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四)

                       四

3月6日下午,在食堂里搭起来了戏台,四个班学生集中在一起召开联欢会。

两周以前,学生会文艺部发出通知:为了活跃文艺活动,决定开展一次文艺汇演。每班都要有2至3个节目演出。

各班都各显神通,充分挖掘文艺人才,编排节目。在短时间里就推出了精彩的节目,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相声、笛子独奏、独唱、合唱、器乐合奏等精彩纷呈,生动活泼,为师生们喜闻乐见。我班沈兵与丁跃明合演的双簧戏《黄粱美梦》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该节目内容是讲王洪文自吹自擂,投靠江青的一枕黄粱美梦。沈兵演王洪文,他留着二分头,对江青奴颜婢膝,一副讨好的嘴脸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演绎得维妙肖,博得台下掌声雷动。丁跃明演江青也非常成功。他把江青飞扬跋扈、放旷傲视,不可一世的神态也描摹得出神入化,语言动作极富个性化,同样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三班演出的相声《捣蛋鬼》也很不错,它叙述了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转变为勤奋学习的故事,其中捣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用唱样板戏来对话,极为生动,为同学们所喜爱。

艾群老师教我们现代文学课,主讲茅盾、夏衍、巴金、曹禺、老舍的代表作品。他说学习要有重点,要读作者的代表作,要求吃透每一篇作品的内容。

艾老师身材高大,皮肤晰白,冬天总穿一件黑色尼大衣,配上灰白色的围巾,一派学者风度。他的头发总是梳得油光可鉴,讲课时头向后微仰着,视力总是在教室的空中扫来扫去,很少看在同学们的脸上。语言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他在讲《子夜》中赵伯韬时的表现——有文化而又不慌不忙,我们就认为他就是那个赵伯韬翻版,是一个活脱脱的赵伯韬,我们暗地里就称他为“赵伯韬”。我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在诸多老师中,他的普通话还算标准,但就是有一点不能理解:讲课时,他常把“其他”读作“其拖”,有时我们背地里也叫他为“其拖”。

我已经有两周没进过城了。周五下午,我到东阳食品厂去找我三伯,我三伯在那里上班的,他给我带来了鞋与伞,我得去拿来。我从西街那边走过,不知不觉就到了城关粮管所门口。我高中时的同学贾逢原分配在那个地方售票处上班。想进去看看,可一走到门口,就愣住了,想了想还是不进去的好,没有事情进去多难为情?要进去总得找点理由吧?买米吧?不行,我买米干啥?唉,算了,还是不进去吧。接着照直走了过去。

到食品厂没找着三伯伯。可能是姑丈的丧事尚未办好。左等右等不来,我只好到人民医院看左耳,前次体检时,医生说我的耳朵鼓膜穿孔了。

我进入耳鼻喉科,室内只有一个男医生正低着头看书,并没有看病的人。

“医生,我的病能治好吗?”我问。

“怎么,没看病我咋知道?快去挂号,别噜嗦了,走,走!”男医生头也不抬一下,不耐烦地对我说。

“那么,我……”我又小心地问道。

“去,去,别妨碍我的工作。”医生又不耐烦地说。

等我挂了号回来,医生先给我用手电筒照照,作了简单的检查。

等他完了,坐了下来,我问:“医生,可以修补吗?”

“这叫我怎么回答呢?”

“可是……”我无言以对了。

“先吃药再说,这是起码的条件,就像你们读大学,没有60分,怎能算大学毕业呢。”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他也能联想得出来,我都被他说懵了。他怎么会讲出这样牛头不对马嘴的话来!

我只好悻悻地从医院里出来,走路回学校。

不多时,就来到城郊。这时,一个小青年推着一辆独轮车急匆匆迎面而来。车上装满了两袋鼓鼓的东西,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看样子很重的。我看着他的推法就有些担心要出事。汽车,自行车、行人络绎不绝,他推得满头大汗。因为车头装得太重,车尾翘了起来,推不了多少路,果然就一头栽在公路旁的麦田里,车轮朝上,轮子咕鹿咕鹿地在旋转。

小青年急得没法子。拉又拉不上来。正在用哀求的眼光看着过路的每一个人,希望有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虽然走过了好多人,但谁也没有停下来帮助他!有一些过路人、骑自行车的人却在指手划脚说着讥笑的话,然后都扬长而去了。小青年多么希望有人能去帮助他!

我看到这个情景,就赶紧跑过去帮助他。我和他先把东西卸下来,再把车拉上来。可过路的人,依旧在走着自己的路,好像没有看见似的,任凭我们在汗流浃背里起牛一样拉着车子。我和小青年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东西装上车去,小青年对我的帮助感激涕零。我真不明白,路人会这样的麻木,难道他们没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吗?

欢迎在文末点赞或在写留言处写留言交流,欢迎转发 】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赞赏。

(0)

相关推荐

  • 武胜老年大学音乐一班重阳节演出节目

    重阳节期间,武胜的老年大学在一个餐馆里连续举行了三天重阳节文艺演出活动,我第一天去摄录了一些影像,分班进行了编辑,这次发出的是音乐一班演出的部分节目,因为器材原因,未能全部摄录.

  • (钟文澜)忆叙永县小学生文艺演出队和文艺班

    忆 叙永县小学生文艺演出队 和文艺班   文/钟文澜 文艺演出队的成立 七十年代初期,叙永人民文化娱乐生活太单调了.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时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教行政部门研究,决定成立一支&qu ...

  • 2021上海烟草面试模拟:提问又追问,你有哪些个人才华

    [参考答案] 我十分爱好文艺,钢琴已经达到业余十级,曾多次成功组织过文艺表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大学时期,我曾担任班里的组织委员,在军训时还没有选班干部,各班与各班要进行节目比赛,我主动担当了我们班 ...

  • 五六十年前的温州小青年太文艺范了 居然这样过中秋

    五六十年前的温州小青年太文艺范了 居然这样过中秋

  • 武胜老年大学曲艺班重阳节演出节目

    重阳节前夕,武胜的老年大学在一个餐馆里连续举行了三天重阳节文艺演出活动,我第一天去摄录了一些影像,分班进行了编辑,这次发出的是曲艺班演出的部分节目,因为器材原因,未能全部摄录.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柯福河原创《书痴》

    [柯福河原创]书痴(代序) 书,作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工具,自仓颉造字始,初记于竹简丝帛:出现造纸术.印刷术后,又印制于纸张之上,更方便阅读保存.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人写了多少书.社会发展的每一步 ...

  • 武胜老年大学太极班重阳节演出节目

    重阳节期间,武胜老年大学在一个餐馆里连续举行了三天文艺演出活动,我在第一天去进行了摄录,后两天就没有参加了.身临其境,感觉武胜的老年朋友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只是这小城内的文化设施有点滞后了.

  • 自卑殆,自信出——记扬翼班2018年文艺汇演台前幕后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自卑殆,自信出 记扬翼班2018年文艺汇演台前幕后 文/方开颜 11月上旬,学校发布了筹备文艺汇演的通知,要求各班广泛动员,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十四)

                          十四 由于各地的老师都回原单位评工资了,很多课都只能改自修.我们就各做各的事,有的去城里看电影,有的去游春,学校里显得很冷清,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看到一些不知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26)

                    26 有一天,我从寝室里上来到食堂里吃晚饭,远远地望去,发现饭厅前面黑压压的围着一片人.是在干什么的呢?我心里疑惑着. "呵,在打架呢."我心里明白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25)

                           25 6月21日是星期六,叶勇挺约我去义乌玩.虽然我是东阳人,也很少去义乌,我对于义乌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先到义乌新华书店,在那里叶勇挺买了几本书,我什么也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24)

                              24 6月中旬,学校请来了华东师大讲师李振潼到我校讲<戏剧和电影>课.李老师大约40岁上下,高个子,尖下巴,人比较清瘦,一双浓眉大眼.他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23)

     23 6月初,<写作课·戏剧部分>由颜海水老师来上了,他已将近一个学期没有上课了.学校安排他一个学期时间备课,但他的上课风格我实在是不敢恭维的.他的课讲得总是枯燥乏味,不生动,不形象,很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二十)

                       二十 进入五月中旬以来,天气爆热,蚊子骤然增多,晚上睡得不得安宁,经常深夜还辗转反侧睡不着,我不得不叫家里给我送蚊帐过来.同村的陆锡富在东阳印刷厂工作,他每天都回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二十一)

                  二十一 到了5月下旬,天气热得不可开交,汗水涔涔地流下来,想学点东西也真是拼了命似的,太热了.一会儿,手臂压着的桌子上就是一滩汗水,有一清晰的手臂印. 好容易熬到了太阳下山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十九)

                           十九 我在生活上的要求向来不高.我不喜欢在吃穿方面化太多时间,但我愿意在读书方面化时间.好友陆枝平曾多次劝我,不要买过多的书,也要买点吃的和穿的.可我就是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80(十八)

                        十八 五月初的时候,学校请来了浙师院叶柏村副教授上唐宋词.课堂设在饭厅里,四个班同学一起听.起初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新奇感.毕竟像我们这样的学校,见上一个教授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