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身为边缘配角的一对父子,曾经打遍东北亚无敌手|文史宴
燕破东胡 襄平初建
提起今日辽宁省的重要城市,人们大概首先会想到沈阳大连这两个,二者一个是辽宁省的省会、重要工业城市兼辽河平原地区的中心,一个则是辽东半岛南端的重要海港,是守卫渤海口的一尊大门。然而,论建城史,它们都不及辽河平原中部的一座城市——辽阳。虽然辽阳今日只有一些化工产业和钢铁产业,存在感不强,但却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城。
辽阳的最初建城,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左右(战国中期,时燕国君主为燕昭王),燕国将军秦开东征东胡、箕子朝鲜时期。
这座城市,大概最初是秦开将军率部东征后,在衍水(或称“梁水”,得名于此地的土著民族“梁貊”,此河流今名太子河)岸边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名为“襄平”。依《说文解字》,“襄”意为“解衣耕”,“平”又有平整之意,可见燕人占领此地以后,最初大概是以此地作为一处屯田基地的。
后来,燕国人还在襄平附近找打了对于争霸十分重要的铁矿资源,这对燕国拓展辽东土地消灭貊国(《山海经》载此国在汉水东北,可能是在东辽河以东,梨树县二龙湖古城可能就是燕国灭貊以后所筑的堡垒,或有可能是在鸭绿江支流爱河的东北方向,大致对应汉代辽东郡西安平县的位置)、击败齐国、与赵国交战的种种纷争,都十分有利。
燕国还在此地设立了东方前哨基地“辽东郡”,统辖西起医巫闾山-大凌河一线,东至朝鲜清川江之畔,北起今铁岭的清河,南至旅顺口的土地。
此外,从货币方面来看,辽阳附近出土的货币之中,三晋的布币基本上与燕国自己铸造的“明刀”平分秋色,这大概还是因为明刀这种钱币成色不如三晋布币,所以在民间的名声和信用度也比不上三晋布币之故。此外,襄平也像战国时代其他自铸钱币的城邑一样,有自铸的货币“襄平布”。
襄平布
明刀
不过,在战国时代,总体而言,襄平扮演着一个相对与燕国中心区隔绝的边境要塞地位。因为燕国所处的辽东地区,西面有两大屏障,其一是医无虑山(医巫闾山)的险阻,其二是所谓的“辽泽”,即俞水(大凌河)、潦水(辽河)中下游地区的连片湿地。
辽河在战国至汉初被称作“潦水”,“潦”是形容水淤积而不通之状(可参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一言),这个名字也很明显地体现了辽河的水文特征。
所以在前226年秦军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广安门一带)以后,燕王喜就带着燕国朝廷一路东逃,一直跨过衍水到了襄平才停步,这个过程当中,太子丹也是因为藏身于衍水中的芦苇荡里才得以脱离危险,虽说过后不久,他就被迫自杀,成了父王为了求和献给秦国的见面礼。
顺便提一下,荆轲刺杀秦王带过去的副手秦舞阳,正是当初开拓辽东的秦开将军的孙子。但是孙子明显不像爷爷那样争气,进入秦宫吓得脸变了颜色,也搭上了自己、荆轲以及不计其数的燕国人的性命。
燕国在辽东总计就苟活了四年,期间也是日子过得越来越窘迫,甚至造的钱“襄平布”都质量大不如从前的“明刀”。
到了燕王喜三十三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王贲破辽东活捉燕王喜,燕国灭亡,召公奭的“甘棠之泽”,至此也就断了。但辽东的首邑襄平,并没有衰落下去,这里依然是秦国的东方前哨基地,秦二世元年,二世皇帝东巡,还到了辽东。
卫满朝鲜与汉四郡
紧接着,开往故燕地边疆地区的戍卒们斩首了他们的都尉,秦国的丧钟正式敲响。
辽东郡这边可能也有一些草寇流贼借此机会大大活跃,虽然他们的规模比不上南面那帮建号的六国旧贵族和陈胜、刘邦之类的平民豪杰,但也把一些辽东郡的居民吓到了,逃到了原燕国的附庸,箕子朝鲜(时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乐浪区)那边。
不过总体而言,辽东在秦汉之交的变乱中,没有遭到什么太大的变乱。虽然项羽曾经把反秦的燕王韩广转封为“辽东王”,但实际上,这位诸侯王坐镇无终(今天津蓟州),离辽东还远着呢。这也可见,辽东在当时人们眼中,是一处兔子都不搭窝的荒凉之地。
一直到汉高帝平定老兄弟卢绾的叛乱,辽东才再一次引起朝廷注意,卢绾失败后,其余党卫满率人跨过浿水(大同江),换上貊人的衣着,逃到了箕子朝鲜,又反客为主推翻了箕子王族的统治,让这支殷人的血脉流亡到了大海之中。
随后汉辽东太守将卫满的邦国列为汉朝的外藩,又修整了一下燕国、秦朝留下的长城,于是襄平这座边城,又平安无事了。
到了武帝的时代,汉朝的对外政策从和平模式变成了战争模式,从匈奴人手中夺取了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又先后灭掉了南面的南越和东越,又借着卫氏朝鲜与匈奴人勾结为名(汉文帝时,匈奴骚扰辽东尤甚),兼朝鲜被汉使涉何挑衅后击杀汉辽东都尉(驻地在西安平县,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之举,剿灭了卫氏朝鲜。
这场战事当中,汉军水陆并进,其中陆路方面,就是由汉武帝的宠臣左将军荀彘带领,从辽东征兵跨过满番汉(清川江)进入朝鲜的。
这一仗打得十分让人头疼,朝鲜方面对于抵抗还是投降首鼠两端,汉军方面二将不和,汉武帝又遥控指挥。但最后汉朝方面还是取得了胜利,控制朝鲜半岛北部+盖马高原+长白山部分地区的卫氏朝鲜政权,最后变成了汉朝的“汉四郡”。
随后一段时间,汉朝主要是在西线对匈奴用兵,东线相对比较太平。辽东郡,也仅是在昭帝时期被乌桓人袭击过一次。
汉朝的辽东郡,也不止是一座边境重要军事基地,也是重要的钢铁基地和盐业基地,铁官、盐官都设在平郭县(今辽宁盖州),此外辽东郡郡治襄平附近也有铁矿和冶铁的作坊。
汉代神仙家借助人民想要脱离现实苦难的愿望,也兜售羽化成仙的思想,在辽东郡也产生了一个案例,就是大名鼎鼎的丁令威化鹤飞去的故事。陶渊明所撰写的《搜神后记》将这一事迹收录,其大概如下:
辽东人丁令威,身赴灵墟山学道,后化为仙鹤,飞回故里,立在辽东郡的华表柱上,却险些被无知少年用弹弓弹落,于是只好飞去,还一边吟唱:“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丁令威的经历,确实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因为人生无常,所以人们才会像那个痛斥“硕鼠”的西周国人一样,追寻“乐土”,但人间安有“乐土”乎?
辽阳白塔公园丁令威化鹤塑像
千山仙人台
传说丁令威化鹤之处
西汉后期到新莽前期,由于汉朝对匈奴成功的和亲政策兼昔日对外武功威慑的余风,北方边郡都比较太平。不过到了东汉以后,却经常受到新崛起的西安北、乌桓、貊人(长白山地区的土著民族,高句丽系其一支)的袭击。
东汉中期以后,朝廷基本放弃了玄菟郡旧土,将其内迁至辽东郡郡内,在原辽东郡的北部地区建立了新的玄菟郡,其郡治就在高句骊县(第二高句骊县,在今辽宁沈阳浑南地区,旧的第一高句骊县在辽宁新宾县永陵一带)。
此外汉安帝时期,朝廷还分原先辽西郡在大凌河下游-辽河下游的湿地地区和医巫闾山以西地区,建立了辽东属国,安置叛服无常的乌桓人与鲜卑人。这样一来,辽东郡的边防压力,就变得更大了。
辽东郡的外患越来越严重了,也引发了当地人对于救星的盼望,汉桓帝时期,擅长天文之术的辽东人殷馗就有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他所做的预言,被人附会为50年后曹操官渡破袁绍之事。
此外,一位曾经在辽东、玄菟二边郡生活的少年,还对汉末的历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此人,便是出身于辽东的玄菟郡小吏公孙延之子——公孙度。
打遍辽东公孙度
公孙度,字升济(或作叔济),辽东襄平人,其父公孙延,为了躲避郡中官吏迫害,逃跑到了邻近的玄菟郡。
在玄菟郡,少年公孙度遇到了他平生第一个贵人——时玄菟太守公孙琙,因为他与太守早逝的儿子公孙豹同名(公孙度早年名豹,后更名为度)且同庚,所以就获得了很好的照顾,被委任为郡中小吏,而且太守还给他聘了一门亲事。
后来公孙度又先后升为尚书郎(皇帝身边之政务参谋),冀州刺史(时治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在冀州刺史任上,因为遭到谣言中伤而被免官。
到了董卓进京以后,因他与董卓的部将徐荣(玄菟郡人士)有同乡之谊,被提拔为辽东太守。他借着被董卓所把持的朝廷的任命,回到了老家。他可能感到董卓日子长不了,所以就干脆回家当土霸王去了。
辽东郡的土豪们看着这样一个在中央历练过的父母官,却没有觉得他有多了不起,反倒是觉得此人出身太低,故而有点轻视他。公孙度于是就来了个下马立威。
公孙度到任以前,襄平县县令公孙昭曾征召公孙度之子公孙康为军中伍长,在当时,让知名人物的子孙去当兵是一种羞辱,公孙度到任以后,就立刻下令在襄平县的集市上把公孙昭用鞭子抽死示众。
尔后,公孙度又对郡内的土豪田韶等人下了手,前前后后诛杀了一百多家,这些人当中,有很多原本与他无冤无仇,却也难逃一死,难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公孙度“残暴而不节”。当然,如此辣手治郡,也与他没有根基,不如此难以确保割据有关。
在下马立威之后不久,公孙度就开始征讨四方了,西击乌丸(乌桓),东击高句丽,皆得大胜。此外,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扶余国的国王。辽东郡周边的蛮夷,就这样服从于了这样一位耀武扬威的新主。公孙度可能也以此为机,合纵连横了周边的玄菟乐浪二郡,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在内外一通大动作以后,公孙度也了解到了中原地区自从联军讨董以后的乱象。虽然公孙度到辽东上任是出自董卓的安排,但在此时,他却不想投靠保董或反董的任何一方,只想当个远离中央的土皇帝,还跟部下柳毅、阳仪说:“汉室将亡,我当称王了”。
正巧还有人献上了祥瑞,当时襄平县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长了一块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有人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的形状类似汉宣帝的皇冠,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
这大石头,大概是有人特意搬来的“石棚”,即一种常见于辽东半岛地区的石器时代巨石崇拜遗迹。公孙度听到祥瑞的消息后很高兴,但他没有急着称王,而是秉承着他“残暴而不节”的本性又大行诛戮。
辽东半岛地区常见的石棚
辽东郡中有个名人李敏,曾任河内太守,公孙度想请他出山任职,但此人却带着家人避居海岛(大概是黄海上的长山群岛)去了。公孙度得知后,大为恼怒,掘开了李敏父亲的坟墓,劈棺焚尸,又诛灭了李氏的宗族。
公孙度的僭越行为还不止限于礼法,甚至还劫持朝廷派来的官吏作为人质,比如朝廷委派的乐浪太守凉茂(可能是曹操的许昌朝廷所派遣),就被他派人截住,怕是先前公孙度就在乐浪郡安排了自己的人选。
公孙度治郡手段苛酷,然而中原地区在讨董联军散伙以后就战乱不息,特别是袁绍袁术兄弟各自结党相斗,弄得中原地区很多人也泛海奔向辽东,以求得一时太平。
这其中就包括管宁、邴原、以及后来先后在刘繇、孙策手下打出赫赫威名的太史慈。管宁、邴原、王烈这些文士还在辽东开坛讲学,繁荣了辽东的文化。
公孙度也借机派兵从海路夺取了青州的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龙口,辖今日胶东半岛北部地区),在东莱郡设置营州刺史。同时还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二郡(大抵二郡以辽河为界。大凌河-医巫闾山为公孙度之辽西郡东界,当时为公孙瓒所据),安排手下为太守。
公孙度自己则在襄平自封辽东侯、平州牧,还在襄平城南郊祀天地,顺便设立了汉高帝、汉光武帝之庙。这立庙之举显然是为了给自己僭越礼法的行为打一块忠君思想的补丁,实质上可能是对旧有祭祀之庙宇加以修缮,因为西汉时代,汉朝各郡都立了汉高帝之庙,东汉时代,光武帝庙在各郡也多有设立。
到了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这一年,公孙度的人生走到了尽头,然而这一年他的辽东割据政权却迎来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曹操攻陷了邺城,然后又四处出师平定冀州诸郡,邺城空虚,公孙度眼见袁绍二子交相攻杀不能抵御曹操,就动了向中原出兵的念头,想用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直攻邺城,诸将皆愿出兵,盘算着即使拿不下什么城池,也可以去打打草谷,但是最终却被凉茂劝阻。
凉茂认为:“现在天下大乱,国家危险,将军您拥有十万大军,可以坐观成败。作为国家的重臣,曹操担心国家的安危,体察百姓的痛苦,率义兵为天下除贼,功劳很大,没人比得上,因为天下刚刚平定,百姓安顿下来,所以没有责怪将军,而将军准备西进,进攻邺城,成败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决定的,希望将军考虑考虑!”
公孙度虽然好肆意杀人而且颇有僭越之举,但对于生死攸关的事情,还是很在意的,就放弃了偷袭邺城的计划。
随后不久,曹操为了彻底消灭袁氏势力,也竭力拉拢公孙度,派使者封公孙度为永宁乡侯,同时为他在朝廷安排了“武威将军”这一杂号将军官职。杂号将军之品秩与太守相同,加上乡侯的封号也远不及公孙度自封的“辽东侯”威风,所以公孙度就霸气地回应道:“我王辽东,何永宁也!”把曹操使者送来的印绶藏在了武库之中。
纵横朝鲜公孙康
随后不久,公孙度去世,继位的公孙康把“永宁乡侯”的封号给了弟弟公孙恭。
公孙康上位后处理的第一个事务,就是与曹操争夺三郡乌丸的支配权。眼见袁氏日渐衰微,他对西面的几个郡动了点心思,就派遣使者韩忠给予正在为袁谭助力反曹的峭王苏仆延以单于印绶,想要分化瓦解乌桓人。
同时曹操也派了个使者牵招(此人曾为袁绍效力管理乌桓骑兵,也是刘备少年时代的铁哥们)去峭王那里,这个边地蛮族酋长觉得自己见识不高,就问牵招:“当年袁公说他受天子之命,封我为单于;如今曹公又说他会上奏天子,封我为真单于;辽东方面又给我一个封号。这样一来,我当奉谁为正统?”
牵招答道:“从前,袁公代表天子发号施令,有权封授官爵;后来他违背天子旨意,曹公取代了他,说要奏明天子,重新封你为真单于。辽东不过是一个偏远的小郡,怎能擅自封官授爵!”而公孙康的使者韩忠只能吹吹牛皮:“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有雄兵百万,夫馀国以及貊部都听命于我家主公。当今的形势,是强者为首,曹操怎么能唯我独尊!”
牵招于是大声呵斥韩忠:“曹公以诚信待人,恭谨明智,辅佐天子,讨伐叛逆,安抚顺服,平定全国的混乱。你们辽东上下都顽劣奸诈,嚣张跋扈。如今倚仗地形险要而又远离中原,就背叛朝廷,竟敢擅自封授官爵,侮弄天子,应当处以极刑,怎么敢侮辱诋毁曹公这样的朝中大臣!”说罢牵招还拔刀相向,一把揪住了韩忠的头发,幸亏此地的主人峭王急忙赤足奔过去,把二人拉开,尔后峭王就接受了曹操的印绶。
辽东方面的使者面对曹操方面的使者,文的武的都比不过,可见这次公孙康想要浑水摸鱼,结果却得不偿失。第二年,峭王还出兵帮助曹操剿灭了降曹后复叛的袁绍之子袁谭。同年,张辽进攻东莱郡,公孙氏部将柳毅败绩,公孙氏在山东半岛的开拓彻底失败了。
此时,袁尚袁熙二兄弟也觉得日暮途穷,不得不带着大批旧部投奔乌桓,结果就在两年后引发了著名的白狼山之战,战斗中蹋顿单于被曹军张辽所部斩首,乌桓人的余部又在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被曹操击破,乌桓人的首领速附丸、楼班、乌延跟随二袁兄弟远走辽东。
此时曹操手下的著名谋士郭嘉献计,说不要急于进攻公孙康,等待公孙康和袁氏二虎相争,渔翁得利。后来,在二袁兄弟准备登堂与公孙康会面之时,公孙康安排了伏兵,将二袁兄弟与乌桓首领尽数斩首,还传其首级与曹操,以表示归顺之意。这便是著名的“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全部经过。
此后,曹操就假朝廷命令奉公孙康为襄平侯,公孙康接受了,毕竟这是个县侯头衔,襄平还是自己的地盘,名号比老爹的“永宁乡侯”响亮多了,足以凭借此名号令部众。
自从公孙度晚年的尝试和公孙康拉拢乌桓人的计划破产以后,公孙氏政权就再也没对中原动过念头,一心一意地当土霸王了。不过辽东郡生口渐多,也是需要开疆拓土的。所以公孙康就对附近高句丽人与三韩人的地盘动了念头。
其实,早在公孙度活着的时候,建安二年(197年),高句丽与公孙氏方面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败,国都国内城被毁。于是次年,山上王高延优(《三国志》作“伊夷谟”)扩建了国内城北面的尉那岩城,并将其更名为丸都城。建安十四年(209年),山上王迁都于丸都。
然而此年,高句丽国都又再度被公孙康所攻破,可能辽东军的进军路线是沿着马訾水(鸭绿江)右岸上溯,只是公孙康下令纵火焚城,没有毁掉城墙,高句丽王也又一次逃跑了。
打遍朝鲜公孙康
为了打击高句丽对玄菟与乐浪二郡的侵扰。公孙康还把自家女儿嫁给百济王,以求合作。事实上,在东晋末年一代战神广开土王高谈德出道以前,高句丽一直就是一个可以被打成重伤(后来的毌丘俭、慕容皝也曾攻陷高句丽国都)但就是打不死的边疆小国,谁叫山沟里面方便躲避兵锋啊。
除了开疆拓土以外,公孙康还在乐浪郡南部土地上新辟一带方郡,治带方县,以方便征讨伐当地原有的韩、濊族等勢力。也为中原移民拓展了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