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你我都是“打工人”
前段时间,网络上爆红了一个新名词“打工人”。所谓的“打工人”是指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人的统称。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与此同时,各种经典段子层出不穷。“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一天也活不下去。”
类似的词语还有“打工仔(妹)”、“社畜”,前者是随改革开放而大量涌进城市的农民工们,后者是来自日本的自嘲用语,指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像牲畜一样被压榨的员工。
“打工人”更像是一个中性词汇,它让所有劳动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以及共鸣,在这里,所有“打工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就如同一个打工人群组的简介一样:不管你高兴还是悲伤,都无法抹去你打工人的标签,打工人也有情绪,打工人也有权力说“不”。“打工人”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是对于高压环境的不满,也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属于成年人的一种黑色幽默。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相比于佛系、丧,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模拟题目】
近期,“打工人”这个互联网名词火爆网络,一时间刷爆朋友圈,并且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大家争相配图转发,调侃自己。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1、概括话题,发表立场。
“打工人”是当前年轻人对自己的调侃,是一种黑色幽默。反映出当代年轻人正视自我,自觉摒弃佛系、丧文化的向上心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良好映射。
2、分析现象产生的背景。
网络文化越来越丰富、多元化。
从“伪娘”到“lo娘”,“佛系青年”到“打工人”,网络的文化传播速度快,能在最短时间和较大范围引起青年的认同。
3、带来的积极意义。
①帮助青年释放压力。
赋予了年轻人宣泄情绪的权利,更加尊重打工者的思想和心情,让青年遇到压力时能够用这个词语来调侃自己的状态,化解工作带来的焦虑。
②传递平等价值观。
“打工人”是所有付出劳动的工作人员的统称,在一定程度上让劳动者的身份变得平等。
③引导青年积极向上。
4.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
(1)解读偏差。很多自媒体为吸引流量,容易偷换概念,过分解读。
(2)缺乏行动。青年缺乏正确的认识,以网络心态为借口,不愿意脚踏实地,积极进取。
5.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媒体正确引导。各大主流媒体在推送网络新词、新心态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把关,让青年在认识“打工人”等名词的时候,能够正确看待,积极理解
(2)青年转化行动。青年在充分理解“打工人”的内涵要求后,应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
以上就是针对“打工人”这一热点的相应面试热点回答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备考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