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在零和壹之间
前言:计算机二进制崇尚的似乎是一种结果论,或是0,或是1。就像是两性关系,面对着现实社会,同样会产生无和有的结果,面对世俗这就是简单的0和1的分别,世俗不是没有中间值,那爱情的藏身之所,或许就在0和1的无线可能之中,只不过这些无限的可能数太过庞大,最终被囊括在0和1之间。
故事梗概
电影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中,Griet是一个贫寒但富有艺术天分的女孩,因为生活所迫来到不得以来到画师Vermeer家中做女佣,然而在机缘巧合下,Vermeer的画作吸引了女孩,而女孩的艺术天分也引起了Vermeer的天赋,而正巧Vermeer的妻子是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妻子,她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人物,将全身心投入在世俗的生活之中,于是年轻貌美的Griet和才华横溢的Vermeer之间便产生了情欲的火花。每当感情产生,那么让人的关系便从0滑入了趋向1的行列,并在之间徘徊徜徉。
明谋与暗谋的爱情
可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售画为生的Vermeer一家由Vermeer的岳母掌权,而全家却都是依靠向赞助人兜售Vermeer的画作生活,而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Vermeer已然有出轨的前科。就像在电影中肥胖而猥琐的赞助人对Vermeer妻子所讲的那样,你看Vermeer足不出户,画得都是年轻貌美的少女,他没有去画老头老太,你以为这是为什么?
当猥琐的赞助人期望占有Vermeer家的女佣Griet的时候,Griet 坚决反抗。以此证明她并非是一个甘愿用钱财换自我的人物,(这里,很多女权主义者常常会错误地把性本身看作是一种男性视角下的对于女性的物化和压迫,但实际上,女性的性和男性一样同样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所以当色情的赞助商点名要Vermeer画Griet的消息在当地传开之后,Griet和Pieter表明了自己不会屈从的决心。然而Pieter却说了那么一句话,I hope you won’t be corrupted by them。他说他说指的并非是那个直言不讳的赞助商。
在这里Griet顿了顿。她曾表明了她只是一个女佣,主人要求作画她也将无从违抗,但是她说过她不会屈服,那是对于那个猥琐而善于玩弄年轻少女的赞助人,而对于Vermeer,她却一直抱有美好的爱情向往,一面是充满艺术才华、身为大画家的Vermeer,一面是地位平凡、卖肉户的儿子,任谁不会有灰姑娘的考量,两边都处在0和1之间,而身为女孩的Griet 要做的只是一个选择。或许她以为Pieter并不知道她的感情,但是其实Pieter却一语道破了对方的踌躇和不安,相比于赞助商的强抢明夺,在艺术掩盖下的暗谋却更为致命,更何况Vermeer用真情换真情,无疑让Griet充满了无数对于艺术和爱情的遐想以至于忘乎所以,这似乎不是泰坦尼克号里浪漫的真爱冲破等级樊篱,相反它是对于现实一笔苦涩的白描。
归零还是归一
反过来再细看,Vermeer拥有貌美的妻子,却偷窥着Griet的长发,在那个时代的荷兰(年少的处女将头发包裹并不给外人看),作为一个富有艺术感的男人,他的好奇心和对美的追求迫使他不由自主地给予了Griet压力,纵使似乎侵犯了世俗的道德规范。被窥视了的Griet或许在一刹那间不得不做一个决定,两条路她必须走一条,一个是1另一个就必将是0,她那个时代,道德规范于男女诚然有极大的不同,对于这种1之外的暧昧,Vermeer有他的资本而Griet没有,然而两人企图冲破道德界限的时候,这或许是对Griet威慑力最大的现实。
电影中关于Vermeer为Griet穿耳洞的时候,许多观众将其认为是一种献身的隐喻,而在随后的画作完成之后,Griet就匆匆忙忙地去找寻了自己的恋人屠户家的儿子Pieter并发生了关系。这里人们常常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基于情欲的角度来讲,Griet在Vermeer的情欲撩拨下无法自拔,但是在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能和有妇之夫Vermeer发生不伦的主仆之恋,于是她只能找到Pieter并发泄在他的身上;第二种说法,则是Griet 在与Vermeer而情欲撩拨之中更进一步确认了Vermeer与自己关系的不可能,但这种她自我内心对于可能性的期待和猜想成为了一种愧疚感的来源,由此产生了一种担心,于是她毅然决定做出选择,找到Pieter发生关系,由此确立了与Vermeer为0,与Pieter为1的结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Vermeer后来为什么没有挽留Griet,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希望安抚妻子息事宁人。
小说结局和“忠贞“的讨论
遇到“贞“字,女权主义者或许会群而攻之,但此“贞“不是中国古代封建对于女子不得改嫁这种荒唐的道德观念,这个字,虽然从卜,从贝,但是可以假借为”正“,因此在新华字典上另有表示真诚,坚定的意思,例如贞士。
西方常有学者宣称中产阶级的道德感最为强烈,或许这也是中产阶级时常被人们拿来戏谑的原因,因为这些人努力勤奋的生活,坚信一夫一妻的基督教制,坚守着勤劳致富的人生准则,显得尤为忠厚呆板。电影中,如Griet 最终选择了Pieter一样,或许在充满爱情浪漫的人眼中看来,这是一场对世俗的妥协和和解,然而在爱情片的导向中,人们也不知不觉走入了一个童话陷阱,那在王子和灰姑娘的童话幻想中,平凡人都是一个个扁平人物。所以Vermeer的出轨变得充满浪漫意味和正义感,而Griet与屠夫儿子Pieter的结局却变成了一种可怕的沉沦,其实仔细思索一番,便会觉得其实这势利得可怕。
这部电影在结尾的时候,Griet在家中收到了那对珍贵的珍珠耳环,似乎让人看的有些莫名其妙,似乎是两人余情未了,宛如派克在奥黛丽赫本墓前放下胸针,让爱情变得意犹未竟,成了一场哀婉的悲剧。
但在小说中其实是Vermeer在临死前嘱咐将珍珠耳环送给已经身为人母的Griet,算是完成心中夙愿,然而看到珍珠耳环的Griet当天就将其卖掉,并对丈夫说,这是之前Vermeer家欠下肉钱的余款。或许我们读到这里,不由地也会叹息一声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恋之可惜,同样也会疑惑Griet这样清醒的行为,究竟是值得庆幸还是应当遗憾。
后记
写到这里,笔者不由地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一个文学讲座上的事情,一位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来到高校讲座,与高校学者对谈,由于是一个线下的活动,许多附近初、高中的家长带着孩子与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士一同参与,在进入问答环节的时候,一位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女站起来问那位作家,您的书里大多描写了婚外情的故事,这是否与社会伦理有些冲突。对于这样一个扫兴的问题,不知是老作家想开玩笑还是作个恶作剧,他带着微笑认真地说,婚外恋十分美妙,建议您也可以尝试一下。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但无论是戏谑还是坦诚,这种社会现象诚然存在,为了爱情和艺术而冲破道德,这在电影、文学等等各种作品中是如此充满浪漫意味且具有美好象征,而在现实社会中却宛如令人望而却步的禁区,这种不同的态度其实诚然值得人们自己去体味。作为在灵与肉挣扎的芸芸众生,这十足是一个需要辨清的难题,否则正如恋上一个艺术家一样,你与他都实现了灵魂的交融,但最后他回到了肉体,而你却无处遁形,恐怕就会弄到魂飞魄散的地步。不过归根结底,这也是一个自我选择的问题。
END