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降低颅内压,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甘露醇?
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甘露醇?
胶质瘤患者们对甘露醇一定不陌生,当出现颅内水肿后,为了快速降低颅内压,医护人员一般会使用甘露醇。
不过,治疗效果良好的甘露醇,其实也是个“暴脾气”,如果使用不当,可能还会帮倒忙。
在临床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尽量制定出合理的甘露醇使用方案,从专业角度规避甘露醇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而患者家属要做的,就是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留意患者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护人员,一起努力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甘露醇身份大揭秘
01
与脑部疾病相关时
降低颅内压甘露醇最擅长的工作。静脉输入甘露醇后,细胞外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迫使脑组织细胞里的水分向细胞外渗透,减轻细胞负荷。
细胞脱水后,多余的液体再通过尿液排出,以此达到减轻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甘露醇带着多余的液体“出走”前,需要先经过肾脏过滤,一般来说,肾脏会在此“拦截”一部分水分。但是甘露醇可以促进前列腺素分泌,扩张肾脏的毛细血管,减少肾脏的“拦截”,这便是甘露醇的第二个作用——利尿。
对胶质瘤患者来说,多余液体顺利排出,颅内水肿的情况也会加速缓解,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也就越小。
脑水肿会造成局部占位,继续压迫已经受损的神经组织;而颅内压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也会加剧颅内缺氧,进一步损伤脑组织。
此时的甘露醇就要发挥它的第三个作用了:甘露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保护脑细胞,减轻因缺氧缺血所致的损伤;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环,保护受损神经。
除了胶质瘤患者经常会用到甘露醇,患有缺血性脑梗死、大量脑出血、急需心肺脑复苏的患者同样也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影响大脑功能。
所以总的来说,甘露醇可以作为与脑相关疾病的“急救兵”。
02
揭秘隐藏身份
甘露醇还有一个身份,学名叫做“渗透性泻药”,所以在部分手术之前,还可以使用甘露醇为患者灌肠,参与术前的准备工作。
当某些药物使用过量(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溴化物等),出现中毒反应时,甘露醇可以通过利尿作用促进上述物质排泄,起到解毒的作用,防止造成肾损害。
一不小心,帮倒忙的甘露醇
有研究表明,使用高剂量甘露醇后1~1.5h,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反跳现象。有些病友或许会发出疑问,甘露醇不是降低颅内压的吗?
没错,甘露醇确实在降低颅内压时帮了很大的忙,不过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的甘露醇也会有“烦恼”,脑脊液的环境相对封闭,而血管却是循环的,所以进入脑脊液后的甘露醇排出速度要比血液中慢得多。
这便产生了一个问题:
当脑组织水分排出后,来不及撤退的甘露醇仍然在发挥“降压抽水”的作用,导致颅内血管的压力高于脑组织,使得水分再次从血液内移向脑组织,进而发生颅内压重新升高的现象。
好心办坏事的甘露醇,还不止帮了这一个倒忙。一般来说,甘露醇可将吸收来的脑组织液迅速转移至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流动带走多余水分。
然而,对于正在脑出血的患者来说,血容量突然升高便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临床动物试验证实,前5次使用甘露醇可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但5~7次后再使用,水肿反而加重。
这是因为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难以在脑脊液中被代谢掉的甘露醇便成为脑组织的“负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水肿程度加重。
暴脾气的甘露醇,使用要注意
无论甘露醇是“好帮手”还是一不小心“帮倒忙”,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快速输入。小护医生要提醒大家:急匆匆赶来的甘露醇,脾气可不太好!
药物浓度高、滴速快可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发现,甘露醇静脉注射3次以上,静脉损伤就会十分明显,易出现静脉炎、发生药物泄露的情况。
进入身体的甘露醇会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产生抗原性物质,激发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便会产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尽管甘露醇导致的过敏反应与患者体质有关,但是对这类患者而言,小剂量使用甘露醇也可能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甘露醇的代谢需要肾脏的帮助,长期、大剂量应用,或者使用方法不当,甘露醇中的草酸钙物质会沉淀于肾小管中,影响肾小管的吸收功能,对肾脏产生毒性。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尿量、尿常规是否发生变化,一旦发生少尿、血尿、无尿要及时处理。
参考来源:
1. 甘露醇应用的临床观察.郑亚萍
2.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钟健
3. 甘露醇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杨丽,王怡
4. 临床应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分析.闫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