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黄花
在前天提到超级大国的军工实力早就是明日黄花,已经完全不能和冷战高峰时代的综合实力相对比,也可以看做超级大国的整体实力已经江河日下,进入一个不可挽回的坠落循环。这里强调了明日黄花这个词。基本意思就是“过时的事物,或者说繁华鲜艳只是昨天的记忆,今天只剩下开败的残花败柳”。于是有人说,明日黄花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是否该用昨日黄花。毕竟按照纸面的意思,明日的花是还没有盛开的花,怎么就敢说是繁华过后的东西;昨天的黄花才是开败了的花才对。其实汉语是起码有六七千年的应用史,并且从来没有中断过的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在数千年的使用中有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成语和典故特别多。能不能在现代语言文字的表达中适当的应用成语和典故。
也是现代人文字和文化功底是否深厚的标志之一。就算是对外交流中,也是会经常用到成语和典故的。虽然现代人没必要为了特别表现有文化而一定句句都要用成语和典故,但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和典故也不要用错了或者理解错了。明日黄花其实就是经常被用错的一个并不算特别古老的成语。这里面的“明日”,并不是明天的意思。而是特指旧历九九重阳节的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初十。而黄花,就是指黄色的菊花。古代菊花品种没有今天这么多,因此当时的大多数菊花都是黄色的花。黄巢的“满城遍带黄金甲”也是指黄色的菊花。唐宋古人,特别是上层士大夫,特别讲究重阳节那天登高赏菊。而古人因为农业社会的关系,特别注重节气。什么节气该干什么是有深厚传统的。而过了某种节气,再去做某种传统的事情是会被笑话的,
这就像不能大年初一再贴春联,更不能二月二再赏灯一样。“过年都过差了”可不仅仅是一句调侃,而是会被大家深度耻笑的。传统习俗其实是古文化和历史传承上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比朝代的生命力都强大,甚至一个地方的人类本体已经出现生物质上的变化,但是习俗和文化传统可能继续延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夷人入夏则夏”。对文化传统上的数千年不变的认同,其实是中华民族最紧密的纽带之一。因此现代更要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超级大国兴旺了100多年就开始不可挽回的走下坡路。很大程度上就是历史文化底蕴不够。偶然性的发达,就觉得不可一世。没有经历过数千年历史上的大起大落。过去是全民性的自大。一旦受到被超越的挑战,就进入了全民性的的焦虑甚至是各种非理性的混乱。由此可见,大国竞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多么的重要。
明日黄花的原句出自北宋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意思是:大家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着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倘若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菊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过时的黄花也会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