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势科技:“万里”之行 始于“落地”

过去2年,驭势科技在真无人的里程上已经实现了突破40万公里的安全运营,并以每月5万公里的里程递增。

文|彭晴

1月初,自动驾驶企业驭势科技宣布完成累计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强“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自动驾驶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界共同推动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

“大规模商业化”仍然是当前整个无人驾驶行业有待突破的难点,驭势科技能备受资本青睐也得缘于此。据了解,过去2年,驭势科技在真无人的里程上已经实现了突破40万公里的安全运营,并以每月5万公里的里程递增。近期,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媒体特别采访了驭势科技首席生态创新官邱巍博士,与他聊了聊关于驭势科技商业化落地的布局及规划。

图: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生态创新官邱巍博士
“万里”之行,始于“落地”
除去技术原因之外,自动驾驶在开放道路的落地还面临着道路法规、交通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当前很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放在特定场景的应用,物流园区,机场港口等场景开始成为自动驾驶落地的先行地。
驭势科技也选择了从这一类场景率先切入市场,邱巍介绍:“我们将商业化分成两块,一块是目前已经具备大规模扩展的领域,如机场,港口,园区物流等,另一块是乘用车的自动驾驶,这块的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还处于跟头部的主机厂合作研发的阶段。
2019-2020两年间,在特定场景领域,驭势科技的商业化落地一路快速推进。
2019年9月,驭势科技携手上汽通用五菱,共同交付了国内首条无人驾驶物流线路。截止2021年1月,该项目累计建成超过20条无人物流路线,常态化运营的无人物流车达到百台规模,总运行里程达30万公里,运行总趟数超20万次。
2019年12月,驭势科技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共同研发的无人驾驶物流车正式投入服务,这是全球首次在机场实际操作环境下运行的无人驾驶拖车。正式运营半个月后,驭势科技便交出了1500公里0故障运行的成绩。今年初,香港国际机场宣布,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采用驭势科技研发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全面取代传统人力驾驶的拖车,这意味着其在机场的运用已逐步上量。
在香港机场和上汽通用五菱两大标杆项目的影响下,2020年驭势科技的商业化落地规模不断扩大,长沙黄花机场、长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等企业已经先后与其建立了合作。2020年,驭势科技共完成了数百套“AI驾驶服务”的交付,实现业绩增长150%。

实现“商业落地”与“技术先进”的平衡

在特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方面,驭势科技已经取得了大的突破。
2021年是驭势科技成立的5周年,邱巍认为,5年对驭势科技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在于驭势科技成为了行业第一家从0到1正式跨越到从1到N的企业,从业务形态来讲,我们主机厂的物流、机场的物流都在全面开花,这样成绩在整个行业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多个场景落地应用的核心在于驭势科技自主研发的U-Drive智能驾驶平台,U-Drive智能驾驶平台通过智能驾驶控制器、AI算法、云端智能驾驶大脑等核心模块,配合部署在车身周围的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多类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以及无人驾驶核心算法,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环境下的无人驾驶。同时借助云端智能运营管理平台,可为无人运营提供系统化的工程管理,实现多车协同、调度、远程控制等功能。
在技术的基础上,对于所有的自动驾驶企业而言,找到合适的道路实现快速商业落地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但未来,企业要如何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邱巍认为,保持“技术先进”与“商业落地”的平衡是保持企业长久活力的关键,“对于公司来讲,“商业落地”与“技术先进”像一个事物的两面,都是必须要考虑的,纯考虑技术先进会过于理想化,纯考虑商业落地,公司未来的竞争力将会变弱,所以这两者要综合考虑。如何去调整这个比例?这也跟整个行业发展有关,当前来讲,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在算法层面已经领先商业落地的需求,现在整个行业关注的是,先进的技术什么时候能够商业落地?因为只有真正的商业落地才能够给我们未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具体到驭势科技自身,邱巍表示,当前驭势科技可能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放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剩下百分之四十在技术储备上,这也是为了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基础。”
未来:规模化、多领域的深度合作
那么,驭势的下一阶段目标是什么?
“如果说未来还有哪些还要去做的话,一是把1到N能够真正做扎实,不仅仅是进入行业的头部客户,而是深入到行业的普遍应用,同时带动我们整个合作伙伴的发展,让合作伙伴也具备行业落地能力,让1到N的速度加快;其次是我们要在第二个业务层——乘用车领域,也逐渐做到从0到1、1到N,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未来跟更多的乘用车主机厂一起去合作。
邱巍表示:“从实践来讲,我们已经在几个重要的细分行业落地了一些标杆项目,从技术、产品以及方案的成熟度上看,已经具备了规模化扩张的条件。”
但他也认为未来进一步扩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未来我们更多需要努力的是无人驾驶技术如何跟各个行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充分融合,这不仅仅在于自身,还需要跟行业相关合作伙伴一起探索。除此之外,当我们处于从1到N这个阶段的时候,为了更大规模的扩张,一定是需要行业相关机构能够先把标准制定出来,只有标准出来后,才能快速实现规模化的落地应用。
除了行业标准,驭势科技也在探索技术的标准化落地路径。从机场、园区物流,无人公交再到乘用车领域,事实上,每一个细分行业甚至每一个项目场景对于自动驾驶都有不同的要求,那么,技术要如何做到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邱巍表示:“细分行业有多样化的需求,但不同的场景也有标准化的需求,对于驭势科技来讲,我们希望能够更多专注于标准化的东西,专注底层的核心技术,所以在具体的行业融合方面,我们选择和传统的行业伙伴合作,他们对行业需求也更加了解,这样也能够更加快速的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各行业的规模化落地。
规模化是所有无人驾驶企业希望实现的未来,但伴随着规模化而来的,是对于企业量产能力的要求,邱巍坦陈:“量产的实现需要供应链体系快速建立起来,这个长期来看还是一个挑战,不过驭势科技更多的是把先进的技术研发出来,生产方面和整车厂商一起去合作,目前还在升级已有产业链的阶段,但不是一个特别大的瓶颈。”
对于驭势科技而言,“合作”是加速扩大无人驾驶规模化的关键,除了在乘用车无人驾驶领域与整车厂商合作外,在工业应用领域,驭势科技也在探索与移动机器人厂商联合去赋能更多的场景。
2020年12月,驭势科技与极智嘉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邱巍表示:“从整个工厂的发展趋势来讲,黑灯工厂、无人工厂是未来的主要方向,极智嘉更多的专注室内的无人搬运,我们更多解决的是围墙之外的无人化物流运输,双方结合能够让全厂的智慧无人物流覆盖更大的场景,这种合作我相信在其他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技术跟其他伙伴的技术一起来帮助客户实现整体的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在园区室外物流转运环节,目前也有一些移动机器人厂商在布局,重载型移动机器人和牵引AGV在行业内都已有应用,那么对于驭势科技而言,无人驾驶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何在?

邱巍认为,两者其实各有优劣势,“从我们的角度来讲,驭势科技的自动驾驶方案效率会更高,同样成本的基础上,载重量会大很多、运输的节拍会更快,目前我们的速度可以开到20公里甚至30公里每小时,传统的AGV偏向于缓慢的运输,另外从基础设施的灵活性讲,驭势科技的技术方案对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太多的要求,部分AGV对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当前很多移动机器人厂商也在尝试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其实从长期来看,室外移动机器人的感知规划定位路线会逐渐走向以无人驾驶为主导的技术。”
从特定场景的应用到开发道路的探索验证,事实上,无人驾驶全面落地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目前还不好预测,但像驭势科技这类的企业在商业化落地方面的成功探索无疑让我们窥见了更多曙光,尽管道阻且长,但路在脚下,相信行则将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