如交叉掩护等在内的一系列较复杂的战术体系,这用于对付以高举高打为主的东欧流有着以巧制胜的明显优势。二是勾手大力发球的运用。当时的世界各队在接发球体系中还现得比较落后,面对这样速度快,力量足的发球普遍较怵。打个比喻,这种发球技术的杀伤力是相当于今天的大力跳发。中国女排的队员曾经在某次世界大赛中,果断的采用这一发球技术,使本以大比分落后的局面出现了逆转,一时被传为美谈。

但是,当时中国女排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第一大问题是,国际大赛机会太少,比赛经验严重不足。当时国际体育组织对新中国认可度不高,不少国际体育组织还在自作聪明的搞两个中国,自以为可以中庸,结果,新中国断然是绝不接受的,宁可付出不参加比赛的代价,也要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尊严,这是那个年代的必然结果。

第二大问题是,缺乏重炮手,打法太单一。中国女排虽然有快攻和发球的特点,但是其他技术太一般。刚刚结束了战争状态,国家还处在恢复和发展时代,专业队员从苗子选拔到专业培训都还做不到系统化,规范化,身体条件出众的姑娘从小打排球,练排球的还真没找到。成年队里的身体训练也没有找对科学训练的路子和方法,在国际上一对比,高度和力量方面特别显得一般化。

第三大问题是,信心严重不足,对强队有畏难情绪。既对自己没信心,更没有想过要拿世界冠军,也因为那个年代各行各业太敬重所谓的老大哥前苏联,没有敢拿世界冠军的决心。当然,这和我们参加大赛少,手头的资料少,也有必然的关系,既不知道国外的强队究竟有多强,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自己的水平究竟排在什么地位。

第四大问题,社会关注度不高,获得的支持明显不足。当时女排其实是有一位大美女的,以至当时国内导演第一号人物谢晋都看上了,一门心思要调来拍电影,人是调来了,电影也拍好了,反响还非常好:1957年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1960年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那个年代这样的国际奖对中国电影界已是相当的不容易了。但是,主演虽然是来自国家队的主将曹其纬,电影片名确叫《女蓝5号》。你瞧瞧,这拍的是人家蓝球队的事。没有方方面面的支持,女排的发展是相当的困难。

所以整个五十年代,中国女排在世界范围内都只是一支有特点的,水平介于二、三流之间的,有威胁的球队,突出的成绩是1956年在法国举行的第2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先后击败奥地利、荷兰和联邦德国等女排队伍,获得了第6名。

(0)

相关推荐

  • 世界排球巨将,功勋教练,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

    众所周知,中国有一个"铁榔头"和金牌女教练,她就是令国人尊重和骄傲.令国际友人佩服和羡慕的中国女排总教头--郎平. 她于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汉族,身高1.84米 ...

  • 国际排联要放大招:曝或将限制报名人数,避免优秀球员坐板凳?

    据波兰媒体报道,国际排联正在考虑减少一支球队参加世界排球联赛的人数.2019年国际排联允许球队最多报名25人,这给了世界强队,尤其是后备力量充足的队伍很大的练人空间,导致很多球队会在无关紧要的时候选择 ...

  • 朱婷等6人参加世界联赛有变?中国女排两手准备,郎平或宣布决定

    目前中国女排正在意大利参加女排世界联赛,球队在前5场比赛中取得了3胜2负的战绩,这个成绩其实是不能够达到广大球迷预期的,因为球队输给的两个对手,一个是日本队一个是加拿大队,日本队本身整体实力不如我们, ...

  • 如何看待朱婷发文感谢恩师?没有了坚强后盾,是沉沦还是崛起?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卸任的消息惊动了整个国际排联,此前,在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出局之后,国际排联还特意发布了一则关于郎平的视频,称赞她虽然没能在东京延续辉煌,但她已经是传奇. 离开之际,中国女排队员 ...

  • 中国女排几大主攻的命门!深度分析:现代排球主攻必须接一传么?

    中国女排在亚锦赛3.4名决赛中遗憾不敌韩国女排,和对阵泰国女排时一样,中国队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传的不稳定.作为排球运动的生命线,一传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支队伍的档次,更直接决定一名运动员的职业发展. ...

  • 郎平有了新身份,离不开中国排球!她对巴黎周期女排阵容有新看法

    东京奥运会前,国人对于中国女排的期望是拿奖牌.冲冠军.可在风云变幻的奥运赛场,任何球队都知道能够参加奥运的不易,无论是强队还是弱旅,所有人都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谁都没想到,东京奥运会最让人意外的 ...

  • 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2)

    二.下定决心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女排出现了颠覆性的革命,日本女排在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带领下,推出了勾手飘球和滾动救球两大法宝,从而刮起了一股东洋魔女的旋风. 有必要先说说这两大技术的优势.之前我们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4)

    四.重整旗鼓 长夜漫漫,终有天亮的时候. 到了文革后期,虽然还有极左分子在兴风作浪,但是,中国的主流,世界的潮流已是不可阻挡.体育界率先打破壁垒,开始了走出国门看世界.典型如乒乓外交的成就其实并不仅仅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6)

    六.全新理念 袁伟民一上任,就推出了他的全新理念:就是要走高大化的道路,要走力量型的道路. 在袁伟民高快结合的建队原则指导下,他组建了他的第一支队伍,名单如下: 主教练:袁伟民:教练:韩云波. 二传手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8)

    八.艰难起飞 队伍年轻,球员年轻,教练也年轻,刚组建的中国女排人高马大,看上去蛮唬人的,但是,真刀真枪的上阵打球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出现了在比赛中输给了当时的全国冠军陕西队.而当时被选到队中的队员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9)

    九.慧眼识珠 袁伟民带的队伍始终保持着一种流动性,从主力到替补,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合适的新人,就坚决推出.关键是袁伟民还有一双识得人才的慧眼,总能及时发现新人,并培养出新人.从1976年袁出任国家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0)

    十.不拘一格 要拿世界冠军,光靠兵强马壮还不够,还要有一套先进成熟的战术体系,有一个出色的指挥团队.而袁伟民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另一个显著风格就是不拘一格,大刀阔斧,敢于创新,绝不保守.只要有有前途的新打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2)

    十二.捷报频传 进入到了1979年,中国女排建队已有三年了,主力阵容也已组装成型,经历了超出常人想象的艰难训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也到了该出成绩,稳定出成绩的时候了.这一年中国女排也确实取得了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3)

    十三.无冕之王 就在中国女排信心满满的准备拿下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意外.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以及多数西方国家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理由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这样一来,一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4)

    十四.意外受挫 中国女排在1979年以来一连串的胜利,多数是在亚洲赛场上取得的,另外,在对另一支女排新军美国队的比赛也是胜多负少,确实体现了很强的水平.但是,我们要看到,亚洲女排的打法并不是当时世界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