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乳癖、乳核、乳岩

1、乳癖属乳腺何种类型疾病

A、乳腺炎症

B、乳腺肿瘤

C、乳腺恶性病变

D、乳腺增生病

E、以上都不是

2、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常选用

A、十全流气饮

B、四海疏郁丸

C、逍遥蒌贝散

D、海藻玉壶汤

E、以上都不是

3、乳核肿块的直径多在

A、0.5~3cm之间

B、0.5~4cm之间

C、0.5~5cm之间

D、0.5~6cm之间

E、0.5~7cm之间

4、下列哪项不是乳岩肿块的特点

A、无痛无热

B、皮色不变

C、表面光滑

D、质地坚硬

E、推之不移

5、乳岩的好发年龄是

A、30~50岁

B、30~60岁

C、40~50岁

D、40~60岁

E、50~60岁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乳癖-肝郁痰凝证:证候: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代表方:逍遥蒌贝散加减。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多发于20~25岁女性,其次是15~20岁和25~30岁。肿块常单个发生,也可见多个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同时或先后出现。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0.5~5cm之间,边界清楚,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按之有硬橡皮球之弹性,活动度大,触诊常有滑脱感。肿块一般无疼痛感,少数可有轻微胀痛,但与月经无关。一般生长缓慢,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应排除恶变可能。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乳岩的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凸如泛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乳岩的临床表现:乳癌可分为一般类型乳腺癌及特殊类型乳腺癌。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

细目四 乳癖

要点一 乳癖的概念与特点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对伴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要点二 乳癖的病因病机

1.由于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久郁伤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蕴结于乳房,乳络经脉阻塞,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
2.因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

要点三 乳癖的临床表现

好发病年龄在25-45岁。城市妇女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妇女。社会经济地位高或受教育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早、低经产状况、初次怀孕年龄大、未授乳和绝经迟的妇女为本病的高发人群。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也有刺痛或牵拉痛。疼痛常在月经前加剧,经后疼痛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有些患者还可伴有乳头疼痛和作痒,乳痛重者影响工作或生活。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的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肿块的大小不一,一般在1-2cm,大者可超过3cm。肿块的形态常可分为以下数种类型。
1.片块型
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形,数目不一,质地中等或有韧性,边界清,活动度良好。
2.结节型
肿块呈扁平或串珠状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或偏硬,活动度好。亦可见肿块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
3.混合型
有结节、条索、片块、砂粒样等多种形态肿块混合存在者。
4.弥漫型
肿块分布超过乳房三个象限以上者。
乳房肿块可于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稍见缩小变软。个别患者还可伴有乳头溢液呈白色或黄绿色,或呈浆液状。
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或以乳痛为主,或以乳房肿块为主。患者还常伴有月经失调、心烦易怒等症状。

要点四 乳癖的辨证论治

止痛与消块是治疗本病之要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对于长期服药而肿块不消反而增大、且质地较硬、边缘不清,疑有恶变者,应手术切除。
1.内
(1)肝郁痰凝证
证候: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
证候: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2.外治
中药局部外敷于乳房肿块处,多为辅助疗法,如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若对外用药过敏者,应忌用之。

细目五 乳核

要点一 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1.特点
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其特点是好发于20-25岁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历代文献将本病归属“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的范畴。
2.临床表现
多发于20-25岁女性,其次是15-20岁和25-30岁。肿块常单个发生,也可见多个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同时或先后出现。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0.5-5cm之间,边界清楚,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按之有硬橡皮球之弹性,活动度大,触诊常有滑脱感。肿块一般无疼痛感,少数可有轻微胀痛,但与月经无关。一般生长缓慢,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应排除恶变可能。

要点二 乳核的辨证论治

对单发纤维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宜,对多发或复发性纤维腺瘤可试用中药治疗,可起到控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复发,甚至消除肿块的作用。
1.内治
(1)肝气郁结证
证候: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加减
(2)血瘀痰凝证
证候: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暗红,苦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治法:碗肝活血,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月经不调兼以调摄冲任。
2.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7天换药1次。

细目六 乳岩

要点一 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凸如泛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乳腺癌较少发生。

要点二 乳岩的诊断

乳岩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乳癌可分为一般类型乳腺癌及特殊类型乳腺癌。
(1)一般类型乳腺癌
常为乳房内触及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粘连而呈现酒窝征,个别可伴乳头血性或水样溢液。后期随着癌肿逐渐增大,产生不同程度疼痛,皮肤可呈橘皮样水肿、变色;病变周围可出现散在的小肿块,状如堆栗;乳头内缩或抬高,偶可见到皮肤溃疡。晚期出现乳房肿块溃烂,疮口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似岩穴,有时外翻似菜花,时渗紫红色血水,恶臭难闻。癌肿转移至腋下及锁骨上时,可触及散在、质硬无痛的臖核,以后渐大,互相粘连,融合成团,逐渐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憔悴等恶病质貌。
(2)特殊类型乳腺癌
1)炎性癌:临床少见,多发于青年妇女,半数发生在妊娠或哺乳期。起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皮肤肿胀,色红或紫红,发热,但无明显的肿块。转移甚广,对侧乳房往往不久即被侵及,并很早出现腋窝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本病恶性程度极高,病程较短,常于1年内死亡。
2)湿疹样癌:临床较少见,其发病占女性乳腺癌的0.7%-3%。早期临床表现似慢性湿疮,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发红,轻度糜烂,有浆液渗出,有时覆盖着黄褐色的鳞屑状痂皮。病变的皮肤甚硬,与周围分界清楚。多数患者感到奇痒,或有轻微灼痛。中期为数年后病变蔓延到乳晕以外皮肤,色紫而硬,乳头凹陷。后期表现为溃后易于出血,逐渐乳头蚀落,疮口凹陷,边缘坚硬,乳房内也可出现坚硬的肿块。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钼靶X线摄片
病变部位可见致密的肿块阴影,大小比实际触诊的要小,形态不规则、边缘呈现毛刺状或结节状,密度不均匀,可有细小成堆的钙化点,常伴血管影增多增粗,乳头回缩,乳房皮肤增厚或凹陷。
(2)B超检查
可见实质性占位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缘不齐,光点不均匀,血流有改变。
(3)病理切片检查
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要点三 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早期诊断是乳岩治疗的关键。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多用于晚期患者,特别对手术后患者有良好的调治作用,对放、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或延长生存期。
1.肝郁痰凝证
证候: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或伴经前乳房作胀或少腹作胀。乳房部肿块皮色不变,质硬而边界不清。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
证候:经事紊乱,素有经前期乳房胀痛。或婚后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乳房结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
治法:调摄冲任,理气散结。
方药: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3.正虚毒盛证
证候: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
治法:调补气血,清热解毒。
方药:八珍汤加减。酌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露蜂房等清热解毒之品。
4.气血两亏证
证候:多见于癌肿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㿠白,头晕目眩,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糜烂,时流渗液,皮肤灰白,腐肉色暗不鲜。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宁心安神。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味。
5.脾虚胃弱证
证候: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不振,神疲肢软,恶心欲呕,肢肿怠倦。
治法:健脾和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除以上几种常见类型外,还可见到放、化疗后胃阴虚、口腔糜烂,牙龈出血等症者,治宜清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加减。

要点四 乳岩与乳癖、乳核的鉴别

1.乳癖
好发于30-45岁女性。月经期乳房疼痛、胀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柔韧,常为双侧性。肿块和皮肤不粘连。
2.乳核
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肿块多发生于一侧,形如丸卵,表面坚实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可推移。病程进展缓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