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些胡同墙面“露了馅儿”!贴皮又掉,砖里头都是空的

钻进 北京老胡同 ,红色的宅门、锃亮的门钹,一砖一瓦都向来往宾客讲述着岁月沉淀的故事。

4月14日,记者在寿长街胡同却看到这样一幕:一堵墙面上灰砖已经掉了大半,整体呈现出了3种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砖面,甚至能依稀看到最里层的水泥面。随后,记者走访寿长街二条、三条和阡儿胡同,都发现了类似的问题,这也折射出部分胡同在修缮过程中简单贴皮又掉皮的草率。

危险

半面墙的砖掉下,车都被砸了

走进寿长街胡同,在这条长271米的胡同里,就有四五处墙面贴砖大面积掉落。在最南端的胡同口,便可看到一处脱落最为严重的墙面。这面墙只有右上角还粘有一些灰砖,其他部分都已经掉落,露出了内层的基底。就基底的情况来看,缝隙多且大、颜色也不统一,像是两个时期砌成的,甚至有的部分基底也已剥落,能直接看到最里层的水泥面。

走近细看,墙上还挂着少许灰砖,这些砖块的宽度只有半个指节,或许叫“砖片”更为恰当。

为什么这条胡同的墙面会大面积掉砖?记者采访了几位居住在寿长街胡同里的居民。“砖里头都是空的,您拿手敲敲就知道,能不掉嘛。”在两座四合院的交界处,记者看到了居民所说的现象,砖片和粘砖基底之间确实不够贴合,就连最里层的水泥也没有涂匀,摇摇欲坠的砖块似乎稍微使劲就能被掰下来。

“我们这条胡同大概是六七年前统一贴的砖,这些年来陆陆续续一直在掉,掉了贴,贴了又掉,几乎就是这种状态。”一位居住在胡同中的大爷告诉记者,“还有一户居民,家附近整面墙贴的砖掉了一半,把车都给砸了,这要是砸到人可不得了。”

顺着这位大爷指示的的方向向北走,记者看到了这面刚刚修复好的墙,一半是灰色一半是白色,跟四合院的风貌很不相称。

就在这堵墙的对面,还能明显看到一些砖片也鼓了起来,随时可能掉落。

原因

施工质量不佳致砖片剥落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寿长街二条、三条和阡儿胡同,这里虽然没有见到大面积的砖片剥落,但是掉砖现象也并不少见。

寿长街二条一户四合院的入口处就掉了一片砖,由于掉砖的位置就在入户门上方,继续脱落的话很有可能砸到行人。在阡儿胡同,从一处大门上方掉砖的地方还能窥见这户四合院本来的墙体面貌,灰色砖片下是一层白色墙面,白色墙面的内部则是红砖砌筑。

对于胡同墙面贴砖脱落的问题,多年从事胡同修复工作、目前担任东四胡同修复的首席设计师时亮告诉记者:“这与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质量好的情况下,一般8至10年砖是不会大面积脱落的。”时亮表示,该胡同在施工时没有将基层完全剔除掉,并且很有可能在冬天施工,导致粘黏砖片的材料还没有干就被冻住了,天气转暖材料化开就会造成砖片脱落。

修旧如旧

胡同修缮不能一刀切、简单化

在老城修缮整治施工过程中,用新砖遮住老砖,把各具特色的胡同整修一新,如同“电影拍摄基地”的情况普遍存在。记者走访发现,东西城中很多胡同里贴的都是新的仿古砖,原始墙面无迹可寻。

对于贴砖这种修缮胡同的方式,时亮说:“在外墙上贴新砖的做法,是一种比较粗暴的修复手段。”由于老房产权不明晰等问题,很多四合院无法拆改,为了看到整治效果便采取了贴砖处理的方法。

近些年,时亮在修缮东四三至八条胡同的时候,只对极度破损又不能拆改的胡同墙面进行贴砖处理,而对于其他有保存意义的墙面仅采取“磨”的方式,即将原本会损害砖块的涂料磨除,露出原始的砖面后再涂抹硅树脂,这样就能在防止墙面继续被腐蚀的同时还原胡同原汁原味的历史面貌。

“在80年代初,胡同里的房子开始流行使用红砖,我们就没必要非把红砖全部贴成灰砖,反而显得很假。”时亮说,无论是元明清还是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建筑,都有它的历史特征,每条胡同都有独特的历史故事,设计师和施工单位首先要有对历史的敬畏心,再因地制宜地结合每一个胡同的特点去修缮,不能一刀切、简单化。

胡同的美,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沉淀,胡同的厚重,重在它背负着北京700多年的建筑文化。擦亮胡同这张北京的金名片,还需要全社会更加精心地守护这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实习记者 鹿杨

流程编辑:u02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