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大恩如大仇之辩

大恩如大仇之辩
刘晓林
吃亏是福,这是概论,需具体分析。大致的明确便是:“吃亏于智者,回之以福。吃亏于愚者,回之以亏。”换言,与诚信的君子交往,吃亏是福。因为他们不会只想一己之利,会换位考虑。与狡黠的小人交往,吃亏是亏。因为他们才不管对方的得失,对自己有利即可。
吃亏为舍,有舍未必有得,多舍多得还能说过去。世间的一切皆是整体的平衝,绝非是所有局部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了特定状态下的平衡失效。
大恩于别人,可视为大舍。大恩于受方,可视为大得。按理来说,大恩与大仇不会发生联系。为何有了大恩之如大仇之说?皆因人是多变的高级动物而造成。
人是环境的产物,此处的环境既包含了自然环境,也包含了人文环境。在两种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每个人都会形成独有的人格与人性。随之便形成了知恩图报与贪得无厌的两大处世态度——知恩图报者常怀回馈之心,贪得无厌者易养过度依赖之心。
另外,人生受阶段性的制约。换言,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的人,其整体状态会发生变化——眼界、欲望、目标等的变化会影响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变化。
环境与阶段性是导致社会中出现大恩如大仇的主要因素。于常人而言,大恩即是大恩,大仇即是大仇。于畸形之人,大恩则有了向大仇转换的可能!受恩方一旦处于永不满足的状态,便易过度地苛求施恩方。日积月累,受恩方便把解决自己所需完全寄托在施恩方——当所受达不到期望时,大恩即为大仇。仿佛世间的一切不如意皆由大恩而起,而与自身毫无关系!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接济困境中的人一斗米,如同雪中送炭;如果给予的太多,反倒使人不知珍惜。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般来说,越是身边的人,越易产生“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妄念。大恩如大仇,多年的亲朋好友在“义愤填膺”中转身而去……
大恩如大仇,不仅限于具体的你我,家国同样。与皦皦之士明理,与混混之流言他。这才是智慧之方!八万四千法门,必有对应之徒,岂能同论?
大恩如大仇,古今永未休。洗心拂尘,以心会心。倘问天道,四海缤纷。
附图九天居士作品
(0)

相关推荐

  • 大恩如大仇是什么意思

    大恩如大仇,这是中国人于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辟的至理名言,古今同理,中外一也,放之四海皆准.大恩里施之者居高临下,受之者心有戚戚,均知恩重如山报之不易,长久则成为双方的负担.之所以受之者避大恩人有如避大 ...

  • 刘晓林:朽与不朽之辩

    朽与不朽之辩 --再论生死 刘晓林 一切皆为幻相,这是对事物终极状态的表述.只要始终存在,中间必有过程.过程也为幻相吗?谁也无法否定. 荣衰之变是不二之论,皦然不昧.人们见荣则欣喜,临衰而悲哀.衰之极 ...

  • 刘晓林:我为启功先生书艺辩(上)

    我为启功先生书艺辩(上) 刘晓林 "天下学问皆出一原,于学无所得,而继求文字,羊质虎皮,不值一噱.弟所以愿受业于汪师者以此.且近年来于学术有解识,文字亦渐能沉着.可见作好文字,当先读书.&q ...

  • 刘晓林:想到遗忘辩

    想到遗忘辩 刘晓林   想到了,很好.关键想到的是什么!? 遗忘了,很好.关键遗忘的是什么!?   想到遗忘,如此的表述令人费解.一如哲学中的悖论,它确实客观存在.想到遗忘是指在同一环境中,一种事物( ...

  • 刘晓林:密显之辩

    唵嘛呢叭咪吽 --密显之辩 刘晓林 向往以至臣服于秘密, 这是世人自以为解脱的真实纠结. 无视明显乃至于不屑, 这是世人用荒唐来封锁无际的光茫. 唵嘛呢叭咪吽, 如意宝.白莲花.功德.证觉-- 诸如此 ...

  • 刘晓林:生死之辩——向死而生

    生死之辩 --向死而生  刘晓林 有始必有终, 这是宇宙间万物无法论证的大道. 有生必有死, 这是红尘中众生永不得解的必然. 生有何惜? 死时刻在提醒着你我. 死有何憾? 生时刻在敲打着你我. 时光悄 ...

  • 刘晓林: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刘晓林        易者,变化:经者,永恒. <易经>作为研究变化.永恒之学,实际上便是研究世间事物的"过程"(宏观与微观兼顾)之学.       ...

  • 刘晓林:自造清凉

    自造清凉 刘晓林   人生唯有自造清凉,才会达到绚烂至极的平淡.原因如下:"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平静,即使隐在深山也会燥动不安:一个人如果不会自我化解,即使赏遍了天下妙景也会心生愁绪:一个人如果 ...

  • 为什么说大恩如大仇?

    可能你会看到这样一种老板,给你讲: 你知道吗?我的一个员工,当年混的什么也不是,要啥没啥,生活很贫困.还是我把他从阴沟里带出来,一步步教他怎么做事,怎么为人. 可是到今天,他混的人模狗样的,翅膀也硬了 ...

  • 刘晓林:青春赋

    青春赋 刘晓林 韶华易逝,龙媒难追.嗟盛时其恍恍,惜娱年其昧昧.犹涉水跋山,待回眸而妙景遁隐,唯怅然而忆.烟波破残,空留心城. 百载一瞬,况青春乎?抽刀断水,知其在焉!如露如电,莫能捕获.或居其中,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